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氣功是經絡的源頭,經絡是真氣的支流和反應,這些你們都知道嗎?

氣功是經絡的源頭,經絡是真氣的支流和反應,這些你們都知道嗎?,溯本既可以求源,用經絡以釋源(體),用真氣以析流(用)。《莊子學案·養生篇》說:「人生督任二脈為經氣之源,督脈起於小腹,貫脊而上升,又絡腦自脊而下,腦為髓海,實皆督脈司之。」老子學說為莊子所弘揚,故稱老莊之道。莊子更具體地指出了氣功(真氣)靜坐、調息運氣的循行方向(路線)和效果,如《莊子·養生主》說:「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正謂此耳。緣者依也,經者本也,以此命門依為攝生之本。《莊子·大宗師》並提出「真人之息以匯,眾人之息以喉。」那麼「緣督以為經」是通過什麼手段去實現的,我們今天已無法得知,但這句話卻明確告訴了我們,通過一定方法的鍛煉,是可以使真氣旺盛運行於任督脈之中的。

這幾段文字裡所提的「督」、「踵」、「喉」含義是什麼呢?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督即督脈,「踵」即足跟或指湧泉穴處,「喉」指咽喉部位。說明練功運氣(真氣)的人,練到一定功夫,自我感受到真氣可以運行足跟部位或呼吸通於湧泉,並有似暖流般的溫熱感。而不練功運氣(真氣)的人,呼吸運氣只能到咽喉部位或止會厭之際,而不能達到足跟部位。練功運氣通「督」(小周天),就是通任督二脈,因為督脈統絡諸陽,任脈統絡諸陰。所以任督二脈相通,也就是可使人體陰陽相交。那麼這裡所說的「真人之息以踵」也可以理解為就是通「大周天」的效應和經絡暢通的感受和現象。

在出土的戰國初期的歷史文物《行氣玉佩銘》上面刻有行氣的記載:「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樁在上,得幾樁在下,順則生,逆則死。」銘文只有四十個字,把氣功(真氣)在任督二脈運行的情況描繪得清清楚楚,說明了人體生命的全過程,當時把這個練功的方法叫行氣或導引行氣。道家行氣或導引行氣,首先抓住了「真氣這個核心,通過練功,培養真氣。什麼是真氣呢?《靈樞·刺節真邪論》曰:「真氣者,受氣於天,與谷氣並無充身者也。」真氣即正氣,充滿周身,是抗禦外邪,營養機體的物質基礎。《素問·刺法論》曰:「正氣存內,邪不可乾。」強調人的正氣和扶正的重要性,人的內臟功能正常,外邪無孔侵入,說明人的正氣強盛,氣血充盈,衛外密固,可以抵抗邪氣。正氣是根據,邪氣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真氣是生命的動力,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所以能正常地工作活動,就是依靠真氣溫養與能量,使身體強壯,推遲衰老的到來。不僅道家練功行氣,培養真氣,儒家孔子也問道於老子,他講的修身養性的道理,仍沒有離開老子的「無為」思想,如他制定的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唯精唯一允執厥中。」這就是儒家倡導的正心修身。不違大道,唯有將天一之精,藏於丹田,以養其浩然之氣。何謂浩然之氣?就是正大光明的精神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之間。」所以《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放則彌於六合,卷之退藏於密。」簡言之,呼吸而已。先天性,後天命,延者氣,氣者呼吸之氣也。這些都說明儒家的理學仍沒有離開老子的範疇。可以說儒家提倡的「誠」字。這和道家的「虛」字,佛家的「空」字,醫家的「靜」字,都是一脈相承的,大同小異,目的都是為了培養真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