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冬之交,頻繁頭暈警惕「小中風」

有約君說

秋高氣爽雖然愜意,卻也是腦卒中高發季節。腦卒中目前已成為我國城市人口三大致死疾病之一,且發病率有逐年升高之勢。由於發病急驟,來勢兇猛,而又難以預測,病死率和病殘率較高,故中醫素有「人之百病,莫大於中風」之說。在秋冬交替之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科主任彭英教授提醒,要特別注意腦卒中的預防。

頻繁頭暈肢體麻木 或已輕度中風

彭英教授說,腦中風是有「小提示」的,譬如頻繁發生的頭暈,反覆發作的肢體麻木、無力等。其實,無論有無「小提示」,其根本「源頭」不外乎這幾種: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大量煙酒等。因此,想要針對「源頭」進行預防,就得抗高血壓,治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尤其需要注意,並不是腦血管篩查沒事兒,就不會得腦中風了。」彭英教授強調,房顫患者預防腦卒中尤其需要做好抗凝治療。

重視「小中風」,日常多喝水

防治「小中風」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小覷。有些患者出現一過性腦缺血現象,表現出中風信號,但是幾秒後就恢復正常了。其實這是短暫性腦缺血,也是腦卒中的預警信號。彭英教授表示,「小中風」雖然不會造成明顯的腦組織神經功能損害,但是也要長期吃藥,以防進展為腦卒中。

對於中老年人而言,要多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管栓塞。老年人應做到不渴時也常喝水,每天需飲水2500毫升左右,可飲白開水或淡茶水,或是吃蔬菜水果。此外,夜裡起夜動作一定要和緩。彭英教授舉例:可以選擇躺在床上用手掌擦臉按摩30下左右,接著用空心掌輕力拍打額頭、頭頂和太陽穴部位共30下左右,然後才下床。

有病史者需長期服抗栓藥物防複發

彭英提醒,糖尿病肥胖病人要重點控制血糖、降血脂、 減肥等。若經專科醫生判斷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或既往有缺血性腦卒中病史的患者,在排除禁忌症後,需長期口服抗栓藥物(如阿司匹林等)以預防中風發生和複發。統計顯示,曾經發生過腦卒中的患者再次發病的風險是從未患過腦卒中的普通人群的九倍。彭英教授提醒,這類患者應遵循醫囑,堅持服藥。原則上,得過腦卒中的病人是要終生服藥的。

阿司匹林目前為止仍然是治療腦卒中的「主力」。不過,阿司匹林雖可以抗血小板聚集,價格便宜效果好,但同時也會刺激胃,有胃炎、胃潰瘍的患者忌用,可選擇波立維、泰嘉以及西洛他唑替代。

突發腦中風 8小時內溶栓效果最好

如家中有突發腦卒中患者,家屬除了馬上打120、呼叫救護車外,應將患者平臥、頭稍抬高,清除口腔異物、保持呼吸通暢,使患者保持安靜;切勿亂服藥物和其他食物;若患者發病時已意識不清,此時切勿強行灌服任何藥物,以避免發生誤吸、窒息,可待急救醫生到場後進行專業處理。

面對突然中風病人,立即送醫院(越快越好),這是因為在時間窗內(4~5小時內),可以通過溶栓治療,達到血管再通的目的。「一定不能拖延,時間就是生命。」彭英教授透露,一般在8小時內取栓效果較好。儘管國際新的指南將取栓時間延長至12或24小時,但經驗告訴我們,時間越早,效果越好。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劉文琴、張陽、林偉吟

編輯 何家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有約君猜

你可能還想看以下報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