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宋鐵血宰相章惇是奸臣還是中興名臣?

作者:山高水深

(一組宋朝服飾圖片)

(一)花錢買平安的朝廷

北宋自開國以來,除了開頭的太祖、太宗兩位馬上皇帝外,這些兒孫皇帝對外態度一向懦弱,對少數民族的態度就是花錢買平安。因此,造成國內的不滿情緒高昂,每年都有無數起農民起義事件。朝廷在與西夏、遼國的戰爭中又屢喪邊兵,異族小國反而越來越強大。

直到出了宋哲宗,與之前皇帝對少數民族的態度截然不同,哲宗的態度就是一個字——打。

1085年,神宗去世,皇太子趙煦即位,是為宋哲宗。但由於哲宗登基時,只有10歲,由高太皇太后(宋英宗皇后)執政達8年之久。任用保守派司馬光為宰相,不顧一切盡罷新法,“舉而仰聽於太皇太后”。

宋哲宗對此感到不滿,待其親政後表明紹述,追貶司馬光,貶謫蘇軾、蘇轍等舊黨黨人,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並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宋哲宗雖仰慕其父宋神宗的敢作敢為,卻比不上其父的經驗和素質,結果是急功近利、適得其反。其理想和現實能力反差太大,可謂“心比天高”,最終使得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不但沒有獲得解決,反而在自己當政期間激化,種下了北宋滅亡的遠因。

(二)中興名臣

章惇為人剛直,對新法和王安石都是持絕對肯定的態度,對哲宗忠心耿耿。堪稱哲宗朝的中興名臣、東方的鐵血宰相。但由於南宋均為舊黨把持,因此對其大加侮辱和誹謗,名列舊黨所著《宋史·奸臣傳》。

章惇執後政立即擴張軍備、儲存糧食、積極備戰,沒幾年工夫,便派遣北宋名將章楶與其子章律西征西夏、遼國。

章楶與章律在淺攻西夏的同時加緊築壘,堵住西夏的進攻通道,“築二城於石門峽江口好水河,賜名平夏城、靈平砦,既而環慶、鄜延、河東、熙河皆相繼築城,進拓其境,夏人愕視不敢動”。

特別是平夏城的修建使得西夏從沒煙峽進攻宋朝的通道被堵死,西夏只好動員三十萬人強攻平夏城,結果西夏死傷慘重。

章楶與章律隨即率軍反攻,一舉擊敗西夏數十萬大軍,隨後又收復了諸多失地。在環州韋州等重大戰役中擊敗曾經侵擾北宋西北邊境多年的勁敵西夏,北伐宋朝勁敵遼國,收復被司馬光割讓的橫山等諸多要塞。

當然,雖然章惇通過對舊黨如司馬光之流的墳墓進行開棺鞭屍,貶斥諸多如蘇軾等和眾多韓琦、文彥博派系守舊黨派人士,徹底打壓了守舊派的氣焰,但未能對高太后進行清算,也給自己和北宋留下了一個禍患:向太后(宋神宗皇后)自立北宋的亡國之君宋徽宗。未能維持住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新政,保持北宋對異族的軍事打擊優勢,從而發生了靖康恥:宋氏南渡、國土淪喪,進而整個漢民族淪喪異族之手。

(三)識人之明

宋哲宗哪料到自己才25歲就會駕崩,因此沒準備什麽繼承人、遺詔一類的東西,而且他還沒來得及給自己留下後代,突然之間說沒有就沒有了。根據老規矩,皇上沒有子嗣的話,皇位繼承人就只有在自己的兄弟或兄弟的子孫裡挑選了。

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皇帝海選開始了。趙佶應該是個很有眼力的人,知道關於繼承人的事兒,向太后有著很大的發言權,因此三天兩頭往向太后那兒跑,請個安、送個禮、表個心意,而且他又風流倜儻、文采斐然,一來二去就深得向太后的歡喜了。

有一天,向太后就向眾臣哭訴,希望大家把皇位早點定下來。宰相章惇提議立哲宗皇帝的同母弟弟簡王為皇帝,遭到向太后否定後,又提議有目疾的申王,更是被同僚恥笑,最後,向太后提議立端王趙佶,也就是後來的宋徽宗。

章惇立即出言反對“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意思就是端王趙佶的品性不好,為人輕佻,擔不起皇帝的擔子。但向太后主意已定,態度堅決地否定了章惇的意見“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不同於諸王” 。

章惇本來還想再努力一下,但他的對頭曾布站出來指責他了,說他大逆不道、目無太后,這樣一頂大帽子扣下來,章惇也只能乖乖地閉上了嘴。

後來的事實證明,章惇在看人這件事上還是十分準確的,性格輕佻的趙佶確實不適合做皇帝,可他偏偏就成了皇帝,然後帶領著北宋向著災難與滅亡是一路狂奔。

【作者簡介】山高水深,1982年4月出生,男,漢族,江蘇省揚州市人,辦公室文員,2005年畢業於東南大學法學專業。

為何說結局對貂蟬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從《史記》到《封神演義》是如何將商紂王一步步妖魔化的?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