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男團小鮮肉演技不行?我替他不服

開門見山,今天和大家聊一部新片,也是韓國去年的年度爆款——《搖擺狂潮》

這是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但它並不嚴肅晦澀,而是以歌舞片的形式聚焦小人物的親情友情與愛情,堪稱“戰俘營版《跳出我天地》”。

更有網友看完表示,“哭到隱形(眼鏡)都要掉了”。

而影片之所以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除了故事感人、人物塑造豐滿立體之外,也離不開全員在線的演技。

特別是扮演男主的都暻秀,在片中,他不僅展現了精湛的踢踏舞技、自然的北朝鮮語演技,還與角色真正融為了一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連導演都稱讚,“都暻秀是不需要說明的路基秀(片中男主)本身”。

說起來,都暻秀最被人熟知的身份恐怕還不是演員,而是韓國當紅男團EXO的成員。

所以,真的不能簡單用幾個標簽——“男團”“小鮮肉”等等,就把整整一批藝人的演技全都否定了。

都暻秀顯然就是例外,看了他在這部電影裡的表演,你很難相信,他曾經和吳亦凡、鹿晗、黃子韜是隊友。

那麽話不多說,咱們還是從劇情聊起。

故事始於二戰後的1950年,朝鮮半島處在戰爭狀態,美軍在韓國南部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俘集中營——巨濟島戰俘營。

那裡關押著15萬朝鮮人民軍戰俘和2萬多志願軍戰俘。

根據日內瓦公約,戰俘的人權要被擺在首位。

所以,美國一面予以人道主義幫助,保障戰俘的生活水準和自由時間;

一面又借此機會進行洗腦教育,灌輸反共思想。

這番操作直接使營內的戰俘分成了兩派——親共陣營和反共陣營。

兩派之間還爆發了武裝鬥爭,導致31名戰俘死亡,164名戰俘受傷,美國因此受到了國際譴責。

礙於壓力,美軍為戰俘營調換了一位營長,力圖重塑歌舞升平的營內景象。

這位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把幾個單獨羈押的親共派戰俘給放了。

這其中,就包括影片的男主路基秀。

由於大哥是戰鬥英雄,基秀在營裡享有很高的地位,經常一呼百應,帶頭鬧事。

但這種鬧事,都是小打小鬧,更像地痞流氓式的惡作劇——

比如,打暈哨兵偷走步槍;

等對方找上門來時,又偷走香煙戲弄他。

又比如溜進美軍倉庫,敞開肚皮大吃大喝;

酒醉後闖入美軍舞會,拉著大兵一起尬舞。

不過,基秀沒想到的是,這出舞會鬧劇,改變了他的一生——

營長由此得到靈感,打算組建一個小型舞團,用作對外宣傳。

於是,他找來入伍前在百老匯跳舞的傑克森,讓他挑選戰俘,教授踢踏舞。

傑克森原本覺得亞洲人不會跳舞,但為了能早日升職回家,只好在矬子裡拔出仨“高個”。

身手不凡、會跳象帽舞的薑炳三;

天賦異稟、身段妖嬈的中國天才小胖;

以及掌握四國語言的兼職翻譯妹紙。

與此同時,他把舞會上大顯身手的基秀,也列為舞團的目標成員之一。

基秀雖然從小就懷揣舞蹈夢,但對他來說,要答應這件事卻沒那麽容易。

因為他來自親共陣營,視踢踏舞為“資本主義腐朽文化”,非但看不上,還想拆散這支反共分子組成的舞團。

傑克森看出了他的矛盾心理,於是故意挑釁他來尬舞。

結果不尬不要緊,這一尬,基秀直接就對踢踏舞著了魔。

他先是被魔性的節奏洗腦,聽到啥聲都想起舞;

後來忍不住去偷師,隨時隨地舞動起來;

最後,一個人悶頭練習的他,竟然跳得比舞團成員還好……

可想而知,沉迷踢踏舞的基秀,就這樣成為了舞團的第四人。

營長則要求傑克森帶領他們盡快排練,好在聖誕節正式演出。

於是,大家每天都聚在排練室,並為舞團取名“Swing Kids”。這也就是片名的由來。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舞團的意義逐漸凸顯了出來——對他們來說,它既是精神上的烏托邦,又是現實中的避難所。

在這裡,大家不分意識形態、國籍人種,不愁溫飽也沒有殺戮,只需盡情享受舞蹈帶來的純粹快樂。

但別忘了,戰爭的殘酷就在於,它可以輕易打破世上最美好的東西,包括夢想。

於是,接下來的劇情急轉直下——

先是有位新戰俘入營,他看不慣大家沉溺安逸,掀起一輪刺殺反動分子的行動,親共陣營的戰俘們紛紛響應號召,加入其中。

連早已沉迷舞蹈、不搞鬥爭的男主,為表忠誠也被迫加入,假裝處決了一個美國大兵。

接著,美軍方面發起反擊,他們衝進帶頭者藏身的帳篷,將在場者全部射殺。

這還沒完,為了徹底剿滅赤色分子,營長一邊利誘叛變的戰俘,逼問營內親共者的名單;

一邊將男主那個“戰鬥英雄”大哥,放入了親共這邊的戰俘營。

想以此來激勵赤色分子有所行動,好暴露出他們的身份行蹤。

結果求錘得錘,原來,營長身邊的狗腿子三植,就是個朝鮮派來的臥底。

他見此情景,先是以大哥性命相威脅,要求基秀在聖誕表演時,射殺台下的營長;

然後又抓來叛變的戰俘,指使他供出虛假名單,好讓美軍放鬆警惕。

最後,在聖誕夜當晚,一場蓄謀已久的刺殺行動終於上演。

看到這裡,你會發現這是一部融合了歷史、戰爭、種族、親情等諸多元素的歌舞片。

從視聽語言來講,影片的剪輯和調度極為流暢,不僅是卡準歌舞節奏的鼓點,更能配合情節發展,在情緒渲染上“帶節奏”。

比如,當舞團活動因兩派鬥爭而中止時,男主忍不住潛入排練室練舞,同一時間,身在營外的翻譯妹子,也跳了起來。

此時,影片不僅用平行剪輯的方式,讓倆人隔空鬥舞,更讓他們突破現實束縛,來了一段象徵自由的舞動,看得人熱血沸騰。

而從故事層面來看,片中每個配角的形象都很豐滿,展現出戰爭背景下的社會群像。

比如在影片前半段,一群平民女孩自學舞蹈和英語,就為了參加美軍舞會,獲得食物;

比如男主在營裡的好基友,之所以叛變向營長告密,是因為思念家人,想早日見到奶奶。

傑克森一開始不看好戰俘,覺得“亞洲人不會跳舞”,後來,隨著接觸加深,他不僅對基秀刮目相看,還在營長的面前保護舞團。

從這些配角身上不難看出,影片沒有以意識形態去劃分人物好壞,而是從每個人的處境出發,客觀地看待他們的選擇。

除此之外,影片藉由歌舞片的形式,製造了許多幽默又溫情的橋段。

比如美國士兵找男主解決恩怨的方法,居然不是武鬥而是舞鬥,畫面頓時變得可愛:

比如舞團不能排練時,成員們隔著戰俘區無法對話,就用舞蹈動作來交流資訊:

還有全片最催淚的情節——大哥在聖誕前夜來看弟弟,而男主像兒時一樣,用舞蹈哄大哥開心。

也正是因為這段兄弟情的鋪墊,才有了片尾意料之中的反轉——

踢踏舞表演結束後,大哥攔下男主的行動,走上台替他完成了刺殺。

結果營長受到重傷,而大哥則被在場美軍打成了篩子。

更殘酷的是,整個舞團都被當作赤色分子,死在了美軍槍下。

至此,影片讓我們看到——藝術本來不分國界、種族、性別,因此南北朝鮮人、中國人、黑人、女人都站上了同一個舞台;但同時,藝術又常被政治和私欲所利用,造成毀滅性的個體悲劇。

因此,雖然影片自始至終貫穿著兩個陣營的鬥爭,但導演卻從未以陣營,作為判斷人好壞的依據。相反,它體現出一種超越種族的歷史觀——不論對誰而言,戰爭都是災難;更重要的是,不論怎樣黑暗的時代和環境,都不能阻止人們內心對夢想和自由的追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