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季進補有講究,保優康:注意飲食搭配才是真的有益

冬季是進補的最好時機,那麼冬季怎麼進補呢?這裡面是有學問的,冬令進補是我國民間的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中醫認為,「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亦應之。」從「天人相應」的觀點出發,中醫提倡「秋冬養陰」,即是在秋冬季從營養物質方面對人體作補充,也就是進補。下面跟著保優康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飲食原則:養肺潤燥,營養均衡

在冬季選擇進補大量溫補食品,以抵禦冬寒,專家提醒,不要因為氣溫下降而盲目進補想火鍋、牛羊肉等容易上火的食物。故「冬令進補」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不可盲目進補。《內經》中有「秋冬養陰」之說,由於北方氣象冬季乾燥,伴著大風氣象,還有近些年的霧霾,因此滋陰補陽是最重要的,最好能多吃白菜、銀耳、糯米、羊肉、梨、奇異果等益補的食物,但要搭配合理,營養均衡。

飲食搭配:谷菜果肉一個都不能少

糧谷篇

冬季喝熱粥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

1.紅棗芝麻粥:紅棗芝麻粥由紅棗和芝麻一起熬製,在冬季的時候,不但是能幫助孕婦補鐵,老年人吃了助消化,還能讓女性補血。

2.臘八粥:在北方有些地方冬季有熬臘八粥的習慣,傳統的臘八粥用黃米、白米、糯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紅棗等,穀物繁多,營養豐富,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

3.小米麥仁粥:冬天寒冷,很多有胃病的朋友會感到很不舒服,喝點小米麥仁粥就很好。小米可養胃,麥仁有豐富的植物蛋白、礦物質等,對於冬季進補都是大有裨益的。

蔬菜篇

冬季進補在溫補的同時,也要多食用蔬菜以解滋膩涼燥,達到養陰功效。

1.芹菜:芹菜不僅富含鐵離子且有降血壓、清血脂的功效,中醫認為其性涼,味甘無毒,而且能促進食慾,有祛痰、降血壓的作用。

2.蘿蔔:俗話說得好:「冬吃蘿蔔夏吃薑」、「冬吃蘿蔔賽人蔘」。在傳統冬季養生中,吃順應時令的食品最好,冬季正是吃蘿蔔的好時節,具有清熱生津、開胃健脾、順氣化痰的好功效。

3.白菜:民諺有雲:「百菜不如白菜」、「白菜豆腐保平安」。冬天氣象乾燥,多吃白菜有滋陰潤燥、護膚養顏的作用。大白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有溫胃益氣、驅寒防風的作用。對於胃脘冷痛,腹部怕涼,小腹疼痛,排便不暢有改善作用。也不要因為白菜幫子口感沒有菜心好吃就丟棄,其實營養價值也很高,爆炒或是做餡都不錯。

4.大蔥:大蔥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溫中祛寒的作用。主要用於外感風寒,發熱寒戰,頭痛鼻塞,咳嗽,咳白痰,胸悶氣短等呼吸道癥狀。

水果篇

從營養學角度,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及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化學物質,這些營養成分有益於延緩衰老,預防癌症,而且能夠清熱解毒、清血抗氧化,維護身體健康。

  1. 梨子: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清熱降火等功能,最適宜於冬季發熱和內熱的病人食用。然而冬天直接吃梨過於寒涼,可以和桂圓、紅棗枸杞等燉糖水來喝。

2.蘋果:俗話說,「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蘋果有補脾氣、養胃陰、潤肺悅心的功效,被稱為心血管的健康保護神。而且蘋果與百合、枸杞還有銀耳一起燉湯,不僅可去除寒涼,還有滋補的功效。

3.奇異果:奇異果被譽為「維C之王」,維生素C的含量極高。其中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心臟健康,幫助人體消化和微循環,從而提高免疫力;同時也具有生津潤燥,解熱除煩的良好功效。

4.葡萄。葡萄可益氣生精,能補益肝腎。

肉類篇

冬季人們慣吃薑母鴨、羊肉爐、山藥燉排骨等葯膳「補冬」,可補中益氣,滋陰補陽。但是吃太多肉會給消化和代謝器官增加負擔,所以要合理膳食。少吃肥肉,可選擇一些易於消化吸收且脂肪含量較少的禽肉、魚肉和羊肉。

1.羊肉:立冬進補首推羊肉,羊肉性溫熱暖胃,且脂肪和膽固醇也比豬肉和牛肉少得多;中醫認為羊肉性熱、入脾腎經,有溫腎助陽、強腰健骨、補益精血的功效。

2.鴿子肉:俗語說「一鴿勝九雞」,可見鴿子肉的營養價值是很高的。在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喝兩碗鴿子湯護肝補腎,益氣補血,來抵禦後面的冬寒。

3.魚肉:魚肉不僅營養豐富且脂肪含量極低,其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2倍,且易被人體吸收,所以冬日進補除了吃一些紅肉外,還可以多燉點滋補的魚湯。冬天鱸魚肥腴可人,其含有豐富易消化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鉀、銅、鐵、硒等。中醫認為鱸魚性溫味甘,有健脾胃、補肝腎、止咳化痰的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