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推動讀書,改善我們自身的生態環境

人生就是改變自我、提升自我、救贖自我的過程。物質基礎不可缺失,精神的豐富與洞見同樣十分重要。

讀書與人際關係。讀書不一定能夠使人際關係更甜蜜美好,但至少可以擺脫不良關係狀態,讓關係趨於理性化。讀書有益於成為心靈互動的建設者,避免成為人際關係的破壞者。沒有多少人不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唯有讀書可降低負面影響,不斷超越原生家庭所塑造的原型,最終遇見美好的自己。

讀書與身體。按說人可以了解自身各種疾病的來龍去脈,身體對於心靈敏感的人會時時給予提醒。讀書最能激發心靈的敏感度,不讀書的人心靈容易荒蕪,失去了敏感性的身體是很危險的。心靈的除塵是一項從小到老的大目標——有的人活著活著就油膩了,這與缺乏深度閱讀是不是有關呢?現實生活的瑣屑擠壓著人之為人的尊嚴,浮躁喧囂的外圍世界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人的生活節奏。要想過上優雅的生活,不能缺少來自書的滋養,人不能不了解自己的身體,並努力成為情緒健康的主宰者。

讀書與職業。讀書讓教師的職業生涯沉浸於探求知識的真相中不至於迷失自我,讀書能促進各個學科的教師走在無限接近真理的路上,“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整天都在事務性的忙碌中無法抽身的人,很難找到閑暇來閱讀;而那些專注於閱讀的人,總能悠閑地工作且遊刃有余。因為閱讀是拯救忙碌的契機,閱讀幫助人擺脫了小糾結,獲得了大智慧,從而提升了能力。

讀書與命運。不讀書只能認命,讀書至少有過另一種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可能性。可能性與現實性有一定距離,但至少一直在改變自己的路上。當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不論身處何方都不會讓人有絕望感。讀書避免了思維模式的僵化,從而具備了自我救贖的條件。

共讀一本書,是靜悄悄地進行著的一場又一場約會。《鄉土中國》《萬歷十五年》《自由在高處》的共讀,夥伴們常常敞開自我,擺脫“我執”,重新認識自己和社會,從而融入更寬泛深刻的生活。

2018年,沐春閱讀共同體的夥伴們,每個人呈現出來的成長態勢,令人驚喜。世界上各種群體關係的複雜性我不清楚,而志同道合的閱讀共同體的關係單純而美好,帶給人一種純粹的作為有意義的人的存在感,有偉大事物時時刻刻伴隨大家,每個人都在超越自己。屈峰濤老師領讀《紅樓夢》。在學校裡,他給學生開設了閱讀課,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閱讀、思考、討論。去年,他嘗試雙語共讀,一位英語、一位漢語兩位領讀人帶領學生共讀,諸如《小王子》《老人與海》《簡·愛》等。同時,他建議學校開設了教師讀書心得分享論壇,激發了部分教師的閱讀興趣。屈老師說:“在沐春閱讀共同體裡,我領讀《紅樓夢》,堅持陌生化閱讀、文學化閱讀、專題化閱讀原則,平等對話、充分交流、求同存異。為了使閱讀更加靠近小說的真實,我們還同步閱讀《紅樓十二層》《周思源正解十二釵》等書籍。如果說,人生是一片荒涼的沙漠,穿行其間,冷暖自知,倍感孤獨,那麽,有智者指迷,同伴互助,閱讀會讓自己不再孤單。”

陳立強老師在學生閱讀和教師閱讀兩方面做了嘗試。為了推動學生閱讀,他設計實踐了語文界少有人走的路。從2016年9月接手新初一兩個班級的語文課開始,除了講解學生自學有難度的文言文和古詩詞之外,所有的課文一篇不講,每兩周至少拿出一節課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到現在,五個學期過去了,兩個班的語文課堂呈現出活躍、輕鬆的自主學習狀態,各學科考試成績也穩定,升學人數在全年級八個班裡名列前茅。去年,他著手推動本校教師的閱讀,與八位同事開始共讀《教學勇氣》。共讀采取自己閱讀、線上交流、線下研討相結合的形式,九位教師基本上每兩周集中共讀研討一次,每次由一人領讀一個章節。用了一個學期的時間,通讀了《教學勇氣》的主要內容,大家感覺收獲頗豐。陳老師說:“以上兩方面的摸索,一破一立,讓我真切地體會到閱讀的價值所在。書籍是人類文明的結晶,閱讀理所應當是現代人傳承文明的主要路徑。在這個意義上,閱讀就是我們的一種存在方式,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每一個師生的日常功課。”

孔令元小組活躍度高。15名小組成員以西安市灞橋區教師為主,還有長安區、蓮湖區、碑林區等區的教師。讀書會的宗旨是閱讀教育經典,做智慧型教師。讀書會注重經典閱讀,近三年來堅持開展經典閱讀活動,每學期讀一本教育經典作品,已共讀了《教學勇氣》《民主主義與教育》等五本教育經典。目前讀書會正在共讀俞陛雲的《詩境淺說》和蓋格爾的《藝術的意味》。讀書會圍繞讀書內容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有每周線上的共讀箴言接力、每月撰寫讀書筆記、每月辦讀書會簡報、推薦優秀作品給全國和省市級刊物、開展暑期戶外讀書行走等活動。讀書會有力推動了群成員的教師專業發展,讓每個人都能汲取教育智慧,做更好的自己。

賈向盈老師領讀《堂吉訶德》還在進行中,每周五晚上,作為領讀者的他想出各種辦法,讓教師參與共讀,讓學生獲益。趙曉龍老師領讀《道德經》,在潤物細無聲的溝通中切磋琢磨。他說:“共讀古典名著,首先是讀懂它的本義,然後再看之後歷代注疏。只有搞懂源頭,我們才會無限接近作者的思想,接觸後來的注疏時,才會理解文化與時俱進的精彩。面對學生擴展閱讀時,才會有‘使人昭昭’的期待。”

沐春閱讀共同體旨在促進教師讀書,成全每一個教師的精神追求,走向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同時渴望每個學生也能過上完整幸福的精神生活。

六年來共讀的一群人始終在一起,又各有目標。和而不同,美美與共。共讀帶給教師前所未有的精神動力,共讀給予學生精神成長的力量將不可限量。杜威說:“教育的目的在於使人能夠繼續教育自己。”閱讀,使我們各自的天命有了一點超越性。當我們的思考與實踐使得改善自身生態環境逐漸成為可能,也正是我們內心最大的渴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