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因太有膽識遭退婚,焦慮過後,呂碧城:他們沒資格選我

最美人間情一字,最是纏綿花間詞。

提起花間詞,世人想到的大多是李清照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又或是納蘭公子的“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亦或是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大多數人絕不會想到,民國時期,也曾有一位女子以詞名動天下。

一、世事艱難,人心險惡

呂碧城出生時,家境便十分殷實。父親任學政,對呂碧城文學素養或多或少有著不小的影響。五歲那年,她隨口而對“秋雨打梧桐”;十二歲,她的詩詞書畫造詣已讓世人讚不絕口。

但上天不會讓一切都如此圓滿,像是月亦有陰晴圓缺。

十二歲那年,她的父親的去世,也真正讓呂碧城感受到世事炎涼。

族人唆使殺手劫殺回鄉處理祖產的母親,年紀輕輕的呂碧城得知消息,不曾慌亂。她四處求援,幾經波折,總算是取得了一個圓滿的結果。

本是將門風范,不料想,引來了汪家的戒心。

汪家是她的夫家,卻認為她膽識過人,不是賢妻,要求退婚。

在當時,女子被退婚是奇恥大辱,好在呂碧城不在乎這些,或許是自尊也或許是自愛,終究她應了退婚書。

此後,年幼喪父的呂碧城隨母親投奔舅父。她的舅父嚴鳳笙古板、頑固,還不許她去讀書,因為這件事,呂碧城毅然離家,來到了天津。

二、巾幗故事,不讓須眉

德萊塞在《嘉莉妹妹》裡寫道,年輕的女子孤身離家,無非只有兩種結局,斷無第三種可能。而呂碧城卻偏偏孤身闖出了第三個選項。到了天津之後,在貴人幫助下,她創造,倡導女權,甚至還當起了女校長。

她主筆《大公報》時,因文章寫得好,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編輯。那時,她怒寫《百字令》,轟動全國。

後來,知己秋瑾被清政府所殺,呂碧城亦敢冒當時之大不為,為其收屍立碑,為女權繼續鬥爭。

她讚同女性天性愛美,情感細膩。

她宣揚辦學的重要性,開辦女校,讓女子同習有用之學;她加入北洋政府,擔任機要秘書,勸諫政府首腦多納諫言;天不遂人願,袁世凱稱帝,她便毅然決然離開政府機構。

離開政府的呂碧城,沒有絲毫的躊躇,轉而南下上海經商。

她大賣大買,與外國公司合作貿易,鬥智鬥勇,不出兩三年便富甲一方。

她愛國,但與外國人鬥爭,她不讚成硬碰硬,而是選擇迂回智取,把大把大把的白銀奪回中國人手中。

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圍城之中,裡面的人想出去,而外面的人想進來。便呂碧城是第三種人,她從不願走進圍城。

她有才華,有膽識,自然與她結交的異性,非富即貴,多是有才之士。她的確可以找一個可靠之人相伴終生,但她仍終生未嫁。

費樹蔚曾言她:“其人自守潔,見地超於人”;樊增山曾讚她:“天然眉目含英氣,到處湖山養性靈”;梁雲生先生也曾與她相交匪淺。

袁克文多次的追求,眾多名士的愛慕,都未曾得到呂碧城的垂青。

她一生也曾看上別人,梁啟超和汪精衛,但都因一些極為細小的原因,無果而終。

如果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那麽她亦是第三種選擇。

她的生活裡不單單只是愛情,不僅僅只有事業,她活著隻願取悅自己。

她的生活五彩斑斕,女校授課,倡導女權,各國遊歷,廣交摯友。

她敬畏生命,愛護動物,曾受邀作為華人唯一的代表參加動物保護協會的活動。她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散盡家財匡扶慈善。她文章錦繡,詞藻絢麗,是李清照之後第一女詞人。

1943年,61歲的呂碧城在香港九龍溘然長逝。

她這一生短暫卻美好,轟轟烈烈又不失風骨。她留下遺囑,要求將其火化並拋入海中,供魚吞食

她的一生,幼年喪父,終生未嫁,從無權無勢到叱吒風雲。

她的一生,如她詩中所寫:“素手先鞭何處著,如此江山。”

她傾盡財力救助弱小,用盡一生展現獨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