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星巴克創始人離職,誰將接棒國內咖啡王位


2018年6月4日,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宣布將辭去執行主席和董事會成員職務,擔任星巴克名譽董事長。而舒爾茨本人則被外媒爆料稱,將有可能參選美國總統,或投身社會服務行業。


除去競選總統的傳聞,舒爾茨在星巴克的40年,的確顛覆了這間咖啡屋、這個咖啡品牌和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咖啡文化。


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儘管在中國提前鋪墊了那麼多動作,也在中國市場以3124家門市數量佔據龍頭地位,但是在以後,失去了舒爾茨的星巴克,真的能在互聯網咖啡品牌圍剿之中依舊穩坐王位嗎?


據統計,2018年前4個月,已經有連咖啡、小咖、咖啡零點吧等8個項目累計完成近10億元融資。5月15日,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口水戰,更是將整個咖啡新零售熱度提升到了全民議論的層面。



長期以來,咖啡作為一種舶來品,中國市場一直被國外品牌及管道把持。


在這幾年移動互聯網和消費更新的助推下,新的品牌、管道和細分人群快速湧現,由此延伸出來的創業機會也遠大於從前。


那麼,今年的咖啡市場是真的要進入爆發期嗎?還是說資本過熱,咖啡中國化的路線依然很遙遠?



咖啡產業面面觀


中國市場的跳躍式發展

最近幾年,中國咖啡市場年增長率達到15%-20%, 遠超國際市場的2%,這種增長方式有別於國外咖啡市場的發展。咖啡在歐洲的發展經歷了從貴族消費品、咖啡館,再到速溶咖啡,最後追求精品咖啡的一系列過程,並經歷了三次咖啡浪潮,擁有完整悠久的咖啡文化。

但中國市場絕對不用花那麼長時間。中國咖啡市場與歐美、日韓處於不同階段,一方面沒有咖啡文化漫長的發展鋪墊,但另一方卻正進行跨越式發展。原因在於:

一是經濟發展本身進入轉捩點,整個國內社會消費增長,民眾購買力的提升會讓人們在消費品上的投入增多。而咖啡作為一種古老而又引人入勝的飲品,本身是自帶消費黏性的,凡是能夠接受咖啡這一產品的人,喝完以後的愉悅感很容易促進復購消費。

二是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讓社會資訊傳播和產品獲取方式發生很大改變,咖啡文化的普及已經不再需要一間間咖啡館去緩慢傳遞,同時,外賣等方式讓咖啡的獲取更及時、便捷。

一方面,咖啡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增量市場,需要市場培育激發需求,但另一方面,存量市場也不小,這部分消費者對咖啡已經有較為充分認知,對他們來說,需要高性價比的產品讓咖啡成為「天天見」的日常、高頻消費。


因此,現在的咖啡項目做存量市場時,同時要做增量市場。這兩個市場並不分裂,而是相互統一的。在目前消費更新大背景下,滿足這兩方面需求的核心就是做到:


第一,口味不錯。

第二,夠便宜。

第三,夠便利。

雖然中國咖啡市場增長數據喜人,但國內還沒有出現大的咖啡館企業。這和兩種因素有關:一是自身的發展階段。咖啡總體來說還是一種舶來品(不像茶飲,是跟文化相綁定),對於民眾的消費習慣來說,沒有那麼強的銜接性;二是價格因素。現磨咖啡口感好,但為什麼速溶咖啡佔到了中國咖啡消費市場的70%,價格是主要原因。

現磨咖啡的代表星巴克,其自身的品牌概念偏向於做成奢侈品。高昂的價格,阻礙了現磨咖啡在中國成為一種日常消費品,所以現在的很多咖啡創業項目,也是想讓咖啡回歸到日常消費和高頻消費當中去。



咖啡的「難處」


中國發展到目前階段,開咖啡館變成了一門是看上去很美但難賺錢的生意,因為整個市場的房租、人工成本都在上漲,連咖啡配料,牛奶的成本有時都超過了咖啡豆本身。

不同於歐洲和日本,他們開咖啡館的階段相對較早,是以咖啡館的形式進行咖啡文化的普及,同時咖啡館具有的社交屬性,讓整個社會的人都喜歡去咖啡館。

中國錯過了咖啡館紅利階段,現在通過單純通過線下開咖啡店的方式培育整個市場,相對來說比較緩慢。在這種狀況下,咖啡館通過什麼賺錢?賣餐飲是一種好的形式,有很多咖啡館會推出商務餐作為利潤增長點。

此外,咖啡產業擁有非常長的供應鏈條,基本上實現了一二三級全覆蓋,最上遊的農業,中間的加工業,下遊的2C消費業,任何一環的鏈條管理,都會增加做咖啡的難度。

所以要做好咖啡這門生意,第一,要選擇合適的供應商,這是創業者必須要過的關卡,原材料的品質直接關係到產品本身;第二,要看你對供應商有沒有把控力,供貨能否很持續和穩定,這決定了你的產品能否持續輸出;第三,要逐漸培養和供應商的溢價能力,把產品原料的成本做得足夠低。


場景細分化打法


咖啡市場的分層


過去在市場上的咖啡企業主要有兩撥:一是像星巴克這樣的大頭,做連鎖,定位相對高端;二是精品咖啡店,所面對的人群比較小眾,一部分是商務人士,需要有第三太空,另一部分咖啡愛好者,需要享受在咖啡館的柔軟時光。

目前已能看到,咖啡市場正進入新階段,會分層為三種主要業態:

一是最前端細分場景,由自動咖啡機和外賣咖啡觸達。

二是線下連鎖咖啡店,提供標準化服務太空,會有小、中、大不同太空形態,對應從及時性消費到體驗性消費的漸變區間。

三是精品咖啡館,從產品到店面都更加特色化、品質化、高端化,閱聽人群體相對較小。

這三種業態,顯然前兩種更適合資本化,但是否說第三種就不能作為創業目標了,那肯定不是。假設一個咖啡愛好者就是想開一家讓人喜歡的咖啡店,那也是可以的,不過需要注意,開咖啡館很容易成為一個「美麗但不賺錢的生意」,因為現在的房租和人力成本都很高,單靠賣咖啡,客單價和換台率都有限。

但如果能恰當選址,控制成本和產出,通過好的運營打造出有特色的品牌,也是能成為個人不錯的創業項目,只是對資本來說可能回收周期較長、可複製性弱、增長預期有限。

當然這三種業態不是各自完全獨立,會因項目的不同模式設計或不同發展階段而互動。創業項目關鍵是要結合自己的資源、能力做好定位,項目模式、路徑、資本規劃都要與目標相匹配。


像lukin一樣高舉高打的大資本模式,是多數創業項目難以使用的,因此我還是更建議創業者要聚焦,先把一個業態做得透一些,再考慮多業態互動。

目前市面上已經不少的咖啡創業項目,也形成了所謂的小風口。


一方面,風口會讓市場產生自反效應,消費人群和消費頻次會進一步擴大。但另一方面,也可能讓部分項目無法好好做內功而提前倒下。最終要長線保有消費者,還是要各項目不斷提升產品品質、提升供鏈效率,並且在這輪競爭中跑出品牌。



選好細分場景,成為龍頭


市場發生分化,創業者也就有了新的機會,機會在於針對不同人群、不同消費情景構建不同的細分場景,圍繞場景激活消費並作商業模式上的延展。

針對以線下鋪設為主的新零售形態,可以劃分為兩大類場景模型:一類是小而廣布,一類是集中體驗+延伸購買。

目前咖啡創業項目同樣符合這兩類模型。小而廣布的形態以大家的住所或辦公場所做定位,覆蓋一定的短消費半徑,核心在於最高效率實現消費者的即時消費,自動咖啡機、外賣咖啡、視窗咖啡等都屬於這類模型;

集中體驗型則主要滿足消費者對於時間、太空和物理性感受的需求,並通過場景展示集種化輸出產品理念、文化等,樹立品牌,各類咖啡旗艦店、體驗店都是這類模型。

因此,和這輪消費更新的其它創業機會相似,咖啡項目也是經濟發展讓消費人群和場景有了分化,而技術的進步讓項目在供應鏈和服務端有了變革的可能,所以仍需要細分場景的打法,先選一個場景,成為這個場景的龍頭,其模式、路徑、資本規劃都要與目標匹配。



打造咖啡的流量池

現在咖啡創業公司所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用戶流量怎麼來,以及怎樣跟用戶建立強關聯?


例如小咖定位於辦公室封閉式環境中,它是基於辦公室社交。辦公室是一種就近的場景,喜歡喝咖啡的人一定會消費,周圍人也會被影響。這種場景下,口碑的力量大於廣告,需要人群的慢慢發酵,甚至可以形成特定的辦公室咖啡文化。

在更大的太空內,咖啡零點吧的消費場景定位在半封閉的大廈內,這很難做到熟人社交,它的打法自然和小咖不同。為了在可觸達的消費人群當中經常注意到我(指咖啡售賣機),產生消費慾望,它會不停地給你發券,推新品,刷存在感,刺激你的消費。

再往大了說,開放型消費場景下的連咖啡(外賣咖啡平台),既需要客戶點餐,又需要等待。它的社交打法主要是通過公眾號的關注,產生連接,形成互動,增加黏性;並且製造話題,讓客戶粉絲化,同時頻繁地發券,促進交易。

所以每一個產品都需要基於自己的消費場景和消費人群,去做不同側面的社交推廣。

延伸帶更大的維度,如何突破依賴機器這個載體來做社交?本質是怎樣去強化運營的問題。除了繼續打磨產品本身讓其更加自動化,還要伴隨著這一輪的風口,去樹立品牌,增加黏性,做到最高頻的咖啡消費。


辦公室咖啡的投資邏輯


以小咖這個品牌為例,一是投資的Timing合適。


針對咖啡這個消費品本身,去年覺得市場時機比較適合,其實像連咖啡15年就開始做了,15、16年也陸續有自動咖啡機項目出來,但咖啡今年火了,除了資本和媒體推動元素外,本身也說明這個市場還是需要時間來成長的,去年我們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可以投資這類消費品。另外,也是因為技術發展到一個階段,可以支撐這種新模型了。

二是產品和場景。

把咖啡作為一種具有更新可能的消費品去投,而小咖把產品和場景做了有效的結合。

首先是小咖的產品OK。在調研了市場上的咖啡項目後,發現作為一個日常飲品,不以絕對精品咖啡做標準的話,機器和人工製作的產品口味差異可以很小。而具體到智能自動咖啡機上,核心口感差異其實來自用鮮奶還是奶粉。小咖作為鮮奶智能咖啡機,採用鮮奶而不是奶粉作為原料,保證了其較好的口感。

其次,細分場景能形成高頻消費。小咖的消費場景是封閉的辦公室,處在能觸達消費者的咖啡消費最前線。讓一個愛好變成日常消費品,要符合兩個最核心的東西:一是價格,二是可獲得途徑。在辦公室這種每天最有可能產生咖啡消費的場景中,做一個性價比挺高,最便捷,最及時的咖啡消費品,小咖做到了。

另外,還有其他方面的考慮,如BD能力、推廣能力和產品迭代的能力。所以綜合考慮完後,在咖啡消費的品類裡面,既能夠符合市場的需求,又能夠有高增長,小咖是一個合適的形態。



本文觀點摘自黑馬基金執行董事周穎,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