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匯兌損失逾60億,航空股卻一飛衝天,原因竟是這個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最近,航空股一飛衝天。

過去5個交易日,航空運輸指數(申萬)上漲近20%,在申萬二級行業指數中漲幅列第一。航司年報卻顯示,2018年匯兌損失慘重。三大航空央企中,中國國航損失23.77億元、東方航空損失20.40億元、南方航空損失17.42億元。

那麽,遭遇了大額匯兌損失的航空股,為何被投資者看好呢?

這一項上三大航都栽了

最近,三大航空央企相繼交出2018年的經營成績單。

2018年,三家航空央企的營業總收入加起來近4000億元,均呈兩位數增長態勢。其中,南方航空、中國國航、東方航空營業總收入分別為1436.23億元、1367.74億元和1149.3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66%、12.70%和12.99%。

盈利表現就不太樂觀了。三家航司的歸母淨利潤加起來為130.28億元,去年則是195.06億元。2018年,東方航空淨利潤為同比減少57.35%,南方航空減少49.56%,只有中國國航保持正增長,但增幅也僅1.33%。

2018年三大航司收入及淨利潤增長情況

利潤去哪了?

2018年,人民幣匯率先揚後抑。2018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632元,較上年末貶值4.8%。從2018年4月高點到11月低點,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最多時貶值了6906個基點或11%。

2018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走勢

這一背景下,那些美元需求較大或美元負債較多的企業備受衝擊。2018年,航空公司無懸念地躋身於A股上市公司匯兌損失排行榜的前列。

根據前述三大航司的年報數據,2018年三家匯兌損失都超過10億元:中國國航為23.77億元,東方航空為20.40億元,南方航空為17.42億元,與公司2018年度淨利潤的比值分別為32.39%、75.30%、58.40%。

很顯然,有相當部分的營業利潤被匯兌損失吞噬了。倘若沒有這部分損失,2018年三大航司的盈利數據顯然會好看很多。

不光是三大航司。目前A股上市的10家航空運輸企業已有6家公布了2018年年報,無一例外的均遭受了匯兌損失,總共損失62.27億元;6家公司中,除了中國國航和中信海直,淨利潤均呈現較大幅度負增長。

隨著其他公司年報公布,2018年航空板塊的匯兌損失還可能進一步增長。以海航控股為例,其2018年中報披露的匯兌損失就達到2.33億元。而三大航司的數據來看,2018年下半年的匯兌損失要遠超過上半年。

三重周期疊加航空股高飛

據Wind統計,過去5個交易日,航空運輸指數(申萬)漲了19.75%,在103個申萬二級行業中漲幅列第一。

2018年淨利潤負增長最明顯的東方航空恰恰是板塊內的領頭羊,過去5日,東方航空漲了30.59%。另外,南方航空漲了19.58%、中國國航漲了18.43%、海航控股漲了15.64%。

開年以來,航空運輸指數(申萬)已經漲了47.42%,其中,東方航空漲了73.47%。

遭遇大額匯兌損失的航空股,是如何飛起來的?

國金證券報告指出,航空股的周期屬性,是供需、油價、匯率三重周期疊加的結果。

供需方面,從機構研報來看,目前航空運輸需求比較平穩,對供需格局邊際影響最大的是供給。業內預計,波音事件或導致今明兩年行業供給降速,淡季航司尚能通過運力調配降低影響,但再旺季供需彈性將放大,利好票價上調。

油價方面,2018年底以來,國際油價出現反彈,本周布倫特原油期價站上70美元關口,但不少機構認為,後市油價進一步上漲的空間可能不大。國金證券的報告指出,中性假設下,布倫特原油均價為70美元/桶,則2019年四季度的同比漲幅分別為4.1%、-6.6%、-7.7%、1.4%。航空公司燃油成本上漲壓力減小,並整體轉為對航空股的利多。

匯率方面,2019年初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出現一波較快升值。據統計,2019年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升值了1.89%,為2018年三季度以來各季度最大。

供需邊際轉緊,油價、匯價從極端不利轉向相對友好,再加上民航減稅降費……不禁讓一些行業分析師高喊出了“航空運輸利好在堆積”、“三周期共振”、“航空股一倍空間剛起步”的口號。

據華創證券吳一凡、劉陽測算,2018年人民幣貶值約5%,油價上漲約28%,兩項對三大航帶來均超100億的利潤損失。2019年油、匯環境改善,應從邊際思維看待油匯帶來的利潤增厚。

這,就是航空股化壓力為動力的關鍵。

匯率波動 有人歡喜有人憂

匯率波動遠不止影響航空運輸企業。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共有1013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匯兌損益數據,其中328家公司2018年的匯兌損益為正值,668家為負值。據了解,匯兌損益為負值代表匯兌收益,正值則代表匯兌損失。

這328家遭受匯兌損失的公司的損失總額為163.06億元。

分行業(申萬一級行業,下同)看,交通運輸行業成為“重災區”,27家公司合計損失了68.48億元;房地產企業也受傷不輕,23家公司總共損失了25.98億元;再者是電子行業,21家公司總共損失了14.29億元;此外,公用事業、機械設備等行業遭受的損失也較為明顯。

從公司的角度看,2018年匯兌損失規模超過淨利潤總額的10%以上的上市公司有28家,超過50%的有6家。

2019年以來,隨著人民幣匯率企穩運行,這部分行業及企業遭受的匯兌損失可能會有所減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增厚收益。

反過來看,在2018年人民幣貶值中受益的企業可能難以繼續獲益。

已有數據顯示,在2018年人民幣匯率波動中,中國石油和中石化是最大的受益者,2018年分別實現11.45億元和5.96億元的匯兌收益。另外,中國交建、中興通訊的匯兌收益也都超過5億元,中海油服、TCL集團和中集集團均超過3億元。

分行業來看,化工、建築裝飾、汽車等行業受益相對明顯。

從與淨利潤對比看,有96家上市公司匯兌收益佔淨利潤比重超過10%,有14家比重超過50%,5家超過100%。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中海油服實現匯兌收益3.59億元,而公司的年度淨利潤為7080.23萬元。

編輯:曹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