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文字織錦發掘記

絲綢之路,悠長歲月承載了太多文明被埋藏於黃沙之下。今起刊登一組《跨越千年的發現》,由考古歷史學家講述絲路探寶故事。

在絲綢之路南道上有一處引人矚目的古代遺址,它被黃沙淹埋,千年之後又被人重新記憶,各種類型的遺跡,不同質地的文物成為關注者們長期研究談論的話題,這處遺址便是位於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境內、屬於漢晉時期的尼雅遺址。作為多次參加尼雅遺址發掘的考古人員,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那次發掘。

那一年,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又一次對尼雅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考察隊兵分兩路,一路由中日考古隊員聯合發掘編號為N5的佛寺遺址,另一路則是由中方考古隊員調查發掘一處編號為N14、被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稱為“宮殿”的遺址,我參與的是後一路,我們乘坐奔馳沙漠車,按照GPS所提供的方位,在高低起伏的沙海中穿行。突然有位隊員急促地喊道:“停車,有情況!”大家急忙下車,發現在距離沙漠車不遠的低窪沙地上有幾段風蝕開裂的胡楊木,走近觀察,大家不禁驚喜,原來是幾具被大風刮出來的胡楊木棺,經風吹日曬,已變得殘破不堪,但大家對現場仔細觀察和分析後認為此處應當是一處古代墓地,沙層之下是否還有其他木棺淹埋難以斷定,於是考古隊臨時改變計劃,對此處墓地開始發掘,希望借此提供關於尼雅遺址的更多信息。

經過近十天發掘,我們共清理墓葬廂式木棺和船形木棺8具,出土了陶器、木器、絲織品等文物。在清理8號墓時,我們發現這具棺木保存較為完好,打開棺蓋後,在厚厚一層沙子覆蓋之下,能夠看到乾屍旁的箭箙、弓箭以及木製品等隨葬器物。仔細清理了棺內浮沙之後,在屍體肘部露出了一塊顏色鮮豔的織錦,慢慢展開織錦,映入眼簾的居然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篆體字樣和瑞獸圖案,在場的人都非常激動,大家都意識到這是一件非同一般的文物,需要慎重對待,由於在沙漠中的考古發掘時間十分有限,加之現場不具備進一步清理和保護的條件,因此考古隊決定用棉絮填實棺內,蓋上棺蓋之後將棺槨運回烏魯木齊做進一步清理和研究。

墓地發掘結束後,考古隊員們在宿營地舉行了簡單的慶祝儀式,大家端起盛酒的碗,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參與考察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不無風趣地說,“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文字織錦有“東方”二字,恰與其名相合,真是千年的緣分。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運回烏魯木齊後,經過細致的科學清理,人們才得以看清它的真實面目。這件織錦長18.5厘米,寬12.5厘米,經密為2200根/10厘米,緯密240根/10厘米,經向花紋循環7.4厘米。在祥瑞的雲氣紋樣間,有序織出“鳳凰鸞鳥麒麟白虎”等瑞獸圖案,並依次織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吉祥小篆文字及圓圈紋表現的“五星”圖案,表達祈佑祥瑞的寓意。吉祥語文字和祥雲、祥瑞花草、瑞獸、瑞禽組成一個上下寬約7.2厘米圖案組合,沿經線方向重複循環;這種風格和題材的圖案,在出土的漢錦中首次出現。

這件文物雖尺寸不大,歷史內涵極為豐富,有著重要的考古價值,成為準確闡明古代新疆與祖國內地關係的重要史料。

時光如白駒過隙,“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文字織錦的發掘經過卻歷歷在目。考古是神奇的,透過閃爍著千年文明光澤的碎片,能夠洞悉古人的生活細節;考古是神秘的,當我們拿著手鏟探尋歷史軌跡時,很難確定我們會以怎樣的方式與古人不期而遇,去完成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