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俠客島:嚴禁教育資本化,乾得好!

最近,中辦國辦發布了關於教育領域“雙減”的文件,尤其是針對校外教培機構的條款,更是引發社會高度關注。資本市場反應也很強烈,不少教育股“腰斬”“腳踝斬”。

的確,這份中央文件措辭清晰且嚴厲。比如,規定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外資不得投資參股,寒暑假、周末不允許補課,不再審批新機構、現有的機構一律轉為非營利機構等等。一些教培從業者評價,文件“刀刀砍在七寸上”。

《意見》發布不久後,新華社配發了教育部的“權威說明”,其中有這樣的表述:“目前全國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十分巨大,已基本與學校數量持平,且良莠不齊,如果任其發展,將形成國家教育體系之外的另一個教育體系”“近年來大量資本湧入培訓行業,展開燒錢大戰,廣告鋪天蓋地,對全社會進行狂轟濫炸式行銷,各種販賣焦慮式的過度宣傳,違背了教育公益屬性,破壞了教育正常生態”

有人認為,教育是剛需,只要高考這根指揮棒在,競爭的重心就會不斷下移。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上好學校、成龍成鳳,尤其是現在普通高中和職高要50:50招生分流,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很多家長把目光集中到“小升初”、中考,甚至孩子的起跑線都不放過……

這種想法很典型,反映了目前的教育現狀。歸結起來有幾點:1、義務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2、職業教育不被普遍認可;3、優質就業崗位愈發稀缺,用人中的“唯學歷論”導致普遍“學歷軍備競賽”。

換言之,理想狀態應該是這樣:義務教育資源分配較為均衡,家長不必擠破頭去買學區房拚好學校,因為學校裡的師資都差不多;經過義務教育,孩子們根據天賦秉性和特長自由選擇發展道路,可以選擇一技傍身、吃技能飯,也可以搞科研、當公務員、進企事業部門。社會普遍認可“行行出狀元”的觀念,不同職業都能得到體面的待遇、可預期的職業發展和社會認可……

但顯然,現實很骨感。以就業為例,每屆大學畢業生都覺得自己面臨的是“史上最難就業季”,甚至出現“學歷通脹”。但人社部的數據顯示,中國技能勞動者佔就業人口總量僅26%,高端技術人才缺口已超過2000萬;雖然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已經超過本科,高職院校卻招生不易,生源數量甚至出現下滑。

所以,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教育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盤思考、整體設計。這其中,需要有幾個關鍵切口,包括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動刀”。

我們必須搞清楚一個概念:義務教育是純公共產品,必須堅持公平優先,而非逐利。義務教育是國家法定職能,不承擔選拔、篩選功能,均等化是基本要求。在這個階段,如果任由校外培訓機構製造焦慮、超綱培訓,破壞的將是整體教育生態。

試想,假設小學一個班30人,29人都上了培訓班,剩下那1個是去還是不去?學校老師一看這麽多人都超前學習了,原定的教學進度還要不要?如果幼升小、小升初都按培訓班的成績招生,那不上培訓班的孩子怎能有機會?培訓機構在資本運作下,直接砸年薪百萬從公立學校挖名師,搞得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人心浮動。

有人說,這就是“劇場效應”。前排的人站起來了,逼著後排的人不得不都站起來。於是,整個社會的教育生態就越來越焦慮、越來越“超前”,也越來越畸形。

隨著技術發展、資本入局,不少校外教培機構乘著“剛需”的東風大肆融資擴張。2020年,在線教育累計融資1034億元,在線教育公司是廣告平台最主要的客戶,頭部10家的廣告年投放額超百億。即使都在虧損,但花大錢投廣告、教師全員搞銷售都在所不惜,目的是盡快拓展用戶。據報導,某學前教育機構的電話銷售團隊為了賣課,誘導家長開通花唄借錢,“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拿不出就讓他們去借”。

照此推演下去,還會重複這些年互聯網的“造富神話”:砸錢圈了一堆用戶,衝了上億的漂亮流量,然後由海內外資本幾輪融資,再IPO上市圈錢。結果呢,富了一群人,卻加重了學生負擔,家長花了錢投入無休止的焦慮競爭(效果不好說),連學校也面臨師資流失的惡性循環。

這不就是教育內卷嗎?

從整頓校外教培機構入手來展開教育改革,可謂擊中了要害。

一是猛藥去苛,打擊教育領域過度資本化,給資本劃一條底線,即公共事業不能淪為資本逐利的暴利行業;二是明確學校責任,該學校擔負起來的責任絕不能推給市場、推給家長;三是逐步統籌分配教育資源,包括整頓學區房,讓義務教育真正體現公平和社會屬性。

這個改革思路很清晰。

改革一時間可能會引發一些家長的不理解甚至更大的焦慮,但當絕大多數學生進入均等化的教育環境後,久而久之,社會預期也必然得到改變,被畸形教育市場激發起來的焦慮心態也會得到緩解。到那時,可能劇場中還會有個別人站起來,但絕大多數都會遵循一套有序的競爭規則。

改革當然會動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但這跟反腐的道理一樣,不動個別人的利益,就會讓14億人的整體利益受損。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說到底,義務教育均等化不是平均化,而是讓每個學生都能為接下來的人生打下較為均衡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再充分釋放個人的稟賦。國家要做的,就是築牢這個基礎,這也是教育公平的題中之義。

文/明日綾波

編輯/山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