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不會無緣無故得癌!腫瘤科主任:背後有4個原因

可怕的腫瘤究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據相關數據顯示,全世界約有1810萬新發癌症患者,約960萬人因癌症而死。其中,肺癌、乳腺癌及結直腸癌更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元兇。在我國,過去10年裡,惡性腫瘤生存率更是呈現逐漸上升趨勢,惡性腫瘤5年相對生存率約為40.5%,與10年前相比,總體約提高10%。

如今,面對這樣的數據已經成了談癌色變的狀況。我們應該怎麼辦?畢竟,癌症好似與人體共存一般,每個人體是由大約40兆-60兆細胞組成的。

對此,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沈贊教授說,腫瘤在性質上來說,可以分為良性和惡性,惡性分為兩種。一種是上皮細胞組成的稱為癌,一種是間質細胞所組成的稱為肉瘤。

癌的發病率遠遠大於肉瘤。

腫瘤又和什麼因素有關呢?

沈贊教授稱,年齡、地域、生活方式、家族史這些因素都和腫瘤關係密切。

首先,一般情況下,年齡大於60歲的老年人發病率較高;

其次,腫瘤也呈現一個地域的聚集性,例如,華北地區的居民更容易發生腎癌,華東地區的居民更容易發生食管癌;

再者,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誘發癌症的一大重要因素。例如,高脂肪飲食、酗酒、抽煙、熬夜等人一般是腫瘤高發人群;

此外,家族遺傳史,如果直系家屬三代中有人患有腫瘤,那麼這類人群罹患腫瘤的概率將是健康人的三到四倍。

腫瘤如此可怕,我們是否可以提前預防?

一提到及時發現腫瘤,恐怕大家立刻能想到的辦法就是體檢。在醫院或者體檢機構可以通過抽血檢查判斷體內是否有腫瘤存在。抽血,也被醫學界認為是檢測腫瘤的一項重要手段,主要因為血液中可以發現腫瘤學指標。

「這是一種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產生或者很少產生的物質,但會在患者的血液、體液中出現,用於發現原發性腫瘤,進行腫瘤的高危人群的篩查、良性和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了解腫瘤發展程度等。」沈贊教授稱,抽血腫瘤的治療效果的觀察和評價以及腫瘤複發和預後。

另外,針對腫瘤篩查,這些指標也是不容忽視。例如,AFP,又稱為甲胎蛋白,可以用來檢測肝癌以及少數生殖系統惡性腫瘤;CEA,稱為癌胚抗原,可以用來檢測肺癌、胃癌、腸癌、乳腺癌等腫瘤。

癌症檢測指標升高就說明患癌了嗎?

答案是不一定。還需要很多其他檢查來明確。

目前,我國惡性腫瘤死亡前五位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以肺癌為例,由於我國是吸煙大國,吸煙又與肺癌息息相關,所以導致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吸煙、老年人、肺癌家族史患者、肺部慢性病、被動吸煙超20年者。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對這些腫瘤高危人群加以關注。面對這類人群,如果一次檢查結果某項指標輕度升高,應找專科醫生加以分析,先排除一些影響檢測結果的因素,並在一到兩個月後再複查。或者動態觀察,不要過於緊張,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如果檢查結果顯示,某項指標中重度升高,或者多項指標持續升高,那麼,該患者腫瘤發生的可能性會比較高,建議儘快就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