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吃飯前燙碗筷嗎?這種廣東人的謎之風俗,真的有用嗎?

如果和廣東人一起吃過飯,你一定會發現這樣的規律:他們坐穩後,第一件事不是拿目錄點菜,而是用熱茶水沖洗碗筷——這種行為在粵語裡叫「lǒng」碗,而沖洗過碗筷的水會統一倒入一個大的公用茶水碗裡,這個專門用來盛洗碗水的大碗叫做「水盅」。這些年,燙碗筷的做法也慢慢傳到了一些其他的南方省市,然而狂丸作為北方人,一開始對此真的很懵。

來源:宇宙好味博物館

要知道,廣東人燙碗筷,並不只是隨便應付一下而已,他們可是有一套完整的流程。首先向杯中倒入茶水,用筷子迅速攪動,然後迅速換成湯杓,上下來回10下左右。而後趁著水溫還未降低,將茶水倒入碗中,再把茶杯杯口在碗轉運站動,10下以上為最佳。最後,將碗端起,趁著余溫,同樣轉動著碗口使茶水均勻流過碗口之後倒入水盅。這麽一套複雜工序過後,「lǒng」碗才算大功告成。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廣東人如此熱衷於燙碗筷?他們的回答是,熱茶可以給碗筷殺菌,而且這種做法是長輩們傳下來的,已經成為習慣了。

emmm,餐館裡的碗筷確實無法保證衛生,但用熱茶水沖洗到底能不能有效殺死細菌呢?

針對這個問題,安徽衛視的一檔節目 「謠言終結者」在2015年曾做過一次實驗,他們特意從某餐館取來餐具當作樣品送到食品安全檢測消費者體驗中心處進行檢測,檢測員先用ATP熒光檢測儀拭子對樣品最容易受到汙染的部位進行取樣,取樣完畢後放入檢測儀中進行數據分析。

經過檢測分析,餐具表面細菌數值為41RLU。RLU是相對光部門,用來表示ATP濃度的高低,借以表示微生物含量,數值越高,意味著樣品越不乾淨。

隨後,專家用100度開水對樣品進行淋燙,再用拭子對樣品同樣部位取樣。結果顯示,被100度開水淋燙後,餐具表面細菌數值為40RLU。

經過對比發現,餐具被開水淋燙後,細菌數值下降才不到3%,效果非常微弱。這樣看來,想通過用熱茶淋燙餐具來消毒殺菌,更多的是自我安慰作用。

專家表示,高溫消毒要真正達到效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溫度,另一個是時間。引起腸胃道疾病的細菌多數要經過100度高溫作用3分鐘以上,才可以殺死一部分細菌和微生物。

如果水溫是80度,則需要加熱10分鐘後細菌才能死亡。如果水溫只有60度,那麽即使加熱30分鐘後,這些細菌仍可存活。而一般餐廳為了避免燙傷,提供的熱水僅有80度左右,這些水倒在涼的餐具裡,溫度還會降至更低。另外,某些細菌對高溫有更強的抵抗力。因此,吃飯前用開水燙碗,因為作用溫度和作用時間不足,效果著實有限,並不能保證殺死大多數致病性微生物。這樣看來,飯前燙碗筷這事兒可能真的只是一種心理安慰而已

既然沒辦法消滅細菌,那到底是什麽讓廣東人對這事兒抱有一種迷之執念?狂丸認為,原因可能有如下幾條。

首先,廣東人愛喝茶,但泡茶時第一遍茶水一般會倒掉不喝,這一道工序叫洗茶。而以前的廣東人就順勢把這第一道茶用來沖洗茶具,在早茶文化盛行的廣東,點心上桌前的第一遍茶水,自然就用來洗餐具了。

再來,頭道茶水即使不能消滅細菌,多少也能衝衝表面灰塵和殘留的洗滌劑。如今外面餐館裡的碗筷一般分兩種,一種是餐廳的自家碗筷,這種碗筷都由飯店後廚清洗,或者用洗碗機清洗。餐具在台面上放久了難免有灰塵飄落,所以熱茶水還是可以沖掉一些灰塵和殘留洗滌劑的。

還有一種是有塑膠封好的碗碟,雖然表面會印有高溫消毒的字樣,但不可否認,有些餐具打開塑封後,觸摸表面依然會感覺油膩膩的,像是沒有沖洗乾淨。當然,也不乏自信的商家,這求生欲真的很強了: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廣東蟲子實在太多,尤其是蟑螂可以騎臉輸出,說不好哪個餐具就被爬過,燙一下,總歸心裡好受一點.....

而且,燙碗筷作為一種廣東人世代流傳下來的習慣,多少承擔了一部分禮儀和社交的作用。落座後,晚輩幫長輩燙碗筷,先到的人替晚到的朋友燙,這些行為不僅拉近了大家的距離,更逐漸變成廣東人飲食文化中的一部分、一種情懷。就像日本人吃飯前的那一句「我開動啦」,重要的是儀式感。畢竟,真正的消毒交給免疫系統,心裡的消毒就交給這杯熱茶吧。

流鼻血要仰著頭?魚刺卡喉要喝醋?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