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良事件頻發,國產醫療設備保量難保質?

《財經》記者 趙天宇 | 文 王小 | 編輯

高度近視的樊傑英,七年前因感到左眼有黑影遮擋,在浙江省江山市中醫院住院手術。手術過程中,醫生使用冷凍治療儀,連接的冷凝筆用於眼睛的局部製冷。原本護士已經試過,沒有問題,在主刀醫生手裡卻突發故障,“嘭”的一聲,探頭上的金屬帽脫落,傷到了眼睛。

這起事故,被定性為嚴重醫療器械不良事件,並上報至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浙江省組織的專家們調查發現,這台儀器來自揚州華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金屬帽的脫落可能由於焊接有缺陷。但是作為眼科使用的儀器,有缺陷的焊接方式並不可靠,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樊傑英失去了治愈機會。由於醫療器械的突發故障,左眼致盲,八級傷殘。訴諸法律,獲賠15.2萬元。浙江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在當時的檔案中,就提到應暫停使用該企業同類儀器,並對產品進行再評價。

這是《財經》記者從公開資料中,目前能查到的為數不多的能直接定性的醫療器械不良事件。涉及就醫時發生的傷亡,多數訴訟的責任判定很複雜,也需要法醫等機構介入,耗時兩三年。

此案並不孤立。2017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共收到死亡可疑不良事件報告211份,嚴重傷害可疑不良事件報告57,754份,共計57,965份,比2016年增長10.38%。這意味著至少有五萬多名患者可能由於器械的品質問題,付出了健康代價。

圖1 :2013-2017年全國死亡及嚴重傷害可疑不良事件報告數比較

樊傑英事件發生七年後,2018年8月底,《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和再評價管理辦法》公布,10月29日,國家藥監局再發通知,強調器械安全的重要性。按上述規定,明年起,不夠安全有效、存在缺陷的醫療器械,企業就將重新評估產品風險、社會經濟效益、技術進展等。

企業主動性不足

研發、生產醫療器械的企業,應該對產品負責。然而,2017年全國上報的醫療器械不良事件中,器械使用部門上報了約32.7萬份報告,佔86.83%;生產企業上報了8655份,還不到3%。

圖2:2017年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來源情況

從圖2中可見,醫院等各類醫療機構在使用中,容易發現器械存在的問題並及時上報,不良事件的統計、分析和研究,也都是醫院在承擔;但生產企業很少做到。生產企業作為器械的品質安全第一責任人,履行職責的自覺性還不夠。

“很多國產廠家一味的追求生存、追求銷售,把大量費用和利潤用於經銷環節,忽視研發、忽視品質。”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秘書長陳紅彥對《財經》記者說,生產企業應該主動承擔品質風險,但目前很多企業的主動性不足,忽視品質問題,或者發現後私下調整,而很少上報。

一旦產品在醫院使用過程中發現問題,醫院的處理方式除了上報,就是與供貨公司協調,通知生產廠家加強產品品質的監管。

按照政府的監管思路,企業、研發機構,甚至研人員都可能是醫療器械責任的承擔者。前提是,誰具有上市許可持有人證,即具有管理醫療器械品質、承擔安全責任的能力。

按照《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和再評價管理辦法》,從明年起,上市許可持有人的責任包括:對自家器械發生的不良事件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完善產品品質,並向監測機構上報結果以及完善品質的措施。

哪些器械的問題更頻發

一位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在解放軍第307醫院點滴葡萄糖。按照設定好的10毫升每小時,這次的點滴應該持續一整天。但僅過了半小時,點滴裝置就提示完成,工作人員檢查發現已經點滴完畢。

2014年這起事件指向了點滴裝置的設計缺陷。醫院發現,因為葡萄糖液體比較粘稠,明顯感到打開點滴泵的阻力較大,點滴過程中管子已經破裂,導致液體外漏。

醫院聯繫生產廠商,工程師認定了設計缺陷,將此事反映到研發部門;同時,該如何避免類似情況,工程師對院方提供操作培訓。這一事件出現在2016年的一篇論文中。目前,監測機構雖然會匯集上報醫療器械不良事件,但對外公布的往往是統計數字,具體事件的發生經過很少直接公開,只能從一些醫院人員的研究論文中窺知一二。

點滴裝置在醫院很常用,有研究顯示,中國每年僅一次性點滴器的使用量就超過50億支。但使用過程中,滲漏等情況時有發生,導致在2017年全國上報的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中,一次性使用點滴器發生的不良事件上報了4.35萬份,佔總數的11.57%,是我國出現問題最多的一種醫療器械。例如點滴管和針的連接處不夠嚴密,導致點滴過程中液體漏出;使用鼻氧管時,輸送的內容噴出;點滴裝置的部分零件不規整,發生滲漏等。

表1:2017年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數量排名前十位的無源醫療器械

一次性使用點滴器,在2017年不良事件發生率榜單中,在無源醫療器械(即不使用電源的)排名中列第一。《國家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年度報告(2017年)》)顯示,使用電源的器械中,病人監護儀是發生不良事件最多的一種,2017年上報數量達到1.29萬個。

病人監護儀被廣泛用於手術中和手術後的監護、產婦和胎兒監護、為確診進行的長期監護等,功能和使用情況更為複雜,所以各類事件頻發。例如,貼片電極長時間使用導致皮膚損傷,電極與皮膚接觸不良導致監測誤差等。

表2: 2017年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數量排名前十位的有源醫療器械

如文中兩個表顯示,佔據上述兩個圖表的排行榜的,多是中低端器械產品。而國內企業供應了多數的中低端產品。品質的不足,顯示出國內企業在醫療器械的設計、製造上都有待提升。陳紅彥對《財經》記者分析,產品品質差的企業短期內也許不會倒閉,但直接危害患者、醫院的利益。患者的診斷治療都離不開醫療器械,從業企業如果只顧眼前利益而缺少對病人生命、健康負責的態度,何談做大做強、替代進口?

本文圖表皆來自《國家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年度報告(2017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