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腹痛難忍久治不愈 幾個小孔解決大問題

余司機(化名)是湖南長沙人,今年60歲了,8個月前,發現有腹痛、食欲不振等癥狀,余司機以為只是胃病,吃了點胃藥後,腹痛消失,這讓余司機確定自己的判斷。

但時而還是有疼的厲害得時候,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嚴重癥狀,醫院點滴後,有所好轉,但並沒有引起余司機的重視。

6月13日,余司機再次疼痛難忍,到醫院檢查後,發現疑似胰腺癌。隨後,余司機以「胰頭佔位,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被轉診至湖南省人民醫院胰脾外科。

湖南省人民醫院陳梅福主任介紹,多數胰腺癌患者早期癥狀不典型,起病隱匿,加之胰腺有胃腸等器官遮掩,不宜檢查,很難在早期被及時發現。因此,很多胰腺癌患者很難確診並接受治療。

胰腺位於腹膜後位和間位,背脹疼、腹痛是胰腺癌最早出現的癥狀,腹疼多位於上腹部、臍周或右上腹,陣發性或持續性、進行性加重的鈍痛,大多伴有腰背部放射痛。出現這類疼痛要儘早就醫體檢。

此外,80%的胰腺癌患者都有胰腺炎的病史,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也要時刻注意病症的變化,如果突發糖尿病,或出現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動,表現為糖尿病病情突然加重或無法控制,這就需要高度警惕胰腺癌的發生。

胰腺癌具有「三高三低」的特點,三高即發病率逐年增高、術後複發率高和死亡率高;三低即早期診斷率低、手術切除率低和藥物有效率低,被譽為癌中之王。

胰腺癌患者確診時,85%已屬中晚期,失去手術機會的患者佔60%,有條件接受手術的僅有15%。癌症手術是提高患者遠期生存率的重要手段,由於手術難度之高,胰腺癌的手術切除一度被譽為肝膽胰外科界的「珠穆朗瑪峰」。

「胰腺癌手術切除的難度,一是由於位置隱蔽,不易操作。二是胰腺還關聯著一大部分消化系統的供血,一旦胰腺淪陷,胃、腸、膽等幾個器官都面臨切除。三是胰腺周邊密布著大血管,必須要精準剝離,一旦碰到大血管,則可能出現大出血。四是胰液具有腐蝕性,一旦發生胰漏會腐蝕血管引起出血。」陳梅福介紹,「除了這四點難度,還有最難的第五點,就是重建與血管吻合。」

6月25日,醫院手術團隊完成了湖南省第一台腹腔鏡下,聯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余司機術後恢復順利,沒有術後併發症的出現,第二天即可下床行走,並接受少量流質食物。術後複查顯示接上的血管通暢,到出院時余司機就能夠停掉抗凝葯,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開腹手術後,腹部會有一個長約二三十厘米的手術傷疤。而微創手術僅僅只需4~5個1厘米的小孔,對腹腔干擾小,出血量也少,術後的疼痛很輕,感染幾率隨之減少,恢復將會變快,這將讓住院時間明顯縮短。」陳梅福副院長表示,我們努力將這類高難度手術常態化。

這次手術的成功極大的拓展了腹腔鏡手術的適用範圍,以前無法手術只能先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中,將有33%可以轉化為能夠接受手術,這將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福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