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什麼是糖尿病?中醫對糖尿病有哪些認識

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代謝綜合征,為慢性終身疾病,臨床以持續高血糖為基本生化特徵。糖尿病是血中胰島素不足或敏感性降低,導致血糖過高,出現糖尿,進而引起的脂類、蛋白質代謝紊亂,不是泌尿系統問題,是內分泌系統疾病,臨床會出現多尿,煩渴,多飲多食,消瘦乏力。


糖尿病可分兩大類,一類稱原發性糖尿病;另一類稱繼發性糖尿病。繼發性糖尿病是繼發於其他疾病之後的糖尿病。原發糖尿病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目前主要認為與兩個因素有關。第一是遺傳因素,也就是說糖尿病是有遺傳性的,遺傳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如有人認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遺傳的是胰島容易發生自身免疫性破壞基因;對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一般認為是一種多基因的遺傳,遺傳的是容易發生肥胖、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不足的基因。但是,如果只有遺傳傾向,這一種先天的因素還不至於得糖尿病,還需要有後天的因素,也就是環境因素,這就是得糖尿病的第二個因素,對防治糖尿病來說也是更值得注意的因素,包括熱量攝取太多,活動量下降,肥胖、吸煙以及心理壓力過大等。這兩條因素長期、共同作用,就使人患了糖尿病。

糖尿病屬中醫學「消渴」病範疇。消為欲飲的意思,渴為口乾。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為特徵的病證。消渴之名源於《內經》。根據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又有消癉、膈消、肺消等不同病名。宋代醫學家又把口渴多飲的稱為「上消」;消谷善飢的稱為「中消」;口渴多尿,甚至小便混濁如脂膏的稱為「下消」。關於防治,唐代醫家孫思邈用食物療法治療消渴,主張「節製鹹食和米面」;隋·巢元方提倡體育療法,宜「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歷代古籍還載有以動物胰腺治消渴的食療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