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女性朋友們,這裡有甲狀腺的「認罪書」

甲狀腺疾病特別「重男輕女」!

講課專家 /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單忠艷

編輯 / 玉醬

來源 / 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本文提要

  • 女性甲減甲亢患病多,抗體陽性更常見

  • 甲狀腺癌女性發病率持續攀升

  • 妊娠期當心甲狀腺疾病

  • 老年女性亞臨床疾病不可忽視


甲狀腺是位於頸前部的一對腺體,個頭雖不大,卻佔據著人體「優勢」地位,同時發揮著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甲狀腺若是「鬧起脾氣」,人體自然會深受其苦,而相比於男性,女性更易受甲狀腺疾病的「騷擾」。

在近日召開的中華醫學會第八屆糖尿病及性腺疾病學術會議上,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單忠艷教授,就「女性與甲狀腺疾病」這一話題進行了精彩闡述。接下來,我們就跟隨單教授的總結,一起來看看女性的甲狀腺都有哪些「罪過」?

播放GIF

世界各國的多項研究均證實,甲減、甲亢、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都與性別高度相關。

例如,美國1988~1992年間的全國第三次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 III)結果顯示,血清中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TPOAb)、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促甲狀腺激素(TSH)這3項指標,女性均高於男性。1999~2002年的NHANES調研結果顯示,無論甲亢還是甲減,女性患病率均高於男性1。英國的Whickham 20年隨訪也證實,女性甲亢和甲減的患病率及發病率遠超男性2

我國一項涉及北京、上海、南京等10個城市的調查顯示,甲減患病率女性明顯較高,甲亢則無顯著性別差異;TPOAb和TgAb陽性率女性明顯高於男性3

更讓女性朋友感到「悲催」的是:隨著年齡增加,女性的甲亢和甲減患病率都不斷增加;而男性的甲減患病率基本不受年齡影響,甲亢患病率甚至還會隨年齡增長越來越低。

為什麼甲狀腺疾病如此「青睞」女性呢?目前認為這可能與雌激素的作用相關。雌激素主要通過與特定雌激素受體ER結合來發揮其生物學效應。雌激素受體主要有α和β兩種亞型,其中ERβ又包括ERβ1和ERβ2。ERβ活化後,會引起甲狀腺自身免疫反應。

第二宗罪:甲狀腺癌女性發病率持續攀升

甲狀腺疾病大家族中還有一個著名成員是甲狀腺癌,它也是發病率增長最快的實體惡性腫瘤。根據2015年的癌症數據統計分析,我國甲狀腺癌發病率的年變化百分比(APC)已從過去的4.9%上升至20.1%4

更讓人感到「扎心」的是,甲狀腺癌發病率由一開始的平穩增長轉變為飛速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女性患者做的「貢獻」,而男性發病率則增長緩慢,且比女性低得多5

在我國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中,甲狀腺癌的「地位」上升十分驚人:早在2000年,其尚未進入女性惡性腫瘤前十名;但到了2008年,甲狀腺癌發病率已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六位(位列第一的是乳腺癌),成為了上升最快的女性惡性腫瘤。上海、天津等地的調查均證實了這一結論。

不幸中的萬幸是,甲狀腺癌是一種相對溫和的惡性腫瘤。雖然發病率上升最快,其死亡率卻遠低於其他腫瘤,近年來也沒有明顯的上升趨勢4

女性易發甲狀腺癌的原因與激素密切相關。乳頭狀甲狀腺癌(PTC)組織中,可明顯觀察到雌激素受體的高表達。生育期女性PTC高發與ERα、ERβ1和ERβ2表達失衡有關;癌組織中ERα與Ki-67表達正相關;癌細胞中ERα的亞細胞定位與腺外侵犯有關6

育齡期女性孕前、孕期及產後都是非常關鍵的時刻。妊娠期女性若是甲狀腺出現異常,無論是甲減、亞臨床甲減還是甲亢等疾病,對母體及胎兒都有不利影響。

關於甲減或亞臨床甲減,美國甲狀腺協會(ATA)推薦以下擬妊娠及妊娠期甲減的治療策略7

單忠艷教授建議,妊娠期亞臨床甲減是否需要治療,主要需考慮以下3方面:TSH水準、TPOAb是否陽性以及是否有流產等妊娠不良結局。具體策略見下圖:

此外,已經患有甲亢的女性患者,一旦發現懷孕要立即前來就診。特別是正在服用甲巰咪唑(MMI)和丙硫氧嘧啶(PTU)的育齡女性,要儘早確認是否妊娠,妊娠試驗陽性則立即就診。妊娠期甲亢女性MMI或PTU應使用最小有效劑量,使母體FT4、TT4水準處於或適度高於參考範圍上限7

老年女性還需要特別關注亞臨床甲亢的危害。它可能進展為甲亢,增加冠心病、心衰及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和死亡風險,並增加患者骨折風險。老年人亞臨床甲亢治療如下圖8

老年女性亞臨床甲減隨年齡增加。與老年女性亞臨床甲亢不同的是,它與心血管疾病和心衰的發生與年齡關係密切,年齡>80歲的亞臨床甲減可能對心血管疾病是個保護因素。所以需根據年齡、TSH升高程度、其他伴隨疾病等決定治療策略。

專家介紹

單忠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甲狀腺學組組長,中國女醫師協會糖尿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REF:

1. Yutaka Aoki et al. Thyroid (2007) SerumTSH and total T4 in the United States population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participant characteristic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 1999-2002).

2. M. P. J. Vanderpump et al. ClinicalEndocrinology (1995) The incidence of thyroid disorders in the community: atwenty-year follow-up of the Whickham Survey.

3. Shan ZY et al. Thyroid, 2016 IodineStatus and Prevalence of Thyroid Disorders After Introduction of Mandatory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 for 16 Yea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10Cities.

4. Chen W. CA Cancer J Clin. (2016) Cancer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5.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s14th Annual Conference on March 14 (2009)

6. Huang et al. BMC Cancer (2014) Differentialexpression pattern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strogen receptor-α and β in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7. Alexander EK, Pearce EN, et al. Thyroid2017. 2017 Guidelines of the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for the Diagnosis andManagement of Thyroid Disease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8. Rebecca S. Bahn, et al. ATA and AACEGuideline for hyperthyroidism

點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