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年,你對「腳氣」的理解可能是錯的!

似乎從我記事起,電視上就常常在播這樣的廣告,直白且朗朗上口。而現在不得不臆測由於這個語焉不詳的廣告,經久不息,傳播之廣,以至於這麼多年來不斷地有人問我:我得了「腳氣」怎麼辦?

同學,您得先弄清楚您得的到底是不是「腳氣」了!

「腳氣」≠ 腳臭

腳臭又稱足部異味,多由手足多汗症引起。

1. 青春期的生理性手足多汗症: 與其他部位的汗腺相比,手足部位的汗腺不僅更為豐富,而且更易受性激素、交感神經等因素的影響。

對於青春期少年來說,由於第二性特徵的發育,性激素大幅升高,而升高的性激素會使汗腺長期處於一個高分泌的狀態,這種類型的足部異味通常能在青春期結束後逐步地自行緩解。

2. 先天交感神經失調的手足多汗症: 當我們情緒激動、緊張、憤怒時,由於交感神經的興奮,我們的手心和腳底都有可能分泌更多的汗液,而在先天交感神經失調的手足多汗症患者們身上,這種情況就會更為明顯。

光是過多的汗液本身不足以引起異味,汗液本身是無味的,只有被皮膚表面的細菌分解後,才會產生異味。我們的手心就沒有腳丫子味。

而足部不如雙手常得清洗,並且在出汗後,潮濕的足部環境,更適宜細菌的生長,細菌生長旺盛又會進一步加劇足部異味。

綜上所述,去除足部異味只需要勤清潔即可,洗去皮膚表面過多的雜菌,就能不讓它們分解出異味來。如果汗腺分泌實在太過旺盛,洗都洗不及,也可以酌情使用一些止汗露。

「腳氣」≠ 腳氣病

腳氣病是因食物中維生素 B1 攝入不足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影響消化、神經和循環系統,有時也有一些足部癥狀。而腳氣,俗稱足癬,是一種皮膚病。

腳氣病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唐代名醫孫思邈就曾在他的著作《千金要方》中提到此病曰:「自永嘉南度(渡),衣纓人士,多有得者。」意思是說自從晉懷帝時期中原戰亂,民眾逃往南方地區居住後,大家都從吃麵改為吃大米,尤其紈絝子弟,吃的都是精大米,很少吃粗糧,那些達官貴人就有不少得上了腳氣病。究其原因,正是因為精大米中缺乏粗糧裡所富含的維生素 B1,所以光吃精大米不吃粗糧,就造成了營養不全面。

你也許疑惑營養不良為何要起一個如此混淆視聽的名字作為病名。這是因為缺乏維生素 B1 的病人們在疾病嚴重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特異性的雙足對稱性麻痹、小腿腓腸肌疼痛和雙下肢水腫等等癥狀。這些癥狀多出現在腳上,故得此名。而維生素 B1 正是腳氣病的特效藥。

「腳氣」= 足癬

「腳氣」一詞,是作為足癬的俗稱而存在的。

足癬,是最常見的皮膚淺表真菌感染,沒有之一。它可以表現為足跟的角質增厚、脫屑、小紅丘疹,也可以表現為足趾間的脫皮、滲液,它通常伴隨一定程度的瘙癢,使人煩惱。

而它之所以如此常見,是由於它會傳染。它可以通過共用浴具、拖鞋等途徑傳播,在拖鞋混穿的家庭裡,有時會出現「一人得病,全家腳癢」的情況。

假如置之不理,時間長了,也有可能蔓延到趾甲上,形成甲癬;假如患者衛生習慣不好,摳完腳不洗手,它也可以蔓延到手上,變成手癬;假如患者將襪子與其他衣物一起混洗而沒有加入衣物消毒劑,它也可以通過紡織品進而播散到身體的其他地方,造成股癬、體癬等症。

小編提醒大家:一旦發現腳氣癥狀時,及時到正規醫院治療。以免病情擴散,造成嚴重後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