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川芎根腐病、霜黴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和綜合防治技術要點

川芎為傘形科槁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莖入葯,藥材名為「川芎」。川芎性辛,味苦,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用於胸痹心痛、胸脅刺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腹痛、頭痛、風濕痹通等症。

川芎藥用歷史悠久,栽培技術成熟,為我國傳統大宗常用中藥材,未見野生種。川芎多生於海拔700~2600m的陽山、半陽山地區,雲南主要種植在滇西北和滇東北地區,主要病害為根腐病和霜黴病。

一、主要病害

(一)根腐病

1.癥狀:被害根地上部從外圍葉片開始褪色發黃,逐漸延伸至心葉,最終凋萎。地下根莖病部呈褐色至紅褐色,發乾,後期內部壞死。氣象潮濕多雨,常變為濕腐,根莖迅速腐爛,直至無法從土中拔起,濕腐後不發生惡臭。嚴重時根莖呈腐渣狀。

2.病原:由半知菌亞門鐮刀菌屬真菌(Fusarium sp.)引起。

3.發生特點:發病原因比較複雜。雨水過多、土壤潮濕、肥料不腐熟、機械損傷以及受到種蠅、線蟲、地下害蟲危害、根部創口均可為病原菌侵染提供條件。種苓和土壤帶菌可傳染蔓延。西南地區5~6月發病,成為種植川芎的大害。一些地區因死株過多,被迫放棄管理。

4.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健株留種。

(2)發病初期選用藥劑灌根防治。可選用50%多菌靈500倍液、20%雙效靈水劑2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或3.2%惡甲水劑300倍液。

(3)與不同科的作物輪作,避免連作。

(4)防止田間積水。

(二)霜黴病

1.癥狀:初期葉片正面發生局部淺黃褐色或褐色的病斑;中期通風不良或空氣濕度較大時,葉背面長出白色或灰白色的霜狀霉層,可蔓延至葉面;後期病斑連片,呈黃褐色,嚴重時整個葉片枯黃死亡。栽培密度大,通風不良時發病嚴重。

2.病原:為霜霉目霜霉科霜霉屬真菌(Peronospora sp.)引起。

3.發生特點:病菌以菌絲在種根或植物葉片上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流行期產生遊動孢子,主要通過氣流、雨水、農事活動及昆蟲(蚜蟲)傳播。病菌孢子萌發溫度為6~10℃,適宜侵染溫度為15~20℃。田間種植過密、土壤濕度過大、排水不良容易發病;連續陰雨氣象、多霧氣象容易發病;夏末秋初育苗,晝夜溫差大,容易發病。

4.防治方法

(1)發現病葉及時摘除。

(2)發病前,在清晨霧、露水較多的季節,噴施1∶0.5∶300的波爾多液進行預防,7~10天1次,連續2~3次。

(3)發病初期,噴施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10~14天1次,連續2~3次。

(4)發病較重的地塊,栽種前或收穫後可噴5%石灰水進行地面消毒。

二、綜合防治技術要點

選擇海拔1800~2500m的緩坡地種植,冬季清潔田園,燒毀病殘體;採用壟(廂)和選擇砂壤土栽培,利於排水;實行輪作,切忌重茬;合理密植,通風透光;適當施用腐熟農家肥和追施磷鉀肥,可有效減少川芎病蟲害的發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