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痛怎麼辦,按摩這個穴位全搞定

胃痛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由於現在的人們的飲食的不規範以及生活與工作的壓力,人們的胃部常常會出現各種問題,胃痛便會出現。而中醫認為,有不少穴位是有止痛的功效的,胃痛時不妨這樣做來減輕疼痛。

引發胃痛的常見原因

1、胃痛發生的常見原因有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和脾胃虛弱等。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若寒邪客於胃中,寒凝不散,阻滯氣機,可致胃氣不和而疼痛。

2、胃痛發生的病機分為虛實兩端,實證為氣機阻滯,不通則痛;虛證為胃腑失於溫煦或濡養,失養則痛。

3、因飲食不節,饑飽無度,或過食肥甘,食滯不化,氣機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對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惱怒抑鬱,氣鬱傷肝,肝失條達,橫逆犯胃,亦可發生胃痛。

怎樣緩解胃痛

1、捏一捏小腿肚(承山穴)可治療胃之疾患

位置:小腿肚內側1/3處的肌肉部分(腓腸肌內側緣)。

方法:用手捏住上述部分肌肉,拇指與四指相對,稍用力按捏,以自覺有較強的酸痛為度。自上而下按捏,再自下而上按捏。一般以各15至30次為宜。根據疼痛情況,酌情加減。每日可進行1至3次。注意在按捏過程中,應有揉的動作——酸痛感強,止痛效果好,不可因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方法適用於一般胃病,胃潰瘍病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性劇烈的腹部疼痛,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2、揉內關

內關穴位於手腕正中,距離腕橫紋約三橫指(三個手指併攏的寬度)處,在兩筋之間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轉圈36次,兩手交替進行,疼痛發作時可增至200次。

3、點按足三裡

足三裡穴位於膝蓋邊際下三寸(相當於四個手指併攏的寬度),在脛骨和腓骨之間。以兩手拇指端部點按足三裡穴,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4、揉按腹部

兩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臍為中心揉按腹部畫太極圖,順時針36圈,逆時針36圈;此法可止痛消脹,增進食慾。

胃疼不是什麼大病,但是疼起來真的是「要人命」,它容易發作,影響我們的工作和學習。如果突然間胃疼,來試試看中醫介紹的幾個快速緩解胃疼的方法吧。

六種按摩方法緩解胃疼

1、向後轉腰

患者先反方向坐在椅子邊沿,用左手握著對角椅背,右手叉腰,慢慢朝右邊轉腰向後望,然後回復原來位置,共轉腰3次;再轉身做另一邊,重複以上動作。

2、雙掌揉按腹部

患者仰臥,用雙掌揉按腹部10~20下。

3、按中脘穴

肚臍與胸骨的中間位置便是中脘穴。在肚臍以下約3隻手指處按壓關元穴;同時推按中脘穴和關元穴10~20下。

4、擦腹

向斜下方摩擦下腹,也可以在腹部兩旁向上斜擦。橫擦上腹部至有微溫熱感。

5、震搖法

在肚臍上方用手搖動胃部,最後撫摸腹部以作舒緩。

6、按壓兩手的內關穴來緩解疼痛

中醫認為,寒邪客於胃中,寒凝不散,阻滯氣機,是導致胃氣不和引發疼痛的主要原因,可以通過按壓兩手的內關穴來緩解疼痛。

方法: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之一,將右手三個手指頭併攏,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點的中點,就是內關穴。取穴位後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壓在右內關穴上,左手食指壓在同側外關上,按捏10-15分鐘即可,按壓時力度以感覺到有一種酸麻脹感一直向腋窩傳導為佳。左右手可輪換按壓。

好操作的緩解胃疼食療方

除了按摩方法,還有幾個食療方法也能治療胃疼,這幾個食療方均取材方便好操作,短時間內能夠做好。

1、鮮土豆100克,生薑10克,榨汁加鮮橘汁30毫升調勻,將杯放熱水中燙溫,每日服30毫升,適用於神經官能症性胃痛、噁心、嘔吐。

2、粳米60克,砂仁細末5克。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好後調入砂仁末,再煮沸1~2開後即可。早晚服食。此方對虛寒胃痛、脹滿、嘔吐有效。

3、鮮薑3~5片,紅糖適量,以滾開水沏泡,趁熱飲服,服後取微汗。適用於寒氣犯胃的胃痛。

4、大蔥3~4段,生薑3~5片,白鬍椒面適量,以開水沖泡;或於火上煮蔥、薑片刻,服時可加少量食鹽調味,再放胡椒面,趁熱飲湯。適用於因感受寒涼的胃痛。

5、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紅糖30克。先用水煎山楂後再入桂皮,待山楂將熟去火,濾汁入紅糖,調勻後熱服。用於因飲食寒涼、粘滑太過所致的胃痛。

6、粳米100克,牛肉鬆25克(或其它肉鬆)。將粳米用常法煮粥,加入肉鬆調勻,趁熱用食。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胃痛。

7、生山楂片15克,炒麥芽20克。用開水沏泡,待泡開後,加白糖適量,代茶頻頻飲服。適用於脾胃虛寒胃痛。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才能從根本上避免胃疼情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