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和尚敲的木魚,你知道具體來歷嗎?最早可能是道教的產物

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而外來的佛教在中國同樣具有深遠的影響。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帶有一些傳奇色彩,來自漢明帝的一個夢。漢明帝夢見一個特別高大的金人,頭頂放著白光,在皇宮上飛過去。他不解其中的含義,問手底下的臣子。傅毅和漢明帝說,西方有一種神和夢中的金人非常相似,叫做“佛”。

漢明帝於是派蔡愔、秦景等人去天竺取經。番僧攝摩騰和竺法蘭為了傳教,跟隨漢朝的使者一起來到洛陽,幫助翻譯佛經。由於這些經卷都是用白馬馱回來的,所以漢廷修建白馬寺,攝摩騰和竺法蘭就在白馬寺圓寂。這就是佛教傳入中國最早的開端,距今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

佛教從古印度傳到中國,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已經出現很大的不同。就比如說葷腥這一條。早期的一些僧侶是可以吃肉的,這類肉叫做“三淨肉”,就是指沒看到、沒聽著、不是為自己特意宰殺的肉。後來也有“五淨肉”、“九淨肉”的說法。到了南北朝時期,南朝梁武帝特別推崇佛教,並且禁止僧侶吃肉。往後中國的僧侶就吃素了。

相信大家都看見過和尚念經的畫面,無論是電視劇中還是現實生活中,和尚經常一邊誦經,一邊敲擊木魚。那你知道木魚的來歷嗎?其實木魚也是佛教本土化之後的產物,而且很有可能是本土宗教道教最先使用的。

據考證,道教的木魚始見於唐玄宗時期。當時衢州建一個道觀,在地下發現一條“魚”。這條“魚”長三尺,像是鐵的材質,同時又透著紫綠色,魚身上的雕刻巧奪天工。敲擊這條“魚”的時候發出的聲音特別響亮。當地人覺得是個寶物,進貢給唐玄宗。唐玄宗讓群臣辨別,沒有一個人能說出來歷。唐玄宗就自己起名為“瑞魚罄”,懸掛在太微宮,不到講經設齋的時候禁止敲擊。有皇帝做表率,諸多道觀也用木石模仿“瑞魚罄”,用來敲打集眾。

不過用木頭刻成魚作為響器的歷史還要更早。《水經注》中引注《異苑》記載,晉武帝時期出現一面石鼓,怎麽捶都不響。張華建議用蜀中的桐木刻成魚在敲打,聲音可以傳幾十裡。《異苑》是志怪小說不足信,而且也沒有與宗教發生關係。

也有人說木魚是佛教的產物,而且有特殊的含義。因為魚的眼睛一直睜開不休息,所以僧人刻成木魚,時刻警醒自己。至於究竟孰是孰非,小編也無從得知了。

參考文獻:《水經注》《猶龍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