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愛「上火」 教你學會不同方法來「滅火」

盛夏時節,口腔潰瘍、牙齦紅腫、便秘等癥狀輪番來襲,人們往往定義為自己「又上火」了。其實,不僅僅是上火這麼簡單,不同臟器有不同的「起火」癥狀,也需要用不同方法來「滅火」。

不同癥狀,「起火」部位不同

「上火在中醫上分很多種。」市國醫館老中醫陸殿武說,按照內在的機理分為虛火和實火,虛火是由於陰虛不能製約陽氣造成的。陰血虧虛的情況下,人體就會陽氣偏盛,往往病勢緩慢,病程較長,癥狀有五心煩熱、顴紅、失眠盜汗、口燥咽乾、眩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實火,則是陰血不虧而出現了上火,常常有咽喉腫痛、牙痛、口舌生瘡、口渴喜冷飲、小便黃且氣味重、腹脹便秘等癥狀。

為什麼不同人上火有不同的表現呢?這是因為, 「起火」的臟器不同。陸殿武說,心火表現為心煩、口乾、盜汗、睡眠差、口腔潰瘍等,肺火的表現為咳嗽、氣喘、咯痰、痰黏色黃等。肝火旺時上沖性特點最明顯,會出現頭暈、目赤、面紅、口苦、易怒,甚至發狂等。胃火熾盛表現為牙齦腫痛、牙齦出血、口臭、便秘等。

上熱下寒體質不容忽視

「容易上火又怕冷,多半屬於上熱下寒體質。」原來,在單純的上火之外,還有一種「上熱下寒」,容易怕冷、手足冰涼。但由於虛火旺,往往吃些熱性的食品或補益性食品容易上火。如吃羊肉、辣椒後易起口腔潰瘍,或牙痛,有的面部或後背起粉刺或痤瘡。

「在現在社會中,有這樣問題的人相當多。」陸殿武說,這與人們常年使用冷氣機、大量吃涼性水果甚至冷飲有關,違反了中醫的「胃喜溫」的原則。不少人喜歡吃煎炸食物和零食,其實大多數零食熱氣,容易上火,導致口臭、口乾咽痛、口腔潰瘍、面部乾燥起斑等。

這類人群一旦受涼,就會出現腹瀉等癥狀。可是一旦多食辛辣之物,又會出現口腔潰瘍、牙痛、痘痘等問題。

「滅火」也要區別對待

針對不同臟器的「起火」,「滅火」的方法也不同。陸殿武舉例說,清心火的代表藥物有黃連、梔子、竹葉等;清肺火的藥物有黃芩、知母、蘆根等;清肝火可以選擇龍膽草、蘆薈、夏枯草等藥物。肝火往往伴有肝氣鬱滯,所以肝火不僅要清,還需要配合當歸、白芍等藥物來疏通,否則火清不乾凈;腎火一般是陰虛引起的,屬於虛火,需要滋陰治療。

「上熱下寒」體質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少食辛辣,增加運動;少熬夜,堅持每晚11點進入熟睡狀態;每晚堅持用熱水泡腳半小時,可以溫養五臟六腑,有助於陽氣的生髮;慎吃西藥、打點滴、喝飲料,以免加重肝腎的代謝負擔、造成毒素累積。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