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莫開偉:央行為何要對智能存款進行視窗指導?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莫開偉

  很明顯,央行對“智能存款”進行視窗指導並非心血來潮,也並非杞人憂天,更不是央行為了顯示自身的監管權威,而是為了維護穩定的銀行經營秩序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現實需要。

  最近,針對民營網絡銀行、中小地方商業銀行“智能存款”如火如荼、飛速發展並導致銀行存款業務爆發式增長的局面,央行約見了相關銀行、第三方互聯網銷售平台等機構並進行溝通,實施了視窗指導(12月18日財聯社),

  “智能存款”是民營銀行及地方中小商業銀行借助互聯網技術平台推出的一項新的金融存款產品,它具有一定的金融創新性,因為它與傳統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相比,在產品結構設計上有所創新,傳統銀行的“智能存款”僅僅是計息規則的調整。而目前“智能存款”具有三大特徵:一是隨存隨取,存款時間越長,收益越高,最高年化利率可達到4.5%,而起存金額僅為50元。二是產品收益率比活期存款收益高出10倍,甚至比當下僅僅4%左右的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更勝一籌,能享受活期存款隨借隨還的便利,還享受50萬元存款保險制度。三是它實質是定期存款而非理財產品,只是產品結構上做了“收益權轉讓”,才讓當下市場流行的“T+0”、“T+1”,甚至是實時到账的模式成為可能,從而讓定期存款看上去如活期存款一般。

  正因為它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且利率較高,受到廣大投資者青睞,更成了今年一些民營銀行主推的存款業務。目前加入“智能存款”的銀行日漸增多,除了原來的微眾銀行、網商銀行以外,百信銀行、蘇寧銀行、富民銀行等多家互聯網直銷銀行、民營銀行都相繼推出相“智能存款”產品,且均以網絡銷售管道為主。

  而“智能存款”興起的原因其實很明顯,因為民營銀行與地方中小銀行缺乏足夠的存款競爭優勢。與大中性銀行相比,小型銀行、新型的互聯網民營銀行在攬儲上的劣勢十分凸顯。以互聯網銀行為例,無法設立實體網點、網絡遠程開戶並未完全放開,互聯網銀行無法有效順暢地獲得存款低成本資金。而小型城商行則很難突破地域限制進行攬儲,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銀行的發展,也成為這些銀行大規模進軍互聯網智能存款業務的重要因素。如以微眾銀行為例,據其已披露的2017年財報顯示,截止報告期末,微眾銀行總資產規模達到817億元,各項貸款餘額477億元,各項存款餘額53億元。按此計算,貸款餘額是存款餘額的9倍。正是因為民營銀行和地方中小商業銀行與國有大型銀行、跨區域的股份製商業銀行在存款競爭上的劣勢及其局限,且通過“智能存款”吸收存款儘管利率支出相對高了點,但融資成本仍顯得不是太高,才使得銀行機構拚命推崇“智能存款”,讓“智能存款”有如雨後春筍。

  自“智能存款”面世以來,市場上對於這類產品質疑頗多,比如定期存款的收益權轉讓是否合規,是否存在高吸攬儲等問題,針對市場的這些反映,央行不得不有所動作;而從當前央行只是約見並進行視窗指導、而沒有叫停“智能存款”來看,“智能存款”尚不存在違規違法行為。即便如此,央行為何仍對“智能存款”心存擔憂?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如果不加約束,有可能抬升銀行機構整體籌資成本,將會助推整體社會融資成本的上升,最終會讓銀行機構將“智能存款”的高成本轉嫁給實體經濟,導致“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市場亂象。目前來看,央行的這種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雖然自2015年10月放開了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的要求,但行業定價自律協會仍然有上限的規定。而據媒體披露,目前“智能存款”產品普遍是以3年期定期存款為基準進行收益權轉讓,最高利率普遍在3%到4.8%之間。也就是說,這類產品最高的年化利率約在3年期基準利率2.75%的1.0倍到1.8倍之間。這在無形中大大抬升了銀行機構的籌資成本,讓實體經濟融資貴陷入更加嚴重的地步。

  其次,有可能誘發整個銀行機構存款的盲目競爭,掀起新的攬存大戰,會擾亂正常的金融秩序,加劇新的金融市場亂象。因為民營網絡銀行推出“智能存款”之後,會讓其他銀行機構暗地群起效仿,這樣一來有可能導致未來“智能存款”利率越來越高,存款籌資成本越來越大;同時,有可能引發惡性競爭,導致存款在各銀行機構之間的搬家現象發生,擾亂整個存款市場秩序,成為新的金融亂象的源頭。

  再次,有可能導致存款過快地向某個單一銀行機構集中,一旦市場有風吹草動,就有可能加劇擠兌風波,引發金融風險的發生。因為一方面“智能存款”容易導致跟風者眾多,在互聯網巨大流量之下,很容易累積流動性風險對金融行業穩定性造成衝擊。尤其是流量較大的互聯網平台由於風險較低、收益較高,其存款產品更加受投資者青睞;而推出這類產品的銀行多是互聯網銀行及小型城商行,抗風險能力相對弱小,對銀行業發展帶來較大的隱患。另一方面,迅速攬儲、實時到账,對於規模較小的民營銀行、小型商業銀行而言,會面臨更大的流動性管理風險。儘管中國已經開始實行存款保險制度,但銀行業並非不可能倒閉。如果遭遇集中兌付,資產規模只有數十億的小型銀行或將無法承受,最終會導致流動性風險。而銀行的大規模效仿,則更將加劇這類流動性風險的存在。

  很明顯,央行對“智能存款”進行視窗指導並非心血來潮,也並非杞人憂天,更不是央行為了顯示自身的監管權威,而是為了維護穩定的銀行經營秩序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現實需要。同時,“智能存款”確實存在很多不可預見、難以確定的風險隱患,完全有必要進行風險提示。因此,各開展“智能存款”的銀行機構應積極主動配合,增加風險意識,把有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關口前移,采取切實措施做到防微杜漸,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為徹底消除金融風險隱患奠定扎實的基礎。

  好在目前有關開展“智能存款”的銀行機構已著手對“智能存款”進行約束與控制,將有可能產生的風險控制到了最小範圍。比如微眾銀行已於12月7日貼出公告《“智能存款+”限時開放通知》,將智能存款暫停存入,已存入資金的利率維持不變,取出不受影響。蘇寧銀行則已將可隨時存取的“更新存”產品悄然下線。而網商銀行“定活寶”產品則實行每日銷售限額管理。因此,我們覺得央行對“智能存款”進行視窗指導具有必要性,且在央行視窗指導下,“智能存款”的各種風險漏洞將得到有效堵塞,“智能存款”完全有可能實現“軟著陸”,並朝著健康理性方向發展,也使存款金融產品創新真正煥發活力,造福廣大中小投資者;並進一步維護好金融秩序,不斷提高銀行的經營形象和聲譽。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獨立經濟學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