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話百名中外主編|韓雅玲主編VS Hill主編:共話中美心血管學科同與不同

韓雅玲主編

Hill主編

《醫師報》對話百名主編正式起航,第一站——《Circulation》雜誌主編Joseph A.Hill教授與《中華心血管病》雜誌主編韓雅玲院士

6月9日,在東北心血管病論壇期間,《醫師報》執行總編輯張艷萍邀請美國《Circulation》雜誌主編Joseph A.Hill教授與《中華心血管病》雜誌主編韓雅玲院士,進行「對話百名主編」影片採訪。兩位主編站在中美心血管病防治的角度,暢談兩國心血管病防治的同與不同、未來發展與建設性建議。

《醫師報》:作為中美頂級期刊的主編,深諳心血管防治的大局,您認為心血管防治面臨什麼樣的機遇與挑戰?

心血管病是「第一殺手」

Hill主編:心血管病是全球男性和女性的「第一殺手」。在過去50年都一直如此,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仍將這樣。心血管病一直在快速地演變,因此我們雖然在某些領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仍然面臨著很多新的挑戰。這是在美國和中國不斷進行研究,對於解決這些問題那麼重視的原因,尤其是中國,因為目前中國的心血管病患病率大幅、快速增長。

韓雅玲院士:今後10年我國心血管病患者數仍將快速增長並呈年輕化趨勢,在心血管病預防與治療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

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我國是老年人口總數最多的國家,已經佔到全世界老年人口的20%之多,疾病負擔將持續增加。

第二、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2%,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達50%,意味著1.14億中國成人患有糖尿病,4.93億成人處於糖尿病前期階段。因此,預防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是重中之重。

第三、不同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措施發展不夠平衡。近年我國心臟介入診療技術的發展迅猛,但其他分支學科(如預防與康復、心衰防治等)的發展卻相對滯後。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地區間醫療發展存在著不平衡。

第四,以我國人群為基礎的醫療保健資訊和來自於本土的循證醫學證據還不夠多。

以上均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我們現在所用的指南性檔案往往來源於歐美國家,為如此龐大而多樣化的人群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心血管病防治策略是存在困難的。

《醫師報》:請兩位主編站在各自國家的角度,談談中美心血管病防治的同與不同?

西方國家以心衰為主

Hill主編:歐美國家所面臨的心血管病大部分已演變為慢性病,人們較少死於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換言之,越來越多的人從心臟病發作、卒中以及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倖存下來,與慢性病共生存,這些人通常表現為心衰。因此,西方國家目前和將來所面臨的心血管病主要是心衰。

韓雅玲院士:美國曾經也是心血管病的高發國,然而自1995年後其心血管病病死率開始明顯下降,「全國膽固醇教育計劃」等一系列心血管一級預防措施是其主要原因。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持續蔓延,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仍逐年升高。

中美兩國的心血管專家均認識到高血壓、血脂異常及代謝綜合征是心血管病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此外,不良生活方式對心血管病的影響也十分巨大,其潛藏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超重和肥胖、吸煙、缺乏運動及不健康膳食等。

目前,中國居民對於心腦血管危險因素的知曉率還很低,因此需要積極加強對於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控制,應由政府主導、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積極配合開展健康教育,向患者、公眾及媒體普及正確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的防治常識。做好心血管病的一級預防,早日迎來我國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轉捩點。

《醫師報》:針對中美心血管防治的異同,請兩位談談對心血管防治的建設性建議?未來,您認為最應該在哪些方面展開合作?

研究要結合中國情況

Hill主編:中國所面臨的心血管病與美國有很大不同。中國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還在急劇增長,而西方國家已經開始下降;中國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也在不斷增多。因此,中國仍需要做很多工作來解決潛在合併症、危險因素,以及中國人群肥胖更易引起糖尿病的遺傳傾向。一個重要現實是,我們對潛在遺傳基礎還不夠理解,而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中國醫生一方面要多考慮中國特異性問題,比如肥胖更易引起糖尿病的遺傳基礎;另一方面要多考慮對全球都有影響但只有中國才能回答的問題。在中國,有的醫院每年能做1萬例介入手術或者三五千例房顫消融,他們必然能夠發現並解決其他國家和地區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韓雅玲院士:無論是對危險因素的防控、主要心血管病的防治及健康教育方面,我國與美國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認為中美兩國的心血管專家應在以下方面開展系列合作,共同應對心血管病的挑戰:

☆應從針對疾病終末期的治療轉向對疾病的早期預防。將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從「治療疾病」過渡到「防治並舉,以防為主」。

☆引入美國等發達國家先進的治療理念和技術的同時,也要注重弘揚傳統中醫的寶貴經驗,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整合補充、協調發展。

☆強化心血管醫師的「大健康」觀念,建立全面的社會-心理-生物綜合服務和關愛模式,關注患者的全面身心健康。

☆臨床研究對慢病防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從經驗醫學模式轉向循證醫學模式。

☆推進基於互聯網的醫療服務,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如指導偏遠地區ACS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症、慢性心衰等慢病患者的長期管理,及用於遠程生命體征監測的可穿戴設備等)。

《醫師報》:近年,中國專家也陸續在Circulation發表高品質文章,主要是哪些方面?價值幾何?兩位對更多希望問鼎各自雜誌的中國心血管醫師有何建議?

中國論文品質顯著提高

Hill主編:我非常高興在負責《循環》雜誌的這兩年半中,來自中國的論文品質顯著提高。從非常基礎的機制研究到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中國專家的研究內容包羅萬象。近日《循環》雜誌還剛剛發表了阜外醫院唐熠達的CREATIVE研究,這是一項利用阜外特有資源進行的重要研究。所以說,沒有必要追尋特定的研究類型,而是要實施只有中國人才能回答的研究,如關於人群密度、空氣品質等一切這裡所存在的實際問題,以及心血管病的遺傳基礎等。

韓雅玲院士:經過幾代心血管專家的不懈努力,我國心血管領域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水準均取得顯著提高,對我國心血管病的防治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我作為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總編輯,我們歡迎具備如下特徵的臨床研究文章:

選對題目 要將重要的、未解決的臨床問題作為選題依據,開展大規模RCT之前最好有大樣本註冊研究和(或)小樣本RCT預試驗初步證實新的治療方案安全有效。

研究假設的制定正確 試驗前應基於堅實的理論基礎提出研究假設,預設研究目的、終點和亞組分析,以及詳細的統計分析計劃。

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主要終點選擇恰當 試驗結果要具有臨床意義,並且要準確預估事件發生率,避免過低估算樣本量。

研究對象準確定義 要深入思考新的治療方案可能使哪些患者獲益,並謹慎定義每一條入選和排除標準。

研究品質優化 納入臨床研究經驗豐富的中心,最好實施盲法以避免方案偏離,保證高隨訪率,聘請獨立的研究監察機構、臨床事件核查委員會及核心實驗室,注重病例報告表和資料庫品質,培養或聘請高素質統計團隊,研究預算要合理且充足。

《醫師報》:現在都在提倡「醫學科學家」,請兩位主編談談對中國醫生的科研思路培養的建議。

醫生與研究人員應互相溝通

Hill主編:臨床醫生知道問題是什麼但不知道如何解決;經過充分培訓的研究人員是問題解決者,但需要臨床醫生告訴他們哪些是重要的問題,因此兩者需要雙向溝通,密切結合。美國在這一方面做的也不是非常好,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雖然有無數的生物學問題需要解決,但只有一小部分與人類生存相關。

另外,論文不應作為研究的最終目的。作科研重要的是進行長期的科學觀察並得出新穎的見解,論文只是次要部分。太多的人覺得發表論文就是成功了,我相信這可能是世界上某些科研成果不能被重複的原因之一。

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 勤於思考

善於反思 精於總結

韓雅玲院士:臨床醫師不要把臨床科研過度複雜化,只要對現有的臨床診療工作所存在的不足或缺陷進行些許的改進或完善,就是一項有意義的臨床研究。這要求醫師善於觀察、發現和提煉臨床問題,把日常的瑣碎工作轉化為科研的素材。然後付諸實施,研究結束後對結果進行總結並最終形成論文。

另外,開展一項新的臨床試驗前,認真分析既往的相關研究文獻及臨床現象,對於新的臨床試驗設計非常有幫助。

總之,臨床工作與臨床科研並不矛盾,正確的創新思維、嚴謹的科研過程以及科學的研究結論,有助於臨床醫師更好地總結經驗、探究規律、提高療效及最終造福患者。我們提倡「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勤於思考,善於反思,精於總結」,相信這五句話對臨床醫師做好科研工作能夠有所幫助。

往期回顧

?

?

?

?

?熱點|醫生操作不當,致使患者感染愛滋病被判刑,「隱形感染者」應及早被發現

編輯: 畢雪立 值班:宗俊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