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面對白瓷蓋碗、紫砂壺、柴燒壺,選對茶具白茶才能泡得好喝!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泡茶二字,聽起來簡單,人人都會。

甚至有茶友直接將泡茶簡單化,在小部分人的觀念裡,泡茶,不就是扔一把茶葉,注入開水,悶泡上幾分鐘就好了嗎?多簡單。

然,這種泡茶,並非我們現在意義上的泡茶。

所謂泡茶,是指規規矩矩在茶桌上,用茶具泡茶。在泡茶過程中,一切變得不在隨性,而是要講究嚴謹。如投茶量,這裡就是重中之重。

若是用搪瓷缸泡茶,對投茶量沒有講究,反正都已經簡單化了。但用蓋碗、茶壺泡茶,卻要講究配比,如120毫升的白瓷蓋碗泡白茶,投茶5克。但用120毫升的白瓷蓋碗泡岩茶,就要8克,否則味道有偏差。

除去投茶量之外,用什麼茶具泡茶,至關重要。

你看那紫砂壺,段位高吧,一把泥料好、大師純手工拉胚的壺,金融屬性直線上升,用一個價格昂貴的紫砂壺泡茶,是一種財力的象徵。

然,並非所有的茶葉,都能用紫砂壺沖泡,如白茶,它就不合適。

《2》

白茶,尤其是新白茶,不宜用紫砂壺沖泡。

理由也簡單。

1、紫砂壺會吸收白茶的香氣。

2、紫砂壺會悶壞新白茶。

喝茶,我們喝的是什麼?

這樣一個靈活、開放式的問題,必然會有各式各樣的答案。

喝茶可以養生,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

喝茶,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心情好了,身體自然好了;

喝茶,喝的是它的滋味,能滿足口腹之慾;

喝茶啊,身邊的朋友都喝,這是一種流行趨勢。

不論是何種原因,我們喝茶,一定不能忽視茶葉本身帶有的香氣。

比如喜歡喝鳳凰單叢的朋友,除了喜歡它的梔香外,還會鍾愛於蜜薯香;喝武夷岩茶,更是因為變幻莫測的香型,花香、果香、木香、叢香、桂皮香……極大程度豐富我們的喝茶興緻;喝白茶,新茶的鮮爽與花香,老茶的葯香與棗香,都是喝茶時不可忽視的重點部分。

倘若喝白茶用紫砂壺沖泡,這些美妙的香氣,會被紫砂壺給吸收了。

這種感覺,如同一樹開的正嬌艷的合歡花,散發優雅而甜蜜的花香,忽然來了一陣狂風暴雨,花瓣凋零,香氣從100分,直接掉到了20分。

紫砂壺,它就有這樣的本事。

除了會吸收白茶的香氣之外,紫砂壺於白茶而言,還會破壞口感。

紫砂壺導熱慢,保溫性能好,這種保溫性能,對於普洱茶、黑茶等茶而言,可能是好事,可以將茶葉中的物質完美激發出。但對於白茶,尤其是新白茶來說,這種保溫性能,會破壞口感。

白茶,本身含有的物質,就非常豐富,加上製作的時候不揉撚,不炒青,這些物質又被全面保留下來。經過紫砂壺這麼一保溫,茶多酚、咖啡鹼物質容易過度釋放。

茶多酚、咖啡鹼過度釋放的後果,茶湯容易變得苦澀。

要體驗白茶的風韻,不建議用紫砂壺。

除了紫砂壺之外,還有的茶友會用柴燒壺(非紫砂材質)泡白茶。但柴燒壺,於白茶而言,也不是最好的。

《3》

為什麼不建議您用柴燒壺泡白茶?

柴燒壺所使用的泥料,多為陶土。經過柴燒後,陶土的表面,會形成很多大小不一的氣泡。(燒製過程中由於要不斷加柴,所以溫度時高時低,表現在氣泡上是大小不一。)

這些氣泡,具有吐納作用。

納:吸收茶湯,並會殘留。

吐:經過熱脹冷縮的作用,氣孔大小變化,上一泡殘留的茶湯、茶香重新釋放。

這種吐納作用,會影響白茶的香氣和口感。

於品鑒而言,不是最佳選擇。

雖說柴燒壺永久了之後,會在表面形成以一層包漿,但養壺,仍需花費較長時間。

在眾多茶具裡,論品鑒,還是首推白瓷蓋碗。

《4》

為什麼推薦您用白瓷蓋碗泡茶?

大俗即大雅,雖說白瓷蓋碗很普通,比較普遍,價格與紫砂壺相比親民。

論實用性,白瓷蓋碗卻是所有茶具裡最高的。

單是不吸收香氣、不破壞湯感這兩點,就足以讓新老茶客為買單。

最重要的一點,白瓷蓋碗方便聞香。

白瓷蓋碗蓋弓起,便於聞香,茶店一般用蓋碗多,以方便客人聞茶,平時我們喝茶聞香,也都是用白瓷蓋碗。

白茶的花香,白茶的毫香,白茶的鮮筍香,白茶的葯香,在蓋子上都能被捕捉到,一覽無餘。

且白瓷蓋碗還能作為一個參照物,方便我們觀察茶湯顏色變化,以掌握出水時間。

你看各個審評場合,哪個不是以白瓷茶具為先,以蓋碗器型為佳。加上蓋碗價格不貴,即便摔破了,也不會心疼,故而最受新老茶友喜愛。

《5》

紫砂壺和白瓷蓋碗,彷彿是天生的死對頭,不論走到哪兒,少不了拿來比較。

從材料學講:紫砂壺是炻器、白瓷蓋碗是瓷器;

從傳熱學講:紫砂壺導熱慢、白瓷蓋碗導熱快;

從分子結構講:紫砂壺結構粗、白瓷蓋碗結構細;

從器物結構講:紫砂壺透氣性好、白瓷蓋碗沒有;

從使用角度講:紫砂壺一手操作穩、白瓷蓋碗可隨時控制出水;

從清理角度講:紫砂壺清理難、白瓷蓋碗清理方便,

從物理角度講:紫砂壺偏重、白瓷蓋碗偏輕,共性就是一摔都碎。

若要論品鑒本領,還是白瓷蓋碗更勝一籌。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