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如何看待胃病?理氣和胃,調理胃病有8種方法

胃病的發生多因脾氣主升,以健運為主,胃氣主降,以通為順,脾氣盛則胃腸吸收的精氣能夠輸佈於全身,胃氣降則汙濁之氣能順利從腸道排泄而出。

如果脾胃的運轉功能失常,胃氣不能化水谷,精氣化生無源,不能輸佈於全身,或胃氣不降,則汙濁痰濕濁氣壅阻胃腸道,所以便會發生一系列胃腸道的癥狀。

得了胃病一般講究的是一個「養」字,因此在這裡,推薦一些中醫的治療方法:中醫治療治法上一般以「理氣和胃」為基本原則,但同時要注意「審症求因,審因論治」。「邪實者以祛邪為急,正虛者以扶正當先,虛實夾雜者又應邪正兼顧。辨證時應以胃、肝、脾之臟腑辨證為綱,以八綱辨證為目,加以疏理為要。」

1、行氣和胃:見脘腹脹滿,納呆,舌質紅,苔薄白,脈濡緩,為脾胃氣滯,宜行氣和胃,常加陳皮、枳殼、大腹皮、厚樸或參厚樸溫中湯。

2、益氣和胃:見食少便溏,四肢倦怠,少氣懶言,舌淡苔薄,脈弱,為脾胃氣虛,宜益氣和胃,常加黨參、茯苓、白朮、山藥、甘草或參四君子湯。

3、疏肝和胃:見精神抑鬱,胸膈脹痛,口苦泛酸。食欲不振,為肝氣犯胃,宜疏肝和胃,常加柴胡、鬱金、白芍、代赭石等,或參痛泄藥方。

4、消食和胃:見脘腹脹滿,噯腐吞酸,厭食,大便不爽,苔垢膩,脈滑,為食積不化,宜消食和胃,常加山楂、神曲、麥芽、萊菔子、雞內金,或保和丸加減。

5、化濕和胃:見食欲不振,脘痞腹脹,嘔惡便溏,肢體酸軟重痛,頭昏目眩,舌苔白膩,為濕滯脾胃,宜化濕和胃,常加蒼朮、白朮、厚樸、砂仁、玉米須或用平胃散加減。

6、養陰和胃:見口燥唇焦,胃脘疼痛,腸中燥澀,舌紅少苔,脈細數,為胃陰不足,宜養陰和胃,常加沙參、麥冬、石斛、生地、玄參,或增液東加減。

7、溫中和胃:因過食生冷、過用寒涼,或長期患病,或年老體衰而致,時腹痛疼痛,喜溫,食欲不振,口不渴,舌淡苔白,脈遲或緩,為脾胃虛寒,宜溫中和胃,常加乾薑、砂仁、良薑、吳茱萸等或理中東加減。

8、祛痰和胃:見咳嗽痰多,噁心嘔吐,頭眩心悸,肢體睏倦,苔白滑而膩,脈濡緩,為痰濁中阻,宜祛痰和胃,常加半夏、南星、白芥子、枳實等,或二陳東加減。

養胃知識老郭說本文作者微信weichang00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