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郭預衡:千古文章八大家

世人談論古文,多稱唐宋八家。唐宋之文,不僅八家,但八家之文,確有特點。古人所謂“千古文章八大家”,雖有誇大,亦非虛言。

首先,以韓愈而論,其文章特點,就很突出。他寫文章,不但“惟陳言之務去”,而且“發言真率,無所畏避”(《舊唐書·韓愈傳》)。其《禦史台上論天旱人饑狀》、《論佛骨表》都可為例 。當“群臣不言其非,禦史不舉其失”的情況下,勇於進言,不怕得罪,這樣的文章是很有膽氣的。

柳宗元為世傳誦之文,主要是幾篇寓言和遊記。但他的文章成就,不僅在此。在這之外,議論之文如《貞符》、《封建論》和《非國語》,抒憤之文如《牛賦》、《懲咎賦》、《乞巧文》、《罵屍蟲文》以及《天對》、《愚溪對》等,都有特徵。一是思想新穎,能破傳統;一是牢騷太盛,出言多諷。對於這樣的文章,前人或以為“難曉”。(見《朱子語類》卷139)難曉也就難學。故歷來學韓者多,學柳者少。大概柳文個性太強,苟非其人,很難學到。

八家之文,宋人居六。宋之六家,成就最著者是歐、蘇(蘇軾)。

曾鞏曾稱歐陽修“蓄道德而能文章”(《寄歐陽內翰書》),歐文為世傳誦者有《醉翁亭記》,此文寫於貶官滁州之時。身在貶所,不作“戚戚之文”,而講山林泉石之樂,體現了歐陽修“達於進退窮通之理”的胸襟氣度。這是他為人為文的一個重要特點,但更能體現其行文藝術的,還有《讀李翱文》、《與高司諫書》和《朋黨論》等。尤其是《與高司諫書》,“氣盡語極”,而寫得“容與閑易”,其為人為文修養之深,可以概見於此。

蘇軾為文的這一特點,體現於他的各體雜文者,《文與可畫谷偃竹記》最為適例。題目為一篇畫記,實際是悼念友人的文字;悼念之文而備載平生嬉笑之言,謀篇命意,都不同於尋常的文章模式。蘇軾為文這一特點也體現於議論文章。蘇軾的議論文章,見於《策略》、《策別》、《策斷》以及雜著雜文者,指陳時弊,無所顧忌,都是寫得自由隨便的。

蘇軾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世稱“一門父子三名士”。蘇洵之文,“縱橫馳驟”,蘇轍之文,“汪洋淡泊”,二人之文,亦各有特點。袁枚說“三蘇之文,如出一手”(《書茅氏八家文選》),其實不然。當然,蘇洵長於政論和史論,對於軾、轍二人都有影響,蘇轍撰《歷代論引》,說:“先君,予師也;亡兄子瞻,予師友也。父兄之學,皆以古今成敗得失為議論之要。”這一特點,則是三蘇所同的。

八家之中,還有曾鞏和王安石。曾鞏之文,紆余委備,頗與歐文近似。因此之故,前人或並稱“歐曾”。但曾文深醇溫厚,而歐文不免“悻悻”(魯迅語),雖曰近似,實有不同。

王安石的主要成就,在於從政,但文章亦有特徵。曾鞏向歐陽修推薦王安石的信裡曾說:“鞏之友王安石,文甚古,行甚稱文,……”安石為世傳誦的名篇如《答司馬諫議書》、《讀孟嘗君傳》等,都是寫得簡古的文章。《藝概·文概》又稱“介甫文之得於昌黎,在陳言務去”,這樣的文章亦可為例。

總起來看,八家之文都有自己的特點。正是由於具有這些特點,便為後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後代的古文家,無論是明之唐宋派,或清之桐城派,都以八家之文為典範,並非偶然。

來源:《唐宋八大家文集》人民日報出版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