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中醫治胃病經驗分享:調氣以和血,治療氣滯型胃痛

情志不隨,饑飽失常,勞累過度都會影響胃腑的氣血功能運轉,胃是多氣多血之腑,如果胃的氣血功能異常,就會發生諸多癥狀如胃脹、胃痛、反酸、噯氣、大便燥結。

最近看了董建華老中醫治療胃脘痛的經驗,轉述分享如下。

胃痛多考慮從調和氣血入手治療,尤其是調理氣滯型胃痛;認為飲食冷熱不節、饑飽失常、情緒失調,都會影響胃氣的通降,所以應用調氣而達到和血的目的,調理胃部脹痛等癥狀,效果都比較明顯。

常用香蘇飲,適當的加入通降之品,作為調理氣滯胃痛型的主方,以蘇梗、香附、橘皮為主葯,認為蘇梗有順氣開鬱和胃的功效,香附疏肝理氣止痛,橘皮理氣和胃化濕。

在香蘇飲的基礎上,自己研製了加味香蘇飲,由蘇梗、香附、橘皮、枳殼、大腹皮、香櫞、佛手組成,以調理氣滯胃脘脹滿疼痛,如果肝鬱明顯的可加入柴胡、青皮、鬱金;伴有腹脹便秘的可加入大黃、瓜蔞、萊菔子;胃寒作痛的可加入高良薑等。

比如董老曾治療一四十六歲男性,胃脹多氣,時伴隱痛,反覆發作,食後腹脹尤甚,不思飲食,西醫診斷為慢性胃炎,舌苔黃,脈緩。辯證為氣滯濕阻胃失和降,治療以調氣和血為主,處方:香附十克,橘皮十克,枳殼十克,炒雞內金五克,香緣十克,佛手五克,大腹皮十克,砂仁五克,焦三仙十克,木香六克。服藥六劑後胃脘脹痛明顯好轉,食慾漸增,後以原方加減續進十餘劑,胃脹基本控制。

關注我,獲取更多中醫養生文章;文章作者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