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趙宋王朝的神童們,長大後都怎麽樣了?

全文共5418字 | 閱讀需10分鐘

1.

書讀得好,能證明一個人的能力。在趙宋王朝最能證明一個人的能力變得簡單而直接,一字之曰:金錢、權力、美女。

▲宋真宗在這首著名的詩裡,給天下讀書人指明了路線

從來就沒有人能視金錢為糞土,只是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了金錢下面的糞土。

當階層上升的通道只剩下科舉入仕一根獨木橋,讓孩子通過神童舉一次性進入官場,成為一個家庭改變命運、迅速致富的捷徑;加上統治者對神童的喜好,培養、製造神童,成為趙宋朝一種盛行的風氣。

趙宋朝出了很多神童,有砸缸救人的司馬光、灌水浮球的文彥博、五歲能詩七歲能文的晏殊...他們長大後都成為歷史上有名的一代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當然也有3歲參加童子科就中了進士的神童蔡伯俙,一生碌碌無為,只會溜須拍馬;還有王安石舅舅家隔壁的倒霉孩子方仲永,小時候是神童,長大後卻“泯然眾人矣”...

2.

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4月初5,趙宋王朝的“童子舉”在禮部開考。

饒州(今江西鄱陽)保送來的9歲神童朱天錫,竟能將“七經”:《周易》《尚書》《毛詩》《周禮》《禮記》《論語》《孟子》一字不差的背出來。

宋神宗賜他“五經”(進士)出身,並賜錢五萬!

朱天錫贏在了起跑線上,功名利祿一次性到位。他的家鄉江西饒州,乃至整個趙宋的每一個家長都開始思考:“朱天錫能做到的事,我家孩子為什麽不能?”

一心要培養神童的家長,大多是平民百姓,他們生活得不盡如人意,心靈缺乏寄托,夢想照不進現實。神童帶來的榮耀就像一針杜冷丁,注射到他們瀕死的心髒上。

▲北宋.蘇漢臣《灌佛戲嬰圖》(局部)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從此,趙宋王朝的小朋友,就告別了《戲嬰圖》中描繪的童年。

每天早上起床後,按照趙宋朝的風俗,小朋友們必須要做兩件事:一是將大蔥綁到一根長竹竿上,“噗”一下捅破窗戶紙,從窗內穿到窗外去“開聰(蔥)明”;二是找一個大蒜拿彩色絲線系住掛到脖子上“能計(系)算(蒜)”。

江西省的小朋友更痛苦,剛會說話就要學習《四書》《五經》;教書先生是按照學生能背誦多少本書來算錢,背完一種,就跟家長結一次账;為了讓孩子盡快成為神童,小朋友們被“狼爸虎媽”放進竹籃裡,再懸掛到大樹上背誦經書,如不能背會,那就永遠在樹上呆著吧!

據說有不少小朋友,就這麽念書念死了,後來,就沒有後來了……這樣看來,方仲永雖“泯然眾人矣”,卻能夠活下來長大成人,還挺幸運。

▲仲永之謎

然而直到今天,大部分家長仍認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方仲永只是神童裡的一個“意外”,全賴他爹不懂得後天教育,不然王安石也不會“傷”仲永了。

3.

趙宋王朝還不興用“詩人”這個詞來罵人,不然,就會有下面這種狗血的場面:

蘇軾:“哼!李清照,你是詩人。”

李清照:“呸!你才是詩人,你們全家都是詩人!”

蘇軾想了想:“額...我們全家...你贏了...”

在趙宋朝,光會寫詩是不能贏在起跑線上的。那怎麽辦呢?比速度。

曹植7步成詩,而7歲的神童寇準卻能3步成詩。

▲電視劇《寇老西兒》劇照 寇準(葛優飾)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詩人,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

寇準的爹叫寇湘,曾中進士甲科,曾任魏王記室入伍(王室秘書),被封為三國公(燕國公、陳國公、晉國公)。

在寇準7歲時,有天寇湘宴客,跟今天一樣,大人們吃飽喝足就喜歡看孩子表演,“素聞令郎善詩,何不即席吟詠助興耳”。聽說你家孩子寫詩作詞挺厲害的,給咱們來一首吧!

寇湘一個眼神,寇準立刻恭恭敬敬起身,“請出題”。

客人說:“此地離華山不遠,你就以華山為題吧。”寇準陷入了沉思,他爹又一個眼神,你沒事兒吧?沒事兒走兩步啊!

寇準便踱步沉吟,一步,兩步,剛邁出第三步,一首五言絕句就脫口而出: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眾人震驚了:“3步,3步成詩啊!”更有人擊節點讚:“這孩子將來必成大器,絕對能夠封侯拜相!”

公元980年,19歲的寇準考中進士,開始他一生的宦海沉浮,3起3落,兩次為相。

在評書《楊家將》中,寇準是這樣出場的:“頭戴的紗帽翅,可能年頭太多了,又舊又破,有一個翅用什麽東西綁著,往下耷拉著。”

在影視劇裡,寇準以忠君愛國、剛正廉潔的“寇老西兒”的形象深得人心。“寇老西兒”說著一口山西話、愛喝陳醋,是一個穿著補丁衣服、拿著醋葫蘆、清廉簡樸的人民公仆,他不畏權貴、為民做主、善惡分明。

中國人總是理想化地把忠臣名相與簡樸貧困聯繫在一起,忠臣一定是個清官,清官一定是個窮人。人們從來都不喜歡過分殘酷的歷史,然而現實卻一次次地提醒著人們——那都是一廂情願的夢幻。

寇準並不是山西人,而是“華州下邽人”,就是今天的陝西渭南市。他忠君愛國不假,但是和影視劇裡的寇老西兒形象截然不同。

少年得志的寇準娶了趙匡胤的小姨子宋娥,是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

寇準特別愛喝酒,他在長安永興軍當長官時,不論職位高低,只要是他的屬下都得去陪他喝酒。每次一到寇府門口,他們的馬車就被卸了,人到得差不多了,寇準就會讓人關閉大門,不陪他喝高興,誰也別想走。

有一個官員連續陪他喝了幾場酒,吐啊吐啊快要死了,寇準還是要他明晚早點到。這位官員的妻子只好告上公堂,才不用再陪酒了。(也不用去上班了)

寇準家裡從來不點油燈,廚房、廁所也點著胳膊粗的蠟燭,這在當時是個什麽概念呢?

宋代讀書人喬行簡“每夜提瓶沽油四五文,藏於青布褙袖中歸,燃燈讀書。”一晚油燈耗費的燈油大概5文錢;據《宋會要輯稿》,宋神宗年間,朝廷給公務員發的福利中,“秉燭每條四百文,常料燭每條一百五十文”,當時製作精良、用料上層的蠟燭每根150至400文不等,相當於一名城市底層百姓兩三天的收入。

寇準家到處都是通宵點著“炬燭”,其生活的奢侈可見一斑。

寇準能流芳百世,只因一件事,那就是著名的“澶淵之盟”。

宋景德元年(1004年),遼軍大舉侵宋。寇準堅決主戰,認為主和派“罪可斬首”。

宋真宗在寇準的督促下決定親征。

1005年1月,北宋和契丹簽訂《澶淵之盟》,暫時穩定了局勢。北宋每年給銀10萬兩,絹20萬匹給契丹,和契丹約為兄弟之國,契丹歸還侵佔的北宋土地。此後116年,宋遼兩國再無重大交戰。

盟約簽訂後不久,有人對真宗說,陛下聽說過賭博吧?當一個賭徒快要輸完時,會把所有的錢全部押上去賭一把,這叫孤注一擲。在澶州時,您就是寇準的“孤注”啊。

這番話當然是有主和派藉此來打壓寇準的嫌疑。但是從一些細節還是能證明這並非只是羨慕嫉妒恨。

1004年9月,遼國大軍開到邊境,河北的告急文書“一夕五至”,寇準卻壓而不發,“飲笑自如”;會盟前,寇準威脅和談代表,假如超過了某某數,就要他的命。然而,當時的趙宋並沒有和遼國抗衡的實力。

戰爭也許不能換來和平,那麽,妥協、金錢能嗎?

人人懷安,故不複有征戰之志。沒了契丹的威脅,邊防開始廢弛,戰鬥力唰唰地往下降。以至於後來和西夏作戰中屢戰屢敗。

《澶淵之盟》白紙黑字規定了兩國的邊界。只要契丹存在,北宋就再沒有收回燕雲十六州的可能。

沒有燕雲十六州,北宋如同一個不戴安全帽進入工地的人,一塊磚頭就能致命——被女真滅國基本上就是如此。

寇準是澶淵之盟最大的贏家,倚仗“河北罷兵,準之力也”的功勞,寇準宰相專政,大權獨攬隻手遮天。

“準(寇準)性自矜,尤惡南人輕巧”,寇準可謂是“地圖炮”裡的“VIP”,作為北方人,他對南方的歧視遠不止說幾句壞話那麽輕巧,他將炮口架在了人事任免的門口。

▲ 《少年包青天》中,南北考生在對聯中互懟

公元1015(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科舉考試完畢,成績最好的是蕭貫(江西人)和蔡齊(山東人)。

當皇帝在這二人中選狀元時,寇準說:“南方下國人,不宜冠多士!”南方都是下等人,怎能做狀元!

於是,蔡齊憑著地理優勢當上了狀元。

這件事也收入了《嘉佑雜誌》裡,但是多了一句話,“又與中原奪得一狀元!”寇準還到處炫耀,我又為大北方喜提新科狀元一名!

寇準成為神童後,似乎停止了成長。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那是文人們的專屬;選擇了做官,他既沒有改革創新的抱負,也不願遵循官場的規矩,“雖有直言之風,而少包荒之量”,不能容人,好與人爭。他在官場顯得格格不入,晚年多次被貶謫。

公元1023(天聖元年),憂病交加的寇準在東南門至海岸只有十裡遠的雷州病逝。

寇準年輕時,曾寫過一句詩:“到海隻十裡,過山應萬重。”一語成讖。

4.

方仲永和寇準,嚴格來說只能算是“野生”神童。 趙宋王朝正經的神童是經過朝廷考核、皇帝認證,“凡童子十五歲以下,能通經,作詩賦,州升諸朝。而天子親試之”(《宋史·選舉志二》)

▲“神童”

史書裡的北宋正經“神童”有11個,其中太宗朝2個,真宗朝7個。這個數據似乎在隱隱昭示著一個“太平盛世”的到來。

公元984年初夏,“泰山父老”又來京城請願了。雖然這次來的人數只有去年的四分之一,但這對趙宋朝的皇帝來說已經足夠了。

封禪泰山就這麽愉快定下來了,各項準備工作也開始啟動。

一個月後,皇宮莫名其妙地起了一場大火,宋太宗不得不取消封禪。

然而趙宋王朝的“盛世夢”,不是一場大火或者不去泰山就能停下來的。

神童楊億,就在這一年出現。

楊億是為一個太平盛世而來,這是他無法擺脫的宿命,所以他的經歷比其他神童更具傳奇色彩。

趙宋朝民間最流行的說法:他的祖父楊文逸有次夢到了一個叫“懷玉山人”的道士,一覺醒來,孫子楊億就降生了。

但是楊億卻一直不會說話。

有一天,大人不小心“誤觸其首”(摸了一下楊億的腦袋),他突然就開口說話了,而且不是說“粑粑麻麻”,是一首詩:“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這首詩雖然十分高妙,但也有很多人知道李白、孟觀有過類似的作品——作者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神童”楊億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

公元984(宋太宗雍熙元年)11月,福建保送參加童子舉的神童楊億被任命為秘書省正字(館閣官員的一種,工作是校閱書籍),這一年楊億剛剛11歲。

在這個任命發布之前,因為聽說了楊億的神,宋太宗先派江南轉運使張去華到福建對楊億進行初試。

張大使初試後認為他不是神童,而是神。於是就安排楊億進京面見宋太宗。

太宗頗有興致地親自考核,據說連續考了三天,楊億做了五篇“賦”(相當於命題作文),楊億草稿都不打“援筆立成”,宋太宗欣賞完了,突然想到:他還是個孩子啊!

“離家這麽久,想念父母嗎?”皇帝親切地發問。如果楊億答“想”,那就證明了他真的只是個孩子,如果答“不想”,神童也擔不起不孝的罪名啊。

楊億是這樣回答的:“爹親娘親不如吾皇親!我們都是您的子民。所以我見到陛下,跟見到父母是一樣一樣的。”巧妙的回(馬)答(屁)讓宋太宗心花怒放。

趕緊通知朝廷的學士們來圍觀。

在眾人面前展示才藝,是資深神童楊億的日常,他當場賦詩一首,“宰相駭其俊異,削章為賀。”宰相都震驚了,忙不迭地用正式公文對宋太宗表示熱烈祝賀,喜提神童一名!

楊億被授予秘書省正字官銜後,在皇家圖書館裡繼續讀書深造。

宋真宗趙桓登基後,就提拔楊億做自己的知製誥(掌管起草誥命),按照規章,此職位需要進行筆試和面試。楊億是免試入職,趙桓對此的解釋是:“我做襄王時,就多次讀到他的書信和奏章,文章寫得很有條理又有文采,舉世無雙。”

皇帝的詔書製文分為內製和外製,由政府發出經由皇帝簽署的叫外製,由皇帝發出的叫內製,楊憶是內外製都寫。

楊億對自己的文筆十分自負,很討厭別人改他的文章。但是替人草擬文書,總免不了被修改。他就把被刪改的地方都用墨塗成腳印的形狀,說這些都是“他人腳跡”,不是自己的意思,連皇帝也不例外。

他草擬給遼國的文書時,用了“鄰壤”這個詞來形容遼國的國土。

真宗覺得太客氣了,就改成了“朽壤”、“鼠壤”、“糞壤”3個詞,讓楊億任選一個。

結果楊億都不采納,僅把“鄰壤”改成“鄰境”,這麽一來倒真顯得真宗小家子氣了。

1004年,遼國攻打宋朝,楊億和寇準都是神童,當然是站在同一邊了——主戰。

當寇準提議真宗禦駕親征,楊億就在旁邊煽風點火,還主動要求隨軍上戰場。真宗在他們“雙劍合璧”之下,真的就去了。

澶淵之盟為北宋帶來了100多年的和平,卻也帶來了海市蜃樓般的太平盛世。

真宗皇帝趙恆開始了勞民傷財的“泰山封禪”,還打算“五嶽連封”。

此時,楊億突然宣布自己喜歡李商隱!到處搜求李的詩,自己也開始模仿李。

楊億身邊的詞臣們紛紛效仿,他們號稱“西昆體”。“西昆”指西方的昆侖山,常用來代指帝王藏書之地。

“西昆體”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學院派”,特點是遣詞華麗,用很多典故,並且經常寫到歷代帝王和男女情事,楊億想借它們諷刺時局。

對於趙宋王朝的文壇來說,“西昆體”是一種新風氣。

不過,真宗看不見,他只看到了諷刺。當然,皇帝是不會明說:你詩裡寫的昏君和負心漢, 是在說朕。只是指責其“浮華”。

楊億36歲那年,真宗正式下令禁絕“西昆體”。雖然不準他寫“豔詩”,卻沒貶他的官。

他仍然留在皇帝身邊,起草重要檔案。

不知道是心灰意冷,還是真的身體不好,楊億幾次請辭。好不容易辭了官,沒多久又被召回。

神童楊億少年得志,一路走來總比同僚年輕。跟今天的00後叫80、90後為老阿姨、大叔一樣,他喜歡稱呼年長的同僚為“翁”,也就是“老頭兒”。

有人就心裡不爽,“你也有老的那天,‘翁’字留給你自己用吧。”另一位就跟著說:興許留不住。

翁字他留著沒用,他或許就沒有老的那天。一語成讖。

公元1020年12月的一天,楊億感到身體不適,囑咐家人不要哭,然後自己坐到床上,離開了人世,終年47歲。

5.

在很多很多年以後,我們已經不記得神童們當年的意氣風發,只知道後來的趙宋朝,不去東京也喝得到皇帝的毒酒,不去東北也看得見女真賊,全江北都在“乍蓬蓬”,全江南都在“平沙落雁”,只知道神童越來越神,詩詞越寫越好,國土卻越打越少。

參考資料:

《宋史·選舉志》 《朝野類要》 《宋史卷三百五 列傳第六十四》

《宋史·寇準傳》 《續資治通鑒卷二十四》長沙嶽麓書院1992版

《宋史紀事本末》中華書局 《水滸十一年》山東畫報出版社

《寇準與澶淵之役》-洛陽大學學報2007-03-15

《汪洙及《神童詩》考辨》-中國典籍與文化. 2003(02)

《楊億:從“盛世符瑞”到西昆詩人》-《江淮論壇》2011-01-30

《楊億,把皇帝哄到前線》-《長官文萃》2013-03-08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