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晚上幾點睡覺算熬夜?熬夜有什麼危害?


晚上幾點睡覺才不算熬夜?熬夜有什麼危害?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睡眠——覺醒的周期性。

睡眠,並不是你想睡就能睡

熬夜」通常指一個人睡的晚。

但是,多晚才叫晚呢?

對於經常或者常規熬夜的人,人們常指他睡眠習慣不好的夜貓子;另一方面,早睡早起是人們理想中的好的睡眠習慣。

但是,實際上,睡眠並不單純是一個人意志可以主導的習慣,而是具有內在的生物學基礎。

眾所周知,我們的睡眠和覺醒具有明顯的周期性。

是什麼力量驅使我們睡眠,又是什麼力量將我們從睡眠中喚醒的呢?

驅動我們睡眠——覺醒周期的力量至少涉及以下三個方面:

清醒期間睡眠壓力的累積和睡眠期間睡眠壓力的消散;內在生物鐘產生的晝夜節律;以及不同個體時型;之間共同作用產生的一個穩態過程。

睡眠壓力,由清醒期間腦內代謝產生的肌苷數量的增加不斷累積,保持清醒時間越長,腦內肌苷越多,睡眠壓力越大;相反,睡眠期間,腦可以有效分解肌苷來消散睡眠壓力。

我們最常使用的「提神葯」咖啡,就是通過咖啡因抑製肌苷的效應而產生作用。

睡眠的晝夜節律,睡眠晝夜節律的驅動是光照介導的松裸體產生的褪黑素主導的。

白天,光照信號抑製褪黑素的產生,晚上光照的降低和黑暗促使褪黑素的產生。

在某一個時間節點,褪黑素會出現瀑布式分泌,褪黑素高峰導致睡意的突然降臨。

皮質醇的喚醒效應,早晨覺醒最主要的驅動力則來自皮質醇的分泌,皮質醇不僅具有喚醒的作用,體內水準的高低還直接決定著一個人的警覺性和注意力水準。

有的人,早晨和上午維持著血液高水準皮質醇濃度,在這個時間段就保持最佳身心狀態,起床後感覺更加神清氣爽的主要因素;而有的人,下午甚至晚上學皮質醇水準更高,是個體一天中的黃金時間。

個體的時型

在不同的個體,睡眠晝夜節律具有不同的特質,醫學上稱晝夜節律類型,或簡稱時(間)型。

通常,人群中存在三種時型:

早晨型,「習慣於」早睡,早醒,並在一天中早晨和上午達到最佳的身心狀態,經常也被稱為百靈鳥型。

晚上型,「喜歡」晚睡,晚起,並在白天晚些時候和晚上進入最佳狀態,人們常用夜貓子稱呼這類人。

這兩種極端類型晝夜節律「時差」介於2到12小時之間。

中間型,或靈活性,介於以上兩種類型之間,睡眠「習慣」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或適應性。

調查發現,人群中大約40%的成年人被歸為以上兩個極端類型,而60%屬於中間型。

熬夜的界定

因此,「熬夜」並不單純是入睡時間的問題,也在於自然晝夜周期是不是與每個人的時型同步,因而對於不同的人,熬夜的具體時間界定並不一致。

對於多數的中間型來說,晚於23時入睡就屬於熬夜。

對於夜貓子型來說,需要晚於24時,甚至凌晨1、2點才能算是熬夜。

而對於早晨型的人來說,晚於22時,甚至21時就算是熬夜了。

熬夜有什麼危害?

熬夜的危害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長期健康影響:長期熬夜,體內生物節律與自然界不同步,會影響身體代謝、內分泌和免疫力等系統陷入紊亂,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某些癌症,以及精神健康方面的問題等。

身體和工作狀態的影響:熬夜造成睡眠不足的即時影響主要體現在對情緒、精神狀態和工作能力的影響。

由於熬夜造成的主要是不斷積累的短時間睡眠不足,醫學上稱為累積性輕度部分睡眠剝奪,主要影響體現在工作狀態的影響。

這種類型的睡眠不足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大量研究證實這種睡眠不足可以顯著影響人的認知功能。

最大的影響是注意力的破壞,表現在白天警覺性下降,精力不集中,瞌睡。

其次是執行功能方面,其中最突出的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方面。

熬夜對不同時型個體功能狀態的影響存在巨大差別。

研究發現,這種影響不僅決定於總的睡眠時間,還決定於測試時間是不是與不同時型人最佳狀態時間同步。

當測試時間與個體警覺性高峰同步時,認知表現更好,這被稱為同步效應

既然熬夜對不同時型個體的影響不同,因此,人們應該根據自身的特質來適當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獲得最好的健康和工作狀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