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京市下保村遺址發現一把古尺,破解了鄭和寶船的長度之謎

公元1405年,在明成祖朱棣的大力支持下,鄭和完成了七下西洋的歷史壯舉,而他船隊的規模之大也讓世界都感到震驚。一個有趣的問題出現了,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都說很大,它究竟有多寬,有多長呢?如果您對這段缺失的歷史感興趣,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揭秘之前,小編需要先給您說一下這把古尺的發現經過:六百年前,南京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不僅成為了明朝(初年)的都城,而且還是鄭和下西洋所乘寶船的生產製造基地。六百年後的今天,南京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當年的造寶船製造廠又在哪呢?這是專家亟待解決的問題。

專家們根據史料的記載,開始在南京長江沿岸和其他水系尋找寶船遺址。皇天不負有心人,上世紀九十年代,專家們在南京市下保村一帶勘探的時候,發現十幾米地下的泥土中有許多腐爛的木屑,專家經過研討,勘探,最終斷定這一帶應該就是當年製造寶船的遺址。

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專家們在遺址中一共發現了7個類似的船塢,並在2003年的時候,對其中的一個船塢(六作塘)進行了發掘。就在這次實地的發掘過程中,專家們出土了一件夢寐以求的寶貝——古尺。

為何出土一把古尺,就讓專家們這樣興奮?原因和鄭和寶船的長度之謎有關。在《明史》中,有這樣的記載:(鄭和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但是明代文獻中對度量衡的記載和換算,卻不完全相同,也就是一尺實際有多長是不確定的,有的文獻中記載是28.3厘米,有的記載是31.3厘米,這就讓現代的專家們,在研究明代寶船時,產生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沒有一個明確的換算的參照物(明古尺)。

換句更通俗的話去說:如果專家們按照資料上的“尺度”去換算的話,那麽結果必然不準,也得不到大部分現代人的認同,但專家們的苦惱,真的就要撥開雲霧見青天了。

當時專家們來到下保村寶船遺址,經過幾個月的發掘,已經陸續發現了不少造船的工具,如鐵斧鐵鋸,木刀木槌等等,甚至還出土了兩根十米多長的船舵。就在大家感到收獲頗豐,發掘成績斐然的時候,一塊長條形的黑木條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

這個“神秘”的黑木條是貼附在一塊糟朽的船板上,如果不仔細看,很有可能會忽略過去。一位專家拿著專用探鏟,輕輕的刮去它周邊的淤泥,然後用鑷子,小心翼翼地將它與船板剝離,這個黑木條被送到了研究所,清理掉上面的泥土後,四個篆刻的漢字“魏家琴記”就出現在專家們的眼前,再翻過來一看,下面竟是一排整齊橫線,有長有短的尺度。專家仔細的數了一下,長條形的黑木上共劃分了20個大格,然後每個大格又劃分5個小格,毫無疑問,這就是一把明代的刻度尺。

專家拿出現在刻度尺,經過兩相對比,發現明尺的長度是31.3厘米,那也就是說:當時製造寶船所用的度量衡是1尺=31.3厘米。這樣一來,寶船的長度也就不用再爭論了,鄭和寶船的兩大關鍵數據就是:長138.972米、寬56.34米。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的專家提出了疑問:鄭和寶船能造這麽大嗎?

小編給您一個靠譜的回答:能!

鄭和寶船是木製的,巨大的木船在遠洋途中怎麽能保證船員的安全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覺得也好回答,首先看寶船的強度:專家在發掘的過程中,還出土了600年都沒腐爛的木料,可以確定地說:鄭和寶船的強度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接著看結構:鄭和寶船的穩定性是經過“大風大浪”考驗過的,在遠洋航行中,即使面對台風,也是肯定不會耍熊的。

既然強度高,結構穩,為什麽不可能造出這麽大的船呢?況且,這400多米長的船塢,實實在在擺在眼前,這就是鄭和寶船可以被造成巨艦的秘密。

如今距離鄭和下西洋已經過去了六百多年,且不論功過是非,耗費銀兩多少,單就這樣敢為人先的勇氣和精神,在小編看來也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去學習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