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港劇借影片網站“重生”?如今看來還是太樂觀

文/穿越千萬年的光

自從港劇借上影片網站的東風,“港劇重生”四個字開始頻繁佔據影視類公眾號的標題。從《盲俠大律師》到《使徒行者2》,從《溏心風暴3》到《宮心計2深宮計》,不斷帶給港劇迷新的刺激。雖然點擊量與動輒破百億的內地劇不可同日而語,但龐大的觀眾群體依然刺激了香港影視從業者創作的激情。

進入今年下半年,“新港劇”的數量仍在攀升,從《再創世紀》到《蝕日風暴》,再到即將於近日上線的《跳躍生命線》,你方唱罷我登台,但如此花樣繁出的“新港劇”究竟是給港劇迷帶來了嗨點,還是徹底消磨了他們對於港劇最後留下的一絲情懷,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自製港劇”的三種形態

去年伊始,“自製港劇”就成為一個新概念,迅速在從業者、媒體和港劇迷中間流傳開來,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套用一下“自製劇”的概念,“自製港劇”就是由內地影片網站向香港團隊“定製”題材,給予資金、審查風險以及後續宣傳支持,由香港團隊自助組織劇本、班底進行拍攝,並且在影片網站上獨家首播的港劇。如今“自製港劇”數量繁多,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非TVB出品港劇,如2016年的劇版《無間道》,還有近期在播的《蝕日風暴》,就是香港寰亞出品。它的模式與內地的影視製作公司相仿,拍出來的作品要賣給電視台,自己並沒有播放平台可以消化,其幕後是從TVB離巢的金牌搭檔梁家樹、歐冠英。

除寰亞之外,TVB全資擁有的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目前也開展了劇集項目,眾所周知的TVB製作資源部總監樂易玲過檔,頭炮是由苗僑偉、黃宗澤、吳卓羲主演的《飛虎之潛行極戰》,同樣的台前幕後,也為該劇增添了些許TVB劇的味道。同樣的還有尚未播出的《守護神》。

第二類是百分百純TVB基因製造,比如《盲俠大律師》《使徒行者2》《溏心風暴3》《宮心計2深宮計》《再創世紀》,都是內地影片網站和TVB聯姻的產物。一方面讓一向因投資而“小家子氣”的TVB劇呈現出大劇質感,另一方面尊重TVB製作,盡量保證港劇該有的調性。

第三類與第二類相仿,也是純種的“TVB製造”,但內地影片網站並沒有提前介入支持,只是買下了播出版權,提前給到相關部門審查,以達到與香港同期播出的目的。像即將上線的《跳躍生命線》就屬於這一類。今年年初,優酷發布與TVB同步播計劃,除了《跳躍生命線》,還有《天命》(因為審查原因並未實現同步播放)《是咁的,法官閣下》《兄弟》《危城》等項目。

高投資加超強IP並不等於爆款

雙方複興港劇的願望是熱烈的,現實卻潑來了冷水。愛奇藝的《盲俠大律師》、騰訊影片的《使徒行者2》後,大部分“自製港劇”都處於默默無聞的播出狀態,難以引起多大水花。在如此健康的合作環境下,哪一環節又出了問題?

港劇勢微是個不爭的事實,曾經紅極一時的TVB如今僅僅存在於70、80後的記憶中,他們也正是這批“自製港劇”的核心閱聽人。只是,他們喜歡港劇的原因在於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疊加細膩的情感所炮製出的人情味,商戰的驚心動魄與高級感、職場的專業精神與信念感、生活的人間煙火與共情感……即使因為投資成本所限,並沒有錦衣華服和高大上的背景,但就是這種普通人的小情小愛沁人心脾。

這也是為什麽今年“自製港劇”幾乎全線陣亡,在香港本地播放都收視率平平,一部講述新手父母血淚史的小成本劇《BB來了》反而在港劇迷中突圍而出。

影片網站與香港的合作,多以TVB最擅長的類型題材為主,比如《盲俠大律師》的律政題材,《深宮計》的宮鬥題材,《飛虎之潛行極戰》的警匪題材,《再創世紀》的商戰題材……這本無可厚非。但唯IP論,再加上高額投入,並不一定能再造經典。不僅播放量越來越不顯優勢,口碑也在逐漸下滑。

說明了什麽問題?任你投資有多大,開篇的國外取景多麽高大上,追車爆破戲多麽驚心動魄,核心的港劇迷想看的還是故事,哪怕服化道仍是萬年不變的雞公碗和“一衣永流傳”的戲服,哪怕台詞三句不離“做人呐最緊要是開心”。

招牌IP並不能拯救劇本的內傷,甚至還會因為情懷引發更多的槽點,這也是為什麽那麽多續作都撲街了,原創的《盲俠大律師》反而能拿到7.8的高分。IP不是萬能的,創新或許會是一條新的出路,比如騰訊影片目前正與TVB合作的《鐵探》,原創故事加港劇最擅長的警匪故事,可能就是一個新出路。

當然,也並不是說純原創就一定能夠成功,最終還要看劇本的完成度。比如《飛虎之潛行極戰》,一下子請來了苗僑偉、黃宗澤、吳卓羲三大型男(如今連TVB都無法湊齊的黃金陣容啊),然而劇本邏輯問題層出不窮,看得連港劇粉、演員粉都忍不住想要棄劇。

目前該劇第二季的製作計劃又提上議程,甚至還出動七位數字邀請李·佩斯加盟,港劇粉的第一反應無不都是,有這個錢還不如請一名優秀的編劇來的實際。如此本末倒置的做法,長此以往消耗的是最後那批仍然留守的港劇迷的情懷與熱情,當他們因為失望漸行漸遠,港劇真的就完蛋了!

那麽,香港演員的春天來了嗎?

現如今,內地影視行業的繁榮,把曾經影響了幾代人的港劇甩在了後面,港劇想打翻身仗,可謂任重道遠。但他們仍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幕後的工匠精神,演員的敬業精神等等,尤其是一眾片酬低、配合度高又演技精湛的演員,是香港影視市場的一筆寶貴財富。

佘詩曼今年在《延禧攻略》中的表演得到觀眾與媒體的一致稱讚,業務能力不用多說。哪怕是在眾多TVB劇中僅僅幾場戲的綠葉,給她一個機會都能光芒四射。十一檔口碑逆襲的港片《無雙》中飾演何蔚藍督察的周家怡,當年在TVB就並不受重視,如今一躍大螢幕,其在電影中扎實、克制的表演讓人看到了香港演員的整體實力。

只是,香港演員參與內地戲,一是受港台名額限制這一政策的影響,很難做上主角;二是受語言限制,國語標準的並沒有幾個。再者,因為兩地文化的差異性,導致演員在表演甚至是妝發上的水土不服,比如說宣萱,一到內地劇裡就老態龍鍾,一回歸港劇就立馬呈現出幹練的、年輕的職場大女主的精氣神。

十多年前,港劇無奈退出電視台的“黃金檔”;2015年,受到“限外令”的影響,港劇也得先審再播,再度於內地影片網站銷聲匿跡。對於港劇是兩次重創,同樣也令香港新生代演員很難走到內地觀眾的視野中。從這個角度來說,影片網站和“自製港劇”倒是功德無量,讓內地觀眾認識了王浩信、周柏豪、袁偉豪等香港演員。

如今《再創世紀》登陸央視黃金檔,似乎標誌著港劇新的轉機到來。今年9月20日,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境外人員參加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其中一條就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人民不作數量限制。政策上的開放,加上影片網站的加持,似乎給了香港演員新的希望。

前路充滿希望,然而並不是那麽樂觀。最近《我就是演員》中楊蓉的一段“30+”女演員的言論引發網絡熱話,透過這檔節目,讓幕後從業者乃至觀眾意識到內地尚有那麽多演技過硬的科班“嗷嗷待哺”,香港中生代的演員並沒有不可被取代性,新生代又始終拚不過內地“流量”。香港演員的前路,用一首經典港劇的片尾曲來概括——離春天多麽遠。

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tv-dete],一起玩耍呀(~ ̄▽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