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腎臟特別好的人都有哪些表現,盤點腎臟好的八大特徵

生活中,雖然常有人捂著腰,開玩笑說自己腎不好,但事實上,真正了解腎臟疾病表現的人,不足10%,甚至許多非腎臟科大夫對腎臟疾病都知之甚少。大家一直都在了解腎虛有哪些癥狀,那麼今天為大家介紹下,腎臟都是通過哪些方面來判斷好壞的,如果以下八點你都具有說明你的腎氣十足。

一、荷爾蒙雄厚

腎氣十足的人,荷爾蒙激素都是很豐富的,這個毋庸置疑的,只有腎臟強壯,你的房事才有動力。

二、頭髮烏黑

在中醫上,頭髮其實就是腎臟的「花」,很多人頭髮乾枯,出現白髮,那大多數都是腎氣不足導致的,腎好的人,一般頭髮烏黑髮亮。

三、皮膚紅潤

腎好皮膚就好,這樣才能讓青春走的緩慢,延緩衰老。一旦人的腎不好,那麼氣色就不好了,特別的顯老,所謂的人老珠黃就是這個道理。

四、精神十足

如果腎氣不足,那麼你整個人會慢慢的精神不佳,沒有精神,會感覺到渾身沒勁兒,沒有精神頭。如果腎氣十足,一般都是精神十足。

五、聽力清晰

在中醫上,耳朵功能與腎臟的好壞有密切的聯繫,如果腎臟不好,那麼也會導致心煩聽力下降的,不過這個一般出現在快上了年紀的人身上比較明顯,聽力下降了也許是腎不好。

六、小便正常

如果有夜尿、尿頻、尿急以及小便有異色,那麼大多數就是腎臟在向你表明它有問題了,這時候就需要你調理補腎了。腎臟好的人一般小便都是很正常的。

七、思維敏捷

這裡主要就是指記憶力好,如果一個人腎不好,那麼你元氣不足,就無法及時讓腦部運作,而且還經常健忘。腎臟好的人不僅精神頭十足,而且記憶力好,思維敏捷,其實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

八、骨骼強壯

腎好的人,一般骨骼都很強壯,如果腎不好,那麼尤其你是上了年紀的人,會容易出現骨質疏鬆。因為在中醫上,腎臟主骨,骨就是靠腎精滋養的,所以腎臟好,骨才好。

那麼,作為五臟六腑中的重要器官之一,腎不好都有哪些表現,如何才能養好腎?

腎有4個敵人,別不當回事

如今,人們越來越注重營養與健康,但腎病發病率為何依然居高不下?專家認為,這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人們的生活方式與腎臟健康關係密切。知名腎臟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香美也表示,現代人有四大傷腎的生活方式。

1、 吃海鮮、喝啤酒

吃大量的高蛋白飲食,如大魚大肉等,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謝廢物,加重腎臟排泄負擔。而大量飲酒容易導致高尿酸血症,這些習慣同時可引起高血脂等代謝疾病,引發腎臟疾病。

夏天很多人喜歡邊吃海鮮邊喝啤酒,這種方式曾被腎內科醫生稱為「最傷腎的吃法」。

2 、熬夜、吃得鹹、不喝水

長期熬夜、工作壓力大、愛喝濃茶和咖啡,很容易出現腎功能問題。而飲食習慣偏鹹,會導致血壓升高,腎臟血液不能維持正常流量,從而誘發腎病。 如果長時間不喝水,尿量就會減少,尿液中攜帶的廢物和毒素的濃度就會增加,容易引發腎結石、腎積水等。

3、 亂服藥物、用藥過多

長期使用腎毒性藥物容易導致腎小管間質損害。這些藥物包括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草藥,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等,還有非甾體類抗炎葯、抗菌素等,如去痛片、撲熱息痛等,容易引起腎損害。

4、 經常憋尿

尿液在膀胱裡時間長了會繁殖細菌,細菌經輸尿管逆行到腎,導致尿路感染和腎盂腎炎。一旦反覆發作,能引發慢性感染,不易治癒。

腎不好的12種表現,對照自查一下,看看你中槍了嗎?

腎病初期,往往不會感到疼痛,因此容易被忽視。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腎病科主任王暴魁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不少患者因身體明顯不舒服了才到醫院看病,結果發現腎臟病已經很重,有生命危險,甚至需要馬上進行血液透析。

所以,如何及早發現腎臟病,及時診斷和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做到這一點,可以留意以下幾個方面表現:

1、 沒勁兒

腎功能不好時,很多廢物難以從尿裡排泄出去,會出現精神不振、疲勞、乏力等沒勁兒的感覺。

腎臟有病,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從腎臟漏出,通過尿液排出體外,也會有沒勁兒的表現。有些患者會以為是過於勞累,或者是其他原因,而忽視了腎臟問題。

2、 不想吃

不想吃飯、厭食,甚至噁心、嘔吐,也是腎臟病的常見癥狀。有些患者總是先去到消化科或者肝病科,看看是不是得了胃病或肝病,一看沒胃病和肝病,就擱置不管了,忘了看腎病醫生,結果耽誤了病情。

3 、尿有泡沫

尿裡有泡沫的原因有多種,其中如果蛋白質從腎臟漏到了尿裡,尿就會起許多泡沫。

4 、腰痛

腎臟的位置在腰部的脊柱兩側,所以腎臟有病時,會感到腰痛。

5、 尿多尿少

健康的人每天排尿次數大約4—6次,尿量約800—2000毫升,如果排尿次數和尿量過多或過少,就要注意了。

6、 水腫

飲水太多,或者是睡眠時間過長、過於肥胖等,眼瞼、臉部、小腿等部位可以出現輕微的水腫,或者一過性的水腫,如果不是這樣,就要懷疑是不是腎臟有了問題。

7、 尿蛋白和尿潛血

尿裡有蛋白或者潛血,是腎臟有病的重要指征,查一查尿常規就可以明確。但有時非腎病專業的醫生會忽視這一點兒,建議最好找腎病專業醫師諮詢。

8、 貧血

貧血的患者經常會去血液科看貧血,其實,腎臟除了有排泄廢物等功能外,還有內分泌功能,分泌造血激素,當腎功能損害時,也會造成貧血。

9 、糖尿病

糖尿病會引起腎臟病,它的名字叫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併發症。糖尿病腎病分五期,在早期的時候治療效果較好,一旦晚了,就很難治,會發展為尿毒症。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常看看腎科。

10 、高血壓

高血壓可以引起高血壓腎病,也叫高血壓腎損害,所以有高血壓病的人要多加註意。當然,腎臟病也會導致高血壓,血壓如果高了,要當心是不是得了腎臟病。

11 、痛風、高尿酸血症

痛風、高尿酸血症都是血液中尿酸過多造成的,血液尿酸高的人,尿酸會沉積在腎臟裡,使腎功能受損傷。

12、 尿路感染

經常尿路感染的人,時間長了,有可能造成腎功能不全。王暴魁說,「我接觸過不少尿路感染的患者,因早期治療不及時、不徹底,也不了解會導致腎功能不好,結果等發現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牢記養腎「三字經」

腎為人的先天之本,要想益壽延年,養腎是第一位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趙艷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養腎的秘訣總結起來,可歸納為以下「三字經」。

護好腳

腎經起始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要特別注意足部保暖。襪子最好包住腳腕,不要赤腳在潮濕的地方長期行走。

睡覺時,別把腳晾在外面,蓋被一定要下過腳底,上超肩膀;不要將雙腳正對著空調或電扇吹。足底有許多穴位,睡前按揉腳心的湧泉穴,可起到養腎固精的功效。

大便暢

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氣躁、胸悶氣促,而且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憊、噁心嘔吐。

因此,保持大便通暢,也是養腎的方法。要做到大便通暢,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整飲食結構,多做運動。大便難解時,可用雙手背貼住雙腎區,用力按揉,能激發腎氣,加速排便。

喝夠水

水是生命之源,定時飲水是很重要的養腎方法。飲水過少可能引起濁毒的滯留,加重腎臟負擔,所以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

每天應至少喝8大杯開水(注意:不要以飲料代替),以沖淡尿液,預防結石等腎臟疾病。

睡好覺

充足的睡眠對於氣血的生化、腎精的保養有著重要作用,睡能還精、養氣、健脾益胃、堅骨強筋。

臨床發現,許多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有長期熬夜、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的經歷。因此,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不縱慾,以利於腎精的養護。

別憋尿

膀胱中貯存的尿液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刺激神經產生排尿反射,這時一定要及時上廁所。

否則,憋尿過久會導致膀胱壓力升高、膀胱壓力反射紊亂和逼尿肌功能下降,或者影響輸尿管—膀胱抗反流機制,導致尿液反流,容易誘發腎盂腎炎,甚至造成腎功能損害。

吞津液

我國古代養生之道特別重視唾液的價值,認為吞津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口腔中的唾液,清稀的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為唾,由腎所主。

人的唾液含有多種有益物質,具有助消化、中和胃酸、抗菌、增強免疫等功能。平時多用舌尖舔動上顎,或者含個棗核都能生津。

按摩腰

腰部有很多穴位,如命門穴、腎俞穴、腰陽關穴、腰眼穴等,平時可經常按揉或叩擊腰骶部,摩擦腰部兩側,活動腰臀部,每天早晚各一次,能溫腎陽、利腰脊、通經絡。

平時散步時,可以用雙手背按揉腎區,可緩解腰酸癥狀。

慎用藥

是葯三分毒,具有腎毒性的藥物主要有氨基糖甙類、萬古黴素、造影劑、重金屬、順鉑、非甾體抗炎葯、頭孢菌素等,一些中草藥如關木通、馬兜鈴等也可引起腎損害。

使用藥物時要提高警惕,防止濫用或用藥種類過多,對具有潛在腎毒性的藥物,要嚴格掌握用藥指征與方法、劑量、療程。

多吃黑

中醫學認為,黑色食物具有補益腎精、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緩衰老等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黑色食物的顏色主要來自於其中的花青素,這種植物色素有助於降低患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此外,黑色食物中所含的抗氧化成分也比淺色食物要高。

都說養生腎為本,這話一點不錯。很多身體疾病的根源都出在腎上,治療也是先從補腎入手。一般腎不好的人也很容易顯老,所以為了健康和保持住顏值,補腎應該變成日常。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