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志龍:資本市場是現代金融體系重要組成部分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陳志龍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較為困難的時候,如何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提振資本市場,關係到巨集觀經濟金融體系的效率、安全和穩定。

  元旦過後,中國股市在探底10月份的低點後,受政策面諸多正向利好消息影響,頑強向上,滬市站穩2500點,長期低迷跌跌不休的股市出現冬日暖陽,在歲末時節對人氣和信心都是一種積極的呵護。

  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關於資本市場建設和金融安全的論述引起市場廣泛的關注,會議第一次提出“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這是史無前例的。在中國資本市場近年不平凡的發展歷程中,總書記高度重視,多次就市場基礎制度完善等問題提出要求。在中央財經長官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聽取關於“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說明和對金融監管改革提出重要指導意見後,習近平總書記也對資本市場發展提出過要求,“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內涵豐富,當時講話的一個重要背景是“近來頻繁顯露的局部風險,特別是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 當前,面對複雜的內外環境,回望中國資本市場20多年的年風雨歷程,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對照中央要求,對於我們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資本市場是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國內政策工具,它和銀行體系、匯率市場一樣,是大國經濟運籌的協調中樞。它既是大國戰略的核心,也是現代國家治理的關鍵。資本市場作為各種利益的交匯點,具有極強的政策性、全局性、滲透性和敏感性。中國資本市場成立二十多年來,無論是投資者結構還是市場的基礎制度建設,都帶有新興加轉軌的特徵,而在極端情況出現時,監管經驗和危機應對經驗不足,就會出現盲目無序和暴漲暴跌的“超調”屬性。在不久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期間,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同時召開了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座談會,從最高決策層到管理者,已經深刻認識到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對經濟全局的重大影響,抓住時機快資本市場改革已經形成高度共識。

  歷史地看,大國崛起離不開強大的資本市場。經過28年的發展,我們深刻認識到,資本市場是和勞動力市場、資源市場、技術市場一樣重要的要素市場,是實體經濟中最基礎、最強勁的動力。十年前,決策者提出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以來,但長期以來,過度“圈錢”使得中國股市淪為一個隻對少數人個別階層有利的吸金黑洞,垃圾公司造假包裝成風,一上市就變臉,資訊嚴重不對稱,責權利不對等,不少公司通過坑蒙拐騙粉飾包裝做假帳上市,他們成為市場的“有毒資產”和投資者的噩夢。市場大起大落,各種地雷無所不在,機構投資者的培育和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的培育任重而道遠,長期熊市讓投資者備受煎熬,虧損累累。有統計表明,過去20年間,中國至少經歷了三輪跌幅超過70%的超級熊市,5輪跌幅超過60%的大熊市,還有兩輪跌幅超過30%的小熊市。普通投資者在資本市場難覓財富效應,韭菜被一茬茬收割殆盡,也使得以消費為主導的國家轉型戰略的實施艱辛備嘗。資本市場長期畸形發展對經濟和社會全局的負面影響日益凸顯。這是市場險相環生的根本原因,這必須通過深刻的制度變革來解決。

  資本市場改革首先要正視一個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即市場在極度孱弱和極端低迷的市道下過度融資,這一問題長期飽受各方詬病。IPO的上市節奏繼續高歌猛進,而退市機制不健全,連續數年融資規模稱霸全球。不論是融資金額還是數量,奪冠全球IPO榜單。美國股市經過200多年發展,如今才3000家上市公司,而我們“彎道超車”用20多年的時間就快趕上了美國的上市數量,並於2015上股市“異常波動”前一度躋身全球前幾大證券市場之列。

  這些年資本市場多次“異常波動”的教訓告訴我們,如果只想著“彎道超車”,大乾快上,遺患無窮。我在以前談這個問題時,引用過一個經典的老故事。一支野外考察隊前往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險考察,請了一個土著人做向導。考察隊日夜兼程,幾天后就有人受不了了,開始陸續有病號出現。土著向導立即提出安營扎寨,就地休整,恢復隊員體能,補足給養,以備後續路線的安全。他說“我們走得太快了,需要停下來,等一等靈魂。探險、登山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等一等,停一停,等一等我們的靈魂,知進退是為了保安全。因為沒魂的事不安全、不可持續。

  去年10月份以來,決策層直上市場困局,啟動了系列緊急救市機制,而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資本市場重要性的論述,說明我們對資本市場作用的認識有了一次發自靈魂深處的深刻而偉大的覺醒。現在,必須回應市場的核心關切,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下功夫,切實加強包括退市制度在內的一系列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努力補好短板。加強資訊披露和對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切實加強預期管理,重樹市場信心。監管者要有邊界意識,坦誠地與市場正確溝通,面對困難,要有胸懷聽得進尖銳的建設性批評。資本市場專業性政策性極強,也異常敏感,監管者要創造性地領會上級精神。對這個市場要有專業的管理,要非常小心,要懂得謙卑,要敬畏市場,敬畏基本規律。任何時候都不能僵硬、機械、教條地理解和執行上級精神,不能在防風險中醞釀新的風險,導致市場出現更大的困難。這幾年,這方面,我們的監管工作和政策是有許多經驗教訓的。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較為困難的時候,如何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提振資本市場,關係到巨集觀經濟金融體系的效率、安全和穩定。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和活躍的產業並購能降低企業負債率,緩釋風險過度集中在銀行體系,有效解決產能過剩,而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能拉動消費和內需、並為各類創新投資提供源頭活水。這都是非常淺顯的道理。

  國務院金穩委會關於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座談會上提出,當前資本市場風險得到較為充分的釋放,已經具備長期投資價值,改革面臨比較好的有利時機。中國股市要走出低迷狀態,必須在上市公司治理、嚴格退市制度、強化資訊披露、培育中長期投資者、暢通合規資金進入資本市場、落實市場化原則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制度重建,同時借鑒成熟市場國家和地區在市場重建方面的成功經驗。

  昨天,有券商提出,可學習日本央行這年來的逆周期調節的成功經驗。日本央行自2002年開始持有本國股票資產,並於2010年大幅增持ETF。截至2018年末,日本央行股票及ETF持有量佔央行總資產約4.39%,佔交易所總市值約3.7%。野村控股亞洲研究部負責人 Jim McCafferty也建議中國央行購買中國國內股票,他認為中國將采取超越以往的措施來刺激股市。具體來說,政府可能會授權中國央行參與購買股票,強勁的股市表現在刺激國內消費方面將比新建鐵路有效得多。McCafferty稱,他認為市場可能從第二季開始復甦,且新增資金開始采取行動。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和當前的困局及險境已引起最高決策層的擔心,如果能以更大的智慧、勇氣和決心,采取這樣的救市策略,這將是中國資本市場一次深刻而偉大的覺醒,也是具有全局意義的。

  (本文作者介紹: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財經作家。微信公眾號njchenzhilong)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