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職教風口上的“三節課”

文|余甜

“少即是多,做透、做慢、才能比較快。“在三節課內部,總是提到這樣一句話。

昨日,三節課完成1.3億元B輪融資,此時,距離上一輪融資僅僅過去了10個月。區別於知識付費,三節課選擇了新職業教育這條新興賽道,不知不覺中,三年時間,三節課已經快速奔跑起來。

在2017年,三節課就已實現營收規模達千萬量級,並穩定保持著每年300%以上的增速,2C業務方面,迄今三節課已累計服務了上百萬用戶, 付費用戶接近轉化率50%,2B業務方面,已簽約超過300家企業客戶,辦公面積也從幾十平變到了幾百平。三節課跑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通路。

在新職業教育賽道,入局的玩家還不多,在今年的風口來臨之際,三節課的未來似乎更明朗了。

模型搭建、人才培養、導師合作、教學設計催生標準化課程

2015年末,三節課成立之時正趕上知識付費的浪潮。三節課創始人後顯慧認為三節課定位的是職業教育,與知識付費的內核有所不同,知識付費是傳遞一些知識,而職業教育更注重能力的外化。

思索過後,三節課決定,選擇一個與知識付費的差異化戰略——專注新職業教育板塊。

“當然,我們也享受到了知識付費的紅利,因為大家都通過知識付費了解到了教育和學習這件事,知識付費幫我們影響了很多用戶。”

相較於K12教育,職業教育由於課程體系的複雜性、涉及到的知識廣泛性更難標準化,三年以來,三節課一直在探索的一大考驗和難點就是如何將非標準化的課程以標準化的方式生產出來的問題。

課程的標準化產出首先在於能力模型的搭建。

為了使能力模型切實符合市場需求,三節課匯集了不同企業、幾千份招聘簡歷,通過篩選提煉出高頻出現的核心關鍵詞,比如新媒體運營要求要寫文案、做內容分發、用戶運營,這些關鍵詞反映了市場對人才能力的基本需求。然後根據關鍵詞的抽樣萃取,製作成課程的能力模型。

依托底層能力模型,三節課根據不同的能力進階需求,將課程劃分為P1、P2、P3三個階段。

其中,P1階段偏入門執行,面向零到一年行業經驗,結課之後可進行一些基本操作。P2階段面向三年左右,會對方法論有一個體系化認知。P3階段則是面向五年以上,可以負責項目、進行目標拆解。像新媒體運營等課程,還會延伸到P4,相應的也會上升到商業思維和戰略眼光的高度。

標準化課程生產的過程中,另一個難點就是內部教研人員的培養。

行業內英語、技術等品類有能力生產一門好的在線課程的玩家有一些,但是商業類說實話比較難生產課程,後顯慧稱,“三節課內部正在成體系地培養課程產品經理,即自身的課程製作人,培養周期在6個月左右,培養體系包括對人才體制的建設、能力的區分,以及不同階段的培養方法等。這個角色在三節課是慢培養,說實話也急不來。”

目前,產品經理管培生計劃是三節課內部人才培養的一個重點投入,佔到人才投入的40%-50%左右。

在課程生產完成之後,三節課會聯繫行業內浸泡在一線的中高層擔任導師進行合作。對於導師的要求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對某個領域有研究,出版過相應作品,有方法論;第二,曾經有過成熟的線上或者線下課程;第三,有過一線實踐經歷,三節課的教研團隊會幫助其梳理經驗;第四,合作機構的導師。

確定導師後,教學團隊會總結導師的一線經驗,萃取出其中方法論,製作成為一種共識性、可複製的方法論學習模型,然後搭配案例。目前,三節課擁有30多名簽約導師。

課程教學方面, 在P1-P4的不同階段,三節課會根據PBL(project base learning)的學習模型為每門課程定製課程核心方法論、案例、作業。

方法上,三節課創立了RAC(教研、教學、產出)學習引擎,採用項目製教學,每次會分配給學員一個任務,在實際案例中進行目標定製、任務拆解、行銷運營、活動策劃的教學。例如:請你幫拚多多設計一次“雙11”的促銷活動。同時,課程每6-8個月進行一次方法論的迭代。

案例方面時效性很強,會根據不同時期的市場需求,每2-3個月進行一次迭代,例如去年很火的案例是抖音行銷,到了今年抖音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較為穩定的產品,而新的案例和研究是分析賣鞋的“毒”是如何成功的。

作業方面迭代得速度更快,每1-2個月由導師和課程團隊一起不斷優化作業的設計邏輯、更新作業庫,讓其能夠匹配教學任務。

快速迭代是與市場“共振”的關鍵,微信禁止利誘打卡後將更關注運營底層邏輯探索

快速的更迭之下,三節課更好地適應了市場的變化。

過去兩年,由於“裂變增長”的普及,三節課也花了較大的篇幅在裂變增長方面交付給用戶較為落地的實操方法,但上周,隨著微信全面禁止朋友圈的裂變增長運營後,看起來三節課的新媒體運營課程也將要面臨新一次的迭代。

“裂變禁止對我們來說有一些積極影響,我們一直都進行著頻繁的迭代,這次突發的變化也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次新的迭代機會。”後顯慧表示,這次的事情也正好證明了我們的教學模型和教學手段適合整個行業的發展。

後顯慧解釋道,新媒體有“變”和“不變”兩種玩法,“變”就是隨著媒體、用戶、工作手段的遷移,出現的一些技術層面的機會,但是技術層面的機會其實是在慢慢縮窄的,可能很多在飽和了之後會被禁止,就像這次的微信打卡行銷。而“不變”可能就是意識層面的東西,服務、口碑、產品本身的價值,可以更多得被培育、提煉出來。

具體來講,不能再做裂變和打卡的模型後,三節課會更偏向於找到長線的、不變的運營方法和能力,發現一些不變的規律傳遞給用戶,然後用戶就可以根據不變的邏輯不斷適應變化的玩法,可能這次微信打卡的手段禁止了,但是之後在新的維度裡面一定會有新的玩法產生。以三節課聯合創始人黃有璨在上周發布的一篇文章中舉例,假如三節課的課程在“增長裂變”這個部分,主要講的不是各種增長裂變的工具、玩法,而是在講“基於社交關係鏈的流量獲取和運營手段都有哪些”,然後再把微信生態下的各種增長裂變玩法作為案例加入到其中,或許會更好。

“三節課的理念是希望能夠去探索每一個崗位的底層能力,這些能力大多傾向於幾年不變的,技巧性的東西其實可以通過很多案例研究和分享討論得到,遷移性很快。”後顯慧總結道。

產業升級帶來紅利需求,作品集是學員核心競爭力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2017年末,三節課迎來了第二波熱潮——互聯網下沉和產業升級,許多傳統崗位和職業人群都開始向互聯網靠攏,企業也在進行轉型。例如鏈家正在從房地產中介向貝殼的模式轉型,許多金融機構也在進行數字化、科技化轉型。最明顯的影響就是企業端的需求增大。

企業有剛需,市場又處於空缺階段,三節課覺得是時候加入B端業務線了。

目前,C端業務體量較大依然佔據三節課的主要營收比重,B端業務增速明顯,可以達到3-4倍。

2B業務上,三節課目前已簽約服務超過300家企業客戶,其中80%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包括百度、阿里巴巴、滴滴出行、新浪微博、招商銀行等。

“一般來說,一個傳統企業在轉型線上時可分為方案設計、人才招聘、梯隊搭建三個階段。由於第一階段屬於谘詢工作,我們一般不涉及,所以三節課與企業的合作會從第二階段開始。”

當企業確定轉型方案之後,三節課會幫助企業招聘互聯網人才、進行內部的人才培養和建設,例如幫助傳統的房地產和金融的員工了解互聯網運營、數據分析等。當企業完成互聯網人才初步招聘後,三節課會幫助企業搭建人才能力模型,進行體系化培養通路的設計,完成企業深度人才培養體系的搭建需求。

“我們的課程對於一些傳統又很成功的企業特別有幫助,例如,我們目前正在跟招商銀行合作,幫助招行做金融科技城市分級數據的挖掘、分析、使用。”

同時,三節課設計了HR端、學員端、服務端三個企業學習系統。HR端可以查看學員的學習情況、完課率、作業提交、反饋評價情況;學員端擁有一套基於企業的“教室”學習系統,學員在端口可以進行作業提交、分享與交流;服務端包括班主任、助教等運營系統。

2C業務上,成立三年多以來,三節課已經累計服務了上百萬用戶,口碑獲客佔總比例的60%,並實現了近50%的用戶交叉複購率。三節課在2017年實現了課程學員50萬人次,付費用戶3萬人,平均購買2門課程,平均客單價700元的成績。

目前在三節課的系統中,用戶已經積累了數十萬份作品,三節課鼓勵用戶之間的案例分享,這種溝通有助於激發聯想和創造力。

由於三節課課程的體系化設計,課程學習的過程需要資料輔佐等複雜性特徵,一門課程的學習周期比較長,在4-12周之間,所以目前,學員的學習大部分都是在PC端完成的。

“三節課希望對學習效果負責,然而在保障學習效果的情況下,我們也希望可以提高學習體驗和學習效率。”

所以目前,為了滿足用戶碎片化、便捷式學習需求,三節課開發了移動端APP學習場景。目前APP1.1版本已經上線試行,正在持續迭代,預計於6月左右更新功能較為完整的新版本。

不同於一般的移動端與PC端相互獨立的課程產品,在場景融合上,三節課基於職業教育課程複雜性的特徵,進行了PC端和移動端的結合,職業教育作業完成的複雜性較高,需要動用很多工具和資源,所以學員作業的完成需要在PC端進行。而諸如預習、複習、交流、分享、溝通這些輕度需求則可以在移動端進行。PC端和移動端在完成一個課程周期時可以相互配合,滿足學員不同的場景需求。

與一般以取得證書為目的的職業教育相比,三節課最後呈現的是一本作品集。為了提升學員的應聘競爭力,三節課與脈脈等招聘網站合作,打通了人才輸送渠道。將學生的作品集推送到招聘網站。目前,在職人員的求職電話邀約率提升了48%,大學生提升了300%-400%。

品類延伸性成擴科邏輯,崗位遷移的補差是未來機會點

“今年是新職業教育的元年。”後顯慧如是說,今年開始,國家相頒布了一系列利好職業教育的政策,媒體對職業教育的關注度也大大提升了,今年,三節課趕上了第三波浪潮,新職業教育從媒體角度、市場角度、政策角度都開始孕育了新的機會,我們也希望有新的作為。

目前,三節課正在內測商業分析和數據科學兩個品類,往新技術人才領域擴展。預計在2020年將開設8個學院,繼續賦能新職業人才的職業成長和終身學習。

而在2015年末初創時,三節課只有產品和運營兩個品類。

“當初我們研究市場的時候,把品類籠統的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新商業人才,一類是新技術人才,新商業人才就是產品經理和互聯網運營,新技術人才就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後顯慧談到,當初我去全國各地做分享和演講時,很多人問我是否有產品經理和運營可以推薦,我們察覺到市場上很缺這樣的人才。

經過分析,後顯慧和團隊發現,2000年之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下沉,都對原先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進行了解構,對傳統崗位進行了重新定義,並催生了大量新型崗位。例如,原先4S店的銷售只要等著顧客上門,自己做介紹引導就可以,而現在所有人都在汽車之家上看車,銷售就需要前置去做店鋪運營。市場對這類過渡型和新型人才需求旺盛,但是大學裡又不培養。

基於這個痛點,後顯慧決定先切入市場最緊缺的商業型人才。

這期間,三節課與百度、阿里等機構合作,逐漸完善崗位的人才模型和能力成長地圖。2017下半年,在產品和運營這兩個品類的比較成熟後,三節課又開設了數字行銷和新媒體兩個品類。

“因為產品和運營更加偏向新媒體一點,所以就延伸到新媒體,然後新媒體再往行銷延伸,行銷往商業分析延伸,依據這樣的邏輯慢慢擴新的課程。”

後顯慧分析道,大量的傳統企業和互聯網結合的一個關鍵點就是數據,傳統業務有很多數據之前沒有被梳理出來,而互聯網的優勢就是利用工具和模型把原來的業務表達的更清晰明確,所以商業分析和數據科學不論是對現有的互聯網業務還是傳統業務都可以進行很好的銜接,這就是目前擴科的機會所在。

在未來的擴張思路上,後顯慧認為,目前互聯網正在進行快速地轉型升級,比如新零售、電商、金融科技、房地產數字化升級、旅遊、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發展,都會體現出對人才的渴求,雖然人工智能的出現可能導致一些崗位被淘汰,但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也必然會帶來能力的遷移和新崗位的催生。

三節課現在所處的環境是互聯網的下沉和人工智能的上升兩個趨勢交替摩擦,崗位逐漸更替會出現大量的人才遷移、從A崗位到B崗位,這個遷移的轉化和補差就是未來新職業教育的機會所在。

回顧三節課走過的三年多時光,後顯慧感慨道,這三年對於三節課來說有快有慢,我們在課程生產和品類拓展比較慢和穩,但是在規模化供給、底層學習系統的搭建方面都是比較快的,這些都做全面,才能支撐三節課未來快速的發展。

“我們想做一所具有人文情懷、受人尊重的新職業教育公司。”這就是後顯慧和三節課一直以來的願景。

教育行業都在讀這本書!多知網著作《培訓行業這一年·2018》正在銷售中,點擊小程序進入購買界面。一本書幫你洞悉局勢,搶佔先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