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文東:辨治胃脘痛,最好用的對葯在這裡

黃文東治胃痛以「輕靈、流通」為特點。

胃屬腑,六腑以通為用,以通為補。

不論在氣、在血、偏虛、偏實,用藥都要流通。

具體地說,氣滯實證,治宜調氣、理氣為主;氣滯偏虛者,參、芪與木香、香附並投,根據病之新久、虛實盛衰選擇不同藥物適當配伍。久病入血者,根據刺痛輕重選用赤芍、丹參或桃仁、紅花等;痛劇時用失笑散、延胡索;偏寒者加溫通之桂枝;偏熱者用製川軍。又須根據出血、血瘀、血虛等不同證候選方議葯。此謂流通。

所謂輕靈、平和,黃文東認為,「胃為市」,水液、食物出入其中,治胃痛用藥首要平和,以減少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否則,過涼則傷陽出現腹中冷痛,過熱則傷陰而灼痛,偏燥則耗津而口乾咽痛,偏潤則礙運而胸悶脹滿,太甜則中滿泛酸。唯求平和,始不傷胃氣,葯證合拍,可望提高療效。如理氣葯常用青陳皮、佛手、枳殼;稍重則用木香、香附、延胡索;很少用檀香、沉香、丁香之類。而且常與芍藥甘草湯合用,取酸甘化陰以製香燥。對養陰葯除了見到嘈雜口乾、納少便艱、舌光紅者外,宜慎用,或養陰與理氣並用,可謂通補兼施。然而胃脘痛的兼症較多,在明辨寒熱、虛實、氣血之後,亦可根據兼症加減用藥。黃文東喜用對葯,故此分而論之。

01、 脹與痛

肝病善痛,脾病善脹。氣虛作脹,得食稍安,大便溏薄,脹而不痛,治宜健脾理氣。氣滯作脹,得食更甚,大便不暢,或脹且痛,治宜行氣破氣。此外,脹滿部位不同,用藥又有區別。胸脘痞悶,則當行氣寬中,可選白豆蔻、砂仁之類。腹中脹滿,則當行氣泄滿,可用川樸、檳榔之類。而少腹作脹,則宜疏泄厥陰,選用柴胡、烏葯之類。

常用對葯

青皮、橘皮:青皮與橘皮,同為橘的果實,幼果為青皮,成熟的果皮為橘皮。因老嫩不同,而功效有異。橘皮辛散升浮,偏理脾肺氣分,長於行氣健胃,燥濕化痰;青皮苦辛酸烈,沉降下行,偏於疏肝膽氣分,兼能消積化滯。二葯伍用,青皮行氣於左,橘皮理氣於右,左右兼顧,升降調和,共奏舒肝和胃、理氣止痛、調中快膈之功。二葯參合,升降協調,共奏舒肝和胃、理氣止痛、調中暢膈之功。故凡肝氣為病,累及脾胃,症見肝胃不和,脅肋疼痛,胃脘脹痛等均宜使用。

枳殼、鬱金:枳殼行氣消脹,寬胸快膈;鬱金行氣解鬱,祛瘀止痛,涼血清心,利膽退黃。枳殼行於氣分,以理氣消脹為主;鬱金既入氣分,又走血分,以行氣解鬱,涼血散瘀為要。二葯伍用,一氣一血,氣血並治,行氣活血、解鬱止痛的力量增強。黃文東見有脅肋疼痛,以刺痛為主,胃脘不適之症外,尚有瘀血指征(如面色晦暗,舌質紫斑)者,用之甚宜。

枳實、枳殼:枳實、枳殼,同系一物二種。未成熟的果實為枳實,成熟的果實為枳殼。枳實破氣消積,瀉痰除痞;枳殼理氣消脹,開胸快膈。枳殼性緩,枳實性烈。枳殼性浮,枳實性沉。枳殼主上,枳實主下。高者主氣,下者主血。枳殼行氣於胸,枳實行氣於腹。二葯伍用,氣血雙調,直通上下,行氣消脹、消積除滿益彰。黃文東臨證之際,除用於治療氣機不調,胸腹脹滿者外,尚多用於治療各種內臟下垂,證屬氣虛者,伍以黃芪、升麻、桔梗等葯,其效更著。

枳實、橘皮:橘皮升多降少,以升為主;枳實降多升少,以降為要。二葯合用,一升一降,直通上下,相互促進,相互為用,行氣和中,消脹止痛之力增強。陳皮、枳實伍用,黃老常以炒炭入葯,其理有二:一則去其揮髮油,減少對胃腸刺激的副作用;二則尚有解毒作用,其炭末還可吸附於胃腸道之黏膜,從而起到保護黏膜,以利於炎症的吸收和損傷的迅速癒合。

延胡索、川楝子:川楝子苦寒降瀉,清肝火、除濕熱、止疼痛;延胡索辛散溫通,活血散瘀,理氣止痛。二葯伍用,相得益彰,清熱除濕、行氣活血、理氣止痛甚效。黃文東認為,它的治療範圍很廣,不論肝、膽、脾、胃、心、腹疾患,還是婦女痛經,以及疝氣疼痛等症,凡屬氣滯血瘀,兼見熱象者,用之均宜。

02、 吞酸與嘈雜

吞酸與嘈雜往往同時可見,總因肝木偏旺,治宜和胃製酸,辛開苦泄。可用煆瓦楞、白螺螄殼、左金丸、陳香櫞皮之類。此外還有飢嘈之症,得食則減,食後又嘈,用前法無效時,可用補氣和中法,如香砂六君子湯及黃芪建中東加減。

03、 不知饑飽與脘中空洞感

因胃主納,脾主運,能食為胃強,不飢為脾弱,此為胃強脾弱之證。治宜健脾消導,枳術丸加味可治之。

脘中空洞感,是病人的一種自覺癥狀,並非飢嘈,但覺脘中空洞無物,為肝陽上擾所致。治宜平肝潛陽,柔肝緩中。如珍珠母、煆瓦楞、白芍、甘草之類。以上兩種癥狀,多因肝陽過旺,故黃文東常選如下對葯。

常用對葯

黃芩、半夏:半夏、黃芩伍用,出自《傷寒論》半夏瀉心湯。半夏辛散降逆,黃芩苦寒清熱。二葯參合,—寒一溫,辛開苦降,以順其陰陽之性而調和陰陽,故清熱瀉火、和胃止嘔、消痞散結甚妙。

黃連、吳茱萸:黃連、吳茱萸伍用,出自《丹溪心法》左金丸。黃連、吳茱萸按照6∶1的比例組成,治肝經火鬱,吞吐酸水,左脅作痛。黃文東認為,寒熱錯雜之證,臨證之際頗為多見。但寒熱的比重,卻是千變萬化,故用藥的分量,也應隨著寒熱的變化而增減。如熱較甚者,多取黃連,少佐吳茱萸;反之寒甚者,則多用吳茱萸,少取黃連;若寒熱等同,則二者各半為宜。

04、 嘔吐與噯氣

兩症均由胃氣上逆所致。噯氣頻頻,多因肝氣犯胃,可選綠萼梅、佛手以解鬱,合用旋覆花以降逆,甚者可用煆赭石以平上逆之氣。嘔吐多因飲食傷胃,胃失和降所致,治宜泄肝和胃,以黃連、半夏為主葯,若有寒者加用紫蘇、生薑,有熱者加用竹茹,陰傷者加沙參、麥冬。

常用對葯

橘皮、竹茹:橘皮、竹茹伍用,出自《金匱要略》橘皮竹茹湯。橘皮辛溫,理氣健脾,和胃降逆;竹茹甘寒,清熱止嘔,下氣消痰。二葯伍用,一溫一寒,溫清相濟,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熱甚妙。治療久病體弱,或胃有虛熱、氣逆不降而致呃逆或乾嘔等症。

半夏、竹茹:半夏降逆止嘔,燥濕化痰,消痞除滿;竹茹清熱止嘔,下氣消痰。半夏性溫偏熱,善化濕痰而止嘔;竹茹性偏於涼,長於清利熱痰而止嘔。二葯參合,一熱一寒,相互為用,健脾燥濕、和胃止嘔力彰。

枳實、竹茹:枳實辛散溫通,降氣消痰,散結除痞;竹茹甘涼清降,下氣消痰,清熱止嘔。二葯伍用,相得益彰,和胃降逆、清熱止嘔、消積化痰、寬中利膈之力增強。

05、 便溏與便秘

便溏屬脾虛者,可用理中東加焦楂曲,每能見效。便秘屬腸中燥熱者,可用瓜蔞、枳殼、大腹皮,甚者可加大黃以助疏導。若見陰虛腸燥者,宜選潤腸養陰之品,如當歸、首烏、瓜蔞之類。臨床常見大便轉為正常時,胃脹、胃痛等癥狀亦隨之消失。關於便秘,黃文東除常用理氣疏導的藥物外,還常喜選用富含油脂的藥物,如:火麻仁伍鬱李仁,火麻仁滑利下行,走而不守,功專潤燥滑腸,通便瀉下;鬱李仁體潤滑降,下氣利水,行氣通便,滑腸瀉下。火麻仁偏走大腸血分,鬱李仁偏入大腸氣分。二葯伍用,一氣一血,相互為用,氣血雙調,通便瀉下的力量增強。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