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檢查報告中有它就患癌?答案在這裡!

近年來,《滾蛋吧!腫瘤君》《我不是葯神》等一系列有關癌症主題的電影熱映,職場白領們的健康問題也得到了更多關注。許多白領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致使腫瘤高發。對此,不少公司為職工提供的健康體檢中增加了一系列腫瘤檢查指標項目。小李,37歲男性白領,在上海某大型互聯網公司任技術開發工程師。近期在部門組織的體檢中,一項檢查報告中的指標讓他夜不能寐,寢不能安。

日前,他來到筆者所在的體檢站進行諮詢,困擾他的是一項叫作「癌胚抗原」的指標,檢查報告顯示指標為5.78ng/ml,而正常的參考值<5ng/ml。他告訴筆者,拿到報告後他看到這項不正常的指標是腫瘤標誌物,隨後自己也上網搜索,確認癌胚抗原是癌症重要的檢查指標,他很擔心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某種看不見的「癌」,而且網上看到的腫瘤患者常出現的「乏力、失眠」等癥狀也纏上了他。

小李檢查報告中的癌胚抗原是什麼?如果癌胚抗原的指標高於正常參考值,是不是就意味著被檢查者患上了癌症呢?

癌胚抗原英文簡稱CEA,是一種廣譜性腫瘤標誌物,由於最早在結腸癌和胎兒腸組織中被發現而得名,它在正常人的血清含量中甚微。它多用於大腸癌、乳腺癌、肝癌、肺癌、泌尿系統腫瘤等疾病的判斷、病情發展監測、預後估計,但由於檢查特異性不強、靈敏度不高,不被用於腫瘤早期診斷。

該指標除了在惡性腫瘤患者中顯示會升高外,研究發現,在吸煙、妊娠期人群以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消化系統良性疾病(如腸梗阻、膽道梗阻、肝炎、肝硬化、胰腺炎、結腸息肉等)等患者中,血清CEA也會升高,所以CEA不是惡性腫瘤的特異性標誌物,在惡性腫瘤診斷上只有輔助價值。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讀化驗單上的指標呢?一般正常成年人血清中的CEA應小於5ng/ml,根據每家醫院所用檢驗試劑不同,具體數值稍有區別。如果檢查指標稍有增高,而身體未發現明顯的疾病癥狀,建議過2~3個月再複查;如果檢查指標增高,同時伴有上述良性疾病史,或者日常吸煙,或處於妊娠期,建議對相應疾病進行正規治療,在戒煙、妊娠期後進行複查;如果檢查指標增高明顯,或者多次複查持續增高,要重視存在惡性腫瘤存在的可能,建議及時去專科做進一步檢查。

常見的進一步檢查方法有:

1.多項腫瘤標誌物檢查。建議做增加做腫瘤標誌物AFP、CA199、CA724、CA242檢查,此外女性可另外加做CA125、CA153檢查。如果增加檢查的其他腫瘤標誌物數值也異常升高,那尤其要注意罹患癌症的可能,此時一定要通過其他檢查找出病症。

2.無創檢查。尋找病因時,建議從無創檢查開始,包括大便隱血試驗、超聲檢查、淺表淋巴結檢查、婦科檢查、乳腺體檢等。

3.肺部X線、CT檢查。如果本人有吸煙史,那麼肺部影像學檢查非常有必要。應根據醫師的建議,合理選擇X光檢查或者CT檢查。

4.乳腺X光、彩超。對於女性,應結合乳腺體檢結果,尤其需要考慮做乳腺X光檢查或乳腺彩超檢查。

5.胃鏡和腸鏡檢查。如前所述,癌胚抗原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重要觀察指標,胃鏡、腸鏡檢查是需要重點檢查的項目。

6.PET-CT檢查。如果沒有找到發病原因,可以考慮做PET-CT檢查,PET-CT檢查可以發現一些比較隱蔽的病灶,比如淋巴結、胃壁、腸壁內的病灶。但該檢查目前為自費,且費用較高,建議作為高度懷疑患有惡性腫瘤且通過上述檢查仍無法找到原發病灶的人群使用。

除此之外,如果個人有腫瘤家族史,且年齡大於45歲,上述的胃鏡、腸鏡、胸部CT等進一步檢查需要優先考慮。

腫瘤有十大警告信號

這十大信號分別是:1.乳腺、皮膚、舌或身體其他部位可觸及或不消的腫塊。2.疣(贅瘤)或黑痣有明顯變化(顏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癢、脫毛、滲液、潰爛、出血)。3.持續消化不良。4.吞咽食物時哽噎感、疼痛、胸骨後悶脹不適,食管內異物感或腹部疼痛。5.耳鳴、聽力減退、鼻塞、流鼻血、抽吸咳出的分泌物帶血,頭痛、頸部腫塊。6.月經不正常的大出血,月經期外或絕經期後不規則的陰道出血,接觸性出血。7.持續性嘶啞乾咳,痰中帶血。8.原因不明的大便帶血及黏液性腹瀉、便秘交替、原因不明的血尿。9.久治不愈的傷口、潰瘍。10.原因不明的較長時間的體重減輕(比如在1~2個月內下降4~5公斤)。

腫瘤醫生的防癌秘方

防肺癌,輕裝修,遠離各種煙

肺癌位居全國惡性腫瘤發病首位,每年發病約78.1萬例,發病率和死亡率也一直在漲,越來越兇險。天津市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市肺癌中心主任王長利說:「吸煙是肺癌的第一致病因素,特別是小細胞肺癌,99%跟吸煙有關。我從來不吸煙,也常常勸周圍的人戒煙。」吸煙的人不僅易患肺癌,患病後惡性程度也比較高,治療棘手,預後差。

除了吸煙,環境也是肺癌的一大致病因素,但常被我們忽視。很多新發的肺癌病人並沒有吸煙習慣,王長利認為很可能跟環境有關。這包括大環境和小環境。大環境方面,國家這些年一直在下大力氣整治空氣汙染,成效明顯;家庭小環境方面,則需要我們自身的努力。王長利說,現在房屋裝修所帶來的室內空氣汙染往往被公眾所忽略。十幾年前,木板貼牆重裝修開始流行,而裝修對肺癌的誘發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所以今天才開始不斷顯現。建議大家輕裝修、重裝飾,這樣對肺健康有利。「我家裡就是最簡單的裝修,僅用石膏吊了個頂。」王長利說。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歐美也不一樣,我們習慣於煎、炒,油煙大。王長利說:「很多不抽煙的女性得肺癌,跟廚房油煙有很大關係。建議做好廚房通風,買個好的抽油煙機,在這方面不要吝嗇,也盡量別設計開放性廚房。」

防腸癌 戒油條,晨起排便

作為地地道道的天津人,沒做結直腸腫瘤科大夫之前,孔大陸的早餐都是來根鬆脆的油條。當了醫生後,他吃油條的頻次越來越少,因為:「高脂低纖飲食是結直腸癌的風險因素之一,為了健康,我現在一個月隻敢吃一兩次油條,實在忍不住了才買一根解解饞。」

在所有癌症中,結直腸癌算比較仁慈的了,5年生存率在50%左右。但結直腸癌是一種「富貴病」,隨著大家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發病率也走高,不得不防。養成晨起排便的習慣有助於預防大腸癌,孔大陸說,他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洗手間,就連出國開會有時差,也是台灣時間早晨五六點如廁。

現在家裡都是坐便器,看起來高檔舒適,其實不如原始的蹲便有利於腸道健康。人的腸道像彎彎曲曲的軟管,坐著時,結腸的尾部會受擠壓,使排便更困難。蹲著使腸道角度變得平順,排便也更容易。現在大多數人家裡都用坐便,但也可以在馬桶前放個小板凳,如廁時雙腳踩在上面,模擬蹲位。排便順暢了,腸道出毛病的幾率就小,有利於預防大腸癌。

防胃癌,生吃蒜,三餐定時

已有大量研究證實,胃癌和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山東省臨駒縣是我國胃癌的高發地區,調查後發現,當地居民特別喜歡吃醃製食品,口味較重。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胃部腫瘤科主任梁寒說:「預防胃癌,要從吃入手。我很少吃醃製食品,鹽大口重的也敬而遠之。」

除了吃鹽少,梁寒還有個習慣就是生吃大蒜。原來,就在距離胃癌高發地臨駒縣不遠的另外一個縣,其胃癌死亡率僅為臨朐縣的1/10。經調查得知,這個縣的居民經常吃大蒜,年人均大蒜攝入量為臨朐縣的6倍。

梁寒表示:「大蒜中含有大蒜素,能抑製胃內硝酸鹽還原菌的生長,從而降低胃癌的發病率。我每天都吃兩三瓣大蒜,已經成了習慣,因為偶爾吃作用不大,持之以恆才能有效。」需要提醒的是,大蒜素不耐熱,生吃效果最好,熟吃或醃著吃效果不佳。

現在年輕人加班熬夜、吃飯晚,都是胃癌的風險因素。梁寒說,他所接診的40歲以下胃癌患者佔20%左右。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發現,38.4%胃癌患者吃飯太晚或時間不規律。胃黏膜細胞每2~3天就要更新一次,且多在夜間腸胃休息時進行。如果吃得太晚,腸胃得不到休息,胃黏膜就不能及時修復,久之就可能會患上胃癌。作為科室主任,梁寒平時的忙碌可想而知,但即使再忙,他都會盡量按時規律吃飯,晚上10點前休息。

防肝癌 打疫苗,嚴防B肝

肝癌是最具中國特色的癌種,每年全球新增肝癌患者,一半以上都在中國。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李強說:「在我國,肝癌患者90%以上都是B肝病毒攜帶者,要防肝癌,擋住B肝就成功了90%。」

接種B肝疫苗是最有效、最簡單的防肝癌途徑,李強說:「我不僅接種了B肝疫苗,每年還定期體檢,注意預防。」 特別建議40歲以後的中年人尤其男性應每年定期體檢,有5年以上肝炎病史者、肝硬化患者等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做肝臟超音波、甲胎蛋白等檢測。

現在,人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很多人都在衛生條件不規範的美容場所進行文眉、文身等有創操作,或在消毒不嚴格的小診所進行過牙科和針灸治療,這樣的人2~3個月後應進行一次B肝病毒檢查。

防乳腺癌,少煩惱,保持體形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三科主任張瑾是一位美麗的大夫,長髮飄逸,身材保持得很好。張瑾說:「一天十幾台手術,從早忙到晚,很難有專門的時間鍛煉。不過,我會『見縫插針』地多運動,如盡量走路上班、多爬樓梯,保持體型。」

科學研究發現,高脂飲食可改變機體的內分泌環境,加強或延長雌激素對乳腺上皮細胞的刺激,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性。當今生活方式西化導致膳食結構變化、肥胖率增加,這些是乳腺癌發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預防乳腺癌,需要堅持低脂、低糖飲食,避免肥胖,並堅持適量運動。

儘管工作繁忙,每天面對的多是患者沮喪的臉,但張瑾心態很好:「如果沒有手術,我都堅持晚上10點前睡覺,把工作化繁為簡。」 遇事一定要想得開,保持積極、豁達,也是預防乳腺癌的良方。

乳腺癌屬於癌症中的「幸運癌」,在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早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已能和歐美國家媲美。乳腺癌發病有兩個高峰,一是45~50歲之間,二是70~75歲之間。女性防乳腺癌,一定要盯好這關鍵10年,定期體檢,篩查乳癌。

腫瘤患者運動記住三句話

全程堅持。就是腫瘤患者無論是接受治療前、中、後,適量運動應貫穿於整個圍治療期。由於抗腫瘤治療對營養代謝產生不同程度的干擾和副反應,導致病人體力及活動能力下降,因而在治療期間,許多患者難以堅持適當運動,有的人甚至認為需「靜養」。即使臥病在床,也要堅持每日在床上主動活動四肢,通過伸曲運動保持四肢各關節功能、防止骨骼肌萎縮。

量力而行。對於腫瘤患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身體情況酌情減少,比如行走、打乒乓球等。對於久坐或長期臥床的患者也可以盡量1~2小時起來活動一下,就是散散步或做一些上臂或下肢的阻抗運動也好。

循序漸進。每4~6周作為一個鍛煉周期,每次鍛煉時間和強度隨體能的改善可逐漸增強,如每次10分鐘加至20分鐘或每日從30分鐘增加至60分鐘。

據人民網健康

新媒體編輯 | 王洋

喜歡就轉發·更喜歡就關注

您 可 能 錯 過 了 這 些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