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卓:一個屠龍少年蛻變為惡龍的故事

《三國演義》裡,“董卓亂政”可以說是群雄割據的開端。而在演義裡,董卓被刻畫成貪財好色,殘酷暴戾的形象,十足的大反派,可以說是“萬惡之源”。那麽,真實的董卓是這樣嗎?在本篇文章裡,八卦君結合史料記載,來為大家還原一個最真實的董卓。

隴上豪俠

時間回到東漢末年,桓帝時期,在隴西這片土地上,一個比較富有的小地主家庭,誕生了一個名叫董卓的小孩,他從小就顯示出同齡人與眾不同。要知道隴西這片地方,是一個胡漢雜居的地方,在這裡除了漢人,也有大量的羌人,而羌人是令東漢最為頭疼的東西,從東漢立國以來,羌人叛亂就沒有停歇過,時間長達百餘年之久,因此被稱為“百年羌亂”。自然而然,這片地區羌漢矛盾十分嚴重,漢人既恐懼,又仇恨羌人,然而董卓作為隴西地區土生土長的漢人,從小卻沒有別人那樣對羌人的畏懼,反而和羌人來往,甚至到羌人生活的地方去遊歷,結交了一幫羌人的酋帥,不得不讓人感歎他的人際交往能力。《後漢書.董卓傳》載:“董卓字仲潁,隴西臨洮人也。性粗猛有謀。少嘗遊羌中,盡與豪帥相結。”

董卓得到這一幫酋帥的友誼後,就回家去耕田了,東漢時期沒有科舉,想做官,只有靠上級領導賞識,董卓雖然勇猛,奈何還沒遇到伯樂,於是只有回家種田。那些酋帥就去探望他,董卓二話不說,把自己家裡的耕牛殺了招待諸位酋帥大哥,要知道,在生產力低下的東漢時期,耕牛是重要的生產工具,法律更是嚴厲禁止私殺耕牛,但是董卓偏偏就這麽做了。而他的做法也讓酋帥們覺得,這個人豪爽仗義,值得結交,於是把自己家牧養的牲畜趕來,送給了董卓一千多頭牲畜。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董卓懂得適時放棄微小的利益來換取更大的利益,並不只是那一千多頭牲畜,而是和酋帥們更加深厚的友誼,足以看出董卓人際交往的智慧,而結交羌人,也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果不其然,經過這件事以後,董卓就以“健俠”聞名於隴西,他的表現被地方官看中,招募他做了州兵馬掾,守備邊塞。

軍中驍將

董卓終於得到了能夠盡情展現自己能力的舞台,他勇猛的表現被羌胡深深的懼怕,別人馬背上只有一副弓箭,而董卓馬背上有兩副弓箭,在馬上他能夠同時左右開弓,如此的與眾不同的他,得到領導賞識,被推舉為羽林郎,跟隨中郎將張奐打擊叛亂的羌人,因此作戰有功,被封為郎中,賜給了他九千匹縑。一般人可能就拿著這些財富想著買田做土豪了,而董卓此時又表現出了他與眾不同的一面,他把這九千匹縑全部分給了手下計程車兵,自己一點都不要。當一個人有著更遠大的目標和理想的時候,他必然不會只在乎眼前,懂得分享利益給其他人的人,他也會被其他人推向成功。《後漢書.董卓傳》載:“從中郎將張奐為軍司馬,共擊漢陽叛羌,破之,拜郎中,賜縑九千匹。卓曰:“為者則己,有者則士。”乃悉分與吏兵,無所留。”

作為一個又有能力,又得到部下愛戴,又得到上級領導賞識的人才,自然也會得到相應的提拔,此後董卓的官職就跟坐了火箭似的,蹭蹭蹭的往上衝,從並州刺史,河東太守,到東中郎將,持節。在中平元年,影響了大漢四百年歷史的大事發生,在這一年黃巾起義,大漢朝廷再無力集結大軍征討,從而恢復了州牧制度,允許各地自籌軍隊糧餉消滅叛軍,拉開了漢末軍閥割據的序幕。董卓因為代替盧植討伐張角戰敗被處罰,但在那一年的冬天,羌人再次叛亂,以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為首領,北宮伯玉又劫持了邊章,韓遂二人給自己做大將,假托誅除宦官為名劫掠雍涼,董卓素有健俠之名,在羌胡之中名氣很大,朝廷自然也就想依靠董卓平定叛亂,並以平定黃巾之亂的皇甫嵩為主將,董卓為副將。

“光環附體”

但皇甫嵩討伐不利,於是朝廷改派司空張溫去帶兵,希望能夠打開局面,羌胡素來驍勇,所以漢軍征討一直不利。此時的董卓仗著自己勞苦功高,不把總指揮張溫放在眼裡,但是讓董卓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此時的狂傲,讓他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當時孫堅也作為將領跟隨張溫討伐羌胡,孫堅竟然直接建議張溫以董卓目無主將為罪斬殺董卓,不知是孫堅看出來這個人以後定將禍亂天下,還是說單純的執行軍法,董卓後來也是嚇出一身冷汗。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載:“中平三年,遣司空張溫行車騎將軍,西討章等。溫表請堅與入伍事,屯長安。溫以詔書召卓,卓良久乃詣溫。溫責讓卓,卓應對不順。堅時在坐,前耳語謂溫曰:“卓不怖罪而鴟張大語,宜以召不時至,陳軍法斬之。”

就在大家都以為這次討伐要無功而返的時候,萬萬沒想到十一月份深夜流星落下,照亮叛軍大營,戰馬嘶鳴,讓邊章,韓遂以為是不祥之兆,於是匆忙決定撤兵,董卓探聽得知,大喜過望,趁機帶兵追擊,大破叛軍。

董卓率兵追擊與羌胡大大小小打了一百多次仗,結果不小心追擊的太過深入陷入了羌胡的包圍圈,糧草斷絕,粗猛有謀的健俠董卓毫不慌亂,在河床上修建堤壩假裝蓄水捕魚,暗地裡卻指使軍隊偷偷從堤壩下逃走,然後挖開大壩放水,羌胡反應過來想追的時候,河水漫溢,根本無法渡河。董卓從而全身而退,當時一起去打羌胡的一共有六支軍隊,其他五支都吃了敗仗,只有董卓一個人安全的把部隊帶回來了,可以看出董卓有勇有謀,頗有急智。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載:“韓遂等起涼州,複為中郎將,西拒遂。於望垣硤北,為羌、胡數萬人所圍,糧食乏絕。卓偽欲捕魚,堰其還道當所渡水為池,使水渟滿數十裡,默從堰下過其軍而決堰。比羌、胡聞知追逐,水已深,不得渡。時六軍上隴西,五軍敗績,卓獨全眾而還,屯住扶風。”

初心不複

正因為董卓一直都表現的比別人優秀,所以他漸漸的開始膨脹,從一開始那個追尋著理想的少年,逐漸被官場的汙濁浸染,被權欲之心蒙蔽了雙眼從而墮落,也不再是那個豪爽仗義的健俠,反而變得心胸狹隘。後來中平三年,韓遂殺了邊章,北宮伯玉再次叛亂,和漢陽賊寇王國聯合,朝廷讓董卓和皇甫嵩再次合作討伐,董卓的意見與皇甫嵩不同,當時陳倉被圍,董卓想要救援,皇甫嵩卻認為陳倉城防足夠防禦,只需要以逸待勞就可擊敗叛軍,事實證明皇甫嵩的判斷是對的,而豪爽的健俠卻因為皇甫嵩大出風頭從而記恨皇甫嵩。後來把持朝政時,董卓一度想殺掉皇甫嵩,若非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與董卓交好,董卓差點就把皇甫嵩給下獄誅殺了。

從此驕狂的董卓在他瘋狂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他目無朝廷,擁兵自重,駐守河東以觀時變,最終等來了何進招募天下勇士進京誅殺宦官的勤王詔書。何進的這番“騷操作”導致宦官們決死反撲,自己被殺,朝廷中樞群龍無首,一系列巧合之下,讓董卓“拾起了掉在地上的最高權力”,開啟了“董卓亂政,群雄割據”的劇本。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屠龍少年最終變成惡龍的悲傷故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