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雜糧要避免的7個誤區

再好的食物,也要吃得得法。很多人沒有從全谷雜糧中獲得足夠的好處,甚至難以堅持下去,很可能是因為陷入了以下誤區:

誤區1:不善烹煮,質地太硬造成胃腸不適全谷雜糧很難用電鍋,按照烹調白米飯的程式來製作。需要預先浸泡兩三個小時(如糙米、黑米),甚至需要浸泡過夜(如大部分豆子和蓮子芡實等),或者需要一個壓力在1.5個大氣壓以上的電壓力鍋。只要烹調得法,雜糧粥雜糧飯都能做得質地柔軟。發酵成饅頭、麵包也能讓全麥食物更容易消化。不存在因為「太粗硬」而造成胃壁損傷、增加胃癌風險的事情。

誤區2:急於求成,添加時沒有循序漸進對於消化能力較弱的人來說,需要先小比例添加,比如3份大米配1份燕麥或雜豆。讓腸道菌群逐漸改變,能夠處理更多的膳食纖維、低聚糖和抗性澱粉,胃腸就能夠順利接受更大的比例。這時,提升到2份大米配1份全谷雜豆的比例。再過一段時間,如果消化道適應了,再增加到一半白米一半雜糧。在這個過程中,你還會體驗到自己的消化能力逐漸增強,體能逐漸增強,精力逐漸變好。


誤區3:隻喝稀粥,導致穀物總量不足。由於全谷雜糧烹調時煮粥方便,很多人用雜糧粥替代白米飯。雜糧粥飽腹感較高,人們往往以為一碗吃夠了,其實總量不足,就會造成熱量過低,營養供應減少。對於那些原來不打算減肥、運動量又比較大的人,可能精力不足,容易疲勞,臉色發黃。解決方法:一是煮成雜糧飯(1倍糧食,加水1.5~2倍),然後按正常量來吃。用電壓力鍋,一半白米和一半雜糧煮出來的飯很好吃。二是做稠一點雜糧粥,喝兩碗。

誤區4:隻吃少數全谷雜糧,造成營養單一有的人頓頓蒸蕃薯,天天啃玉米吃窩頭。其實,雜糧也需要多樣化,不能隻盯著一種吃。建議去超市雜糧櫃檯,選擇多種食材。用電壓力鍋烹煮,什麼雜糧品種都能輕鬆搞定。


誤區5:烹調放糖、油太多,影響效果吃八寶粥、紫米粥,就要加白糖;吃五穀豆漿,也要放糖喝;吃蕎麥饅頭,要加點紅糖;吃玉米餅,也要加點糖。又比如吃蕎麥麵、蓧麵卷,要加好多油的鹵子來配著吃;做個全麥麵包、全麥餅乾,要加好多黃油。烹調放糖、油太多,會影響健康效果。

誤區6:加工太細,控制餐後血糖效果打折扣如果是消化不良者食用全谷雜糧,打成糊糊、煮得軟爛,甚至烤後打成粉,都是合適的做法。如果要控制血糖,這種做法會提升消化速度,讓很多全穀物的餐後血糖反應大幅度上升。所以,糖尿病患者和其他血糖控制障礙人群,適合整粒烹調,不要打成粉末煮成糊糊。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穀物的天然物理結構,能夠更好地延緩餐後血糖血脂的上升。

誤區7:沒有吃夠優質蛋白質食品。全谷雜糧不能替代魚肉蛋奶豆製品等優質蛋白。我國膳食指南提倡每天吃50~150克全谷雜糧,美國膳食指南提倡每天主食中至少一半全穀物。由於全谷雜糧食物含有能夠延緩消化吸收的植酸,更需要配合適量肉類食物,以便提供不受植酸影響的血紅素鐵和容易吸收的鋅元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