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者車浩:做一個勇於批判又敢於擔當的人

若您閱後有所收獲,歡迎您關注“雅理讀書”(ID:yalipub)

編者按

9月15日上午8:00整,北京大學2018年開學典禮在邱德拔體育館內進行。北京大學法學院的車浩教授作為教師代表上台發言,題目為《做一個勇於批判又敢於擔當的人》。經車教授授權,雅理讀書特此刊出全文,以饗讀者。

作者介紹

車浩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做一個勇於批判又敢於擔當的人*

車浩

親愛的各位同學,尊敬的各位長官、各位老師,各位學生家長:

大家上午好!首先,向即將在北京大學開始一段嶄新的人生旅程的各位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作為一名教師,此刻的心情尤其激動。你們的到來,也給我們的人生旅程增加了新的色彩,而且,沒有諸位同學,也就沒有學術文化的傳承,沒有教師傳道授業、揮灑才華的講台,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是彼此成就的。

對一位普通教師而言,在全校開學典禮上致辭的機會,一輩子可能就這一次。相信每個致辭的老師,都會格外珍惜,甚至恨不得想把他所有的人生經驗和感悟,畢其功於一役。然而,思來想去,千言萬語,送給大家三句話。

學會做事,勇於擔當

各位同學能走到今天,到北大學習,除了自身的天分和努力外,也一定是承受了很多包括父母家庭在內的來自外部世界的支持和奉獻。但是,沒有人可以,也不應該總是汲取和吸收,而應該對他人、對這個社會和世界有所奉獻。所謂學以成人,大學是一個重要的人生轉折點,出了這個校園,你就是社會中的一員,有你的社會角色所要求你發揮的社會功能,他人會對你有所期待,你應當要為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擔負著責任,做一些腳踏實地的、可能是細微瑣碎的但是具有建設意義的工作。

這些話,貌似是在畢業典禮上該說的話,但其實那時已經為時晚矣。學會擔當,勇於任事,是同學們在進入大學伊始就應當培養的意識。相反,應當逐漸擺脫掉的,是那些可能把我們變成一個所謂“巨嬰”的潛在陋習。這種巨嬰,雖然已經過了十八歲,但心理滯留在嬰兒期,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感恩之心,更不願意去為他人做任何奉獻。要避免這種人格,在校園生活中,就要從主動承擔一些具體的事情做起,少抱怨,多奉獻。當然,要做事,就總會有做錯的時候,也有被誤解受委屈的時候,但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才能逐漸養成勇於任事、敢於擔當的責任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學會懷疑,敢於批判

北大是研究學問的地方。學術之路上,最重要的科學精神,是懷疑和批判。作為中國最高學府的學生,在系統地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之後,還應當有進一步的自我要求。那就是朝著本學科研究的最前線出發,頂著知識的邊界,努力尋求突破,成為一個新知識的創造者和提供者。不僅要學習和享用已有的知識,還要為人類社會貢獻新知。這當然非常困難,但也是社會對北大的期待,對北大師生的期待。總要有人去探索前行,我們不去做,又留給誰做呢?

要成為一個新知識的發明家,就不能做一個溫順地臣服在舊知識腳下的良民。這就需要懷疑的眼光,和批判的精神。古今中外各個領域中的大學者,都是對這個世界有著深切的好奇和懷疑,勇於批判和反抗學術權威,敢於挑戰那些所謂的常識和通說。世界上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把她的所有學生,都培養成為具有這樣偉大成就的人。但是,一所卓越的大學,應當追求的是,把她的所有學生,都培養成具有這種偉大精神的人。

各位同學,今天,我們是教師和學生的身份,在北大校園裡,我們的天職不是批判和改造社會,而是運用懷疑和批判的精神,沉下心來去學習和研究。但是當有一天你離開校園,無論從事何種工作,只要你具有了這種不輕易妥協的批判精神,你就是一個思想獨立的人,一個不盲從、不苟且、不懼怕權威也不媚俗、不願安於所謂“平庸之惡”的人。北大賦予你的獨立人格,將一直陪伴著你。雖然你離開校園,不再從事學術研究,但是從事學術研究最重要的批判精神,將照耀你的一生。

(圖片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7108520102vw53.html)

做一個既要敢於批判,也要勇於擔當的人

這句話不是對前兩句話的簡單羅列,恰恰相反,這裡面藏有一種深刻的對立傾向。只有理解並且掌控它,而不是被它所驅使,才有可能形成一個卓越的人格。這也是我今天想說的,最重要的話。

一個勇於批判的人,往往也有強烈的完美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心理,很難接受事物的瑕疵,因此不會輕易給人讚美和肯定。甚至對自己也未必滿意,索性潔身自好,徹底不做事。相反,一個勇於任事的人,喜歡在一點一滴的具體事功中獲得意義,不願過多地批判甚至刻意回避現實的陰暗面,更願意去發現現實的合理性,希望承擔建設和改善的責任。

大家想過沒有,當這兩種人遭遇的時候,會是一種什麽樣的場景?

一個把批判精神貫穿到底的人,可能放眼望去,會覺得:社會上遍地不公,無能之輩橫行,自己不願意同流合汙,至於那些在體制內外悶聲不語低頭做事的人,簡直就是“久居鮑魚之市而不聞其臭”,整日裡蠅營狗苟,渾渾噩噩,眼看著國家就要毀掉在他們手裡,恨不得要對他們進行正當防衛。

而一個只想著埋頭做事的人,可能會覺得:這社會上整天空發議論、不乾實事的閑散人群太多了,有些人就是不肯傳播正能量,總是盯著那些體制和社會的不足之處,把它們誇大渲染,整日裡嘰嘰歪歪,像個蒼蠅一樣討厭,眼看著國家就要毀掉在這些冷嘲熱諷的嘴巴上面,恨不得一巴掌扇過去,世界頓時清淨了。

其實,也不必假設。這就是當下的現實。今天中國社會的公共生活和輿論場,正面臨著一場深刻的撕裂。在很多重大問題上,存在著針鋒相對的觀點。觀點對立並不可怕,但是,如果把觀點的對立,進一步更新為彼此的仇視,最後造成共同體的撕裂,這不可能導向任何的歷史進步,只會引起中國社會的動蕩和混亂。

“五四運動”時期街頭演講的北大學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何從我做起,避免那樣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發生?

希望就在諸位同學的身上。一個人在青年時代養成的品格,會影響他的一生。所以,我給各位同學的建議是:從今天開始,在學習生活中,就既要培養自己敢於批判的精神,也要鍛煉自己勇於任事的作風。將來大家離開校園,承擔社會角色時,是在朝還是在野,是批判者還是建設者,個人選擇總是要有所重心。但是,只要一個人在青年時代,就有意識地同時培養自己批判者和建設者的精神品質,在他進入社會之後,就不會輕易地把與自己不同選擇的人,視為仇視的敵人。

那時,當他作為批判者,發起猛烈批評的炮火,他也同時能夠看到,這個社會中光明的地方。批評荒謬,也肯定進步,能夠對那些勇於任事的建設者給予理解和尊重。當他作為建設者,他能夠正確對待批評的聲音,能夠把不同的意見,——哪怕再刺耳——也當作是對事業的鞭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不是捂上自己的耳朵或對方的嘴巴。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都是因為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努力做一個敢於批判也勇於擔當的人。先在自己身上,反覆訓練左右互搏,實現了這種人格的對立統一,才可能擴充出一個真正的“兼容並包”的格局和胸懷。

大家始終要記住,我們北大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僅僅是一個批判者或者建設者,而是要能夠引領批判和建設的人。因此,你們今天就要學會創造出自己身上的對立面,並容忍和尊重它;將來,你們才會接納不同甚至對立的人,才可能帶領和整合社會中不同的力量,讓批判者和建設者一道,共同推動國家和世界的進步。

(圖片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7108520102vw53.html)

各位同學!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請原諒我在開學典禮這樣喜慶的時刻,就向你們提出了如此沉重的囑托。今日一別,八千多人的會場,人去館空,我們散布在各自學習生活的林中路上,可能幾年之中,在同一所校園裡,也未必見面。希望你們珍惜在北大的時光,珍惜自己的青年時代,潛心向學,淬煉人格,為自己、國家和社會爭取一個光明的未來!

謝謝大家!

(*標題為編者草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