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肺癌患者——正念減壓

「正念」這個概念最初源於佛教禪修,是從坐禪、冥想、參悟等發展而來,最早的文獻出處,來自佛教《四念住經》,它在二千六百年前被佛陀第一次正式介紹,是原始佛教中最核心的禪法。有時正念也被稱為「觀禪」或「內觀禪」。是一種自我調節的精神訓練法。在這種精神訓練中,強調的是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關注、覺察當下的一切,而對當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斷、任何分析、任何反應,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

我們可以把修習正念當作清明生活的藝術,不必皈依佛教、也不必成為禪修者,學會以接納的態度對此刻的體驗保持覺察,這種對當下的專註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生命只在一個又一個的當下展開。

「正念」對於人們的心理問題具有很好的疏通作用,能幫助我們從這種慣性又無知無覺的昏睡狀態清醒過來,從而能觸及生活裡自覺與不自覺的所有可能性。因此,在現代心理學中,正念被發展成為了一種系統的心理療法,即正念療法。

眾所周知,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常常是個體的心理、生理、社會因素多層次互動作用的結果。一個醫生的眼裡,不只有疾病本身,還有此病者為何生這個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即是個案的概念化。正念作為一種心理上的治療技術,在很多心理障礙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已經被證明,包括抑鬱、焦慮、失眠、慢性疼痛等。正念通過幫助患者學會與疾病、疼痛相處,學會在過去和未來的間隙,投入當下,把從練習中獲得的態度和體驗,融入生活,並對身心的療愈帶來積極的影響。

我們知道,對於肺癌患者而言,不論是處於疾病的哪個階段,面對不同的治療方式,如手術、放療、化療的治療過程中,個體都要經歷身體、精神和心理上的多重挑戰。即便是在康復階段,心理上也要承受較大的壓力:既擔心腫瘤未能徹底清除,又擔心隨時會有複發的可能;疾病讓原有的生活軌道發生了改變,對工作、家庭、人際交往等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衝擊和影響。病前病後生活的落差越大,對病人心理上的影響也越大,而這些影響,會減少患者對生活的掌控感,內在的安全感不復存在。因此,大部分患者在生病期間常會伴隨焦慮、易激惹、抑鬱、失眠,甚至絕望等負面情緒。

肺癌患者該如何以更大的智慧和力量來面對這份挑戰,讓因失控感帶來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呢?這裡介紹正念療法中的「三分鐘呼吸太空」的冥想技術,可以嘗試從日常康復的練習開始,慢慢地應用到因治療而帶來的痛苦減輕中去。

靜坐呼吸

這個練習只需1~5分鐘,取決於你有多少時間,你可以在被各種念頭肆虐的不平靜時去練習,或者在迷失中想要和當下連接的時刻運用,讓自己回歸內在的平靜。

把腳平放在地面上,後背挺直坐下。閉上雙眼或只是向下望著前面不遠的地方,不用聚焦在任何特別的東西上。(也可以站著或躺下)

把覺察帶到你的身體上,並接受你所發現的任何感覺。可能是後背的緊張,可能是胸部的不適感,可能是有些焦慮,可能是擔心著過去或將來發生的什麼。

把覺察帶到呼吸的感覺上,集中注意在鼻尖、胸腔或腹部,任何你感覺呼吸最強烈的地方。深深地吸氣、緩緩地呼,感覺到空氣流動到呼吸系統的每一個部位,吸氣時腹部微微隆起,呼氣時腹部緩緩內收。至少持續三次完整的吸入和呼出,如果你願意可以繼續更長的時間。當你走神的時候,放下那些念頭,溫柔地把注意帶回到呼吸上。

和呼吸保持連接,將覺察範圍逐漸擴展到整個身體,對呼吸覺察的同時,保持對身體的覺察。

增加聲音和聽覺的體驗,繼續擴展覺察範圍。僅僅隻注意聲音的出現和消失,不作評判。

慢慢地睜開眼睛、環顧四周,把覺察帶入接下來你所看、所想、所感、所說或所做的事情中去。

你可以藉助舒緩的輕音樂或者正念冥想音頻來更好地進行呼吸靜坐的練習,經常練習,會讓你學會與當下保持連接,增強覺知此時此地的意識能力。當我們決定不再要求喜歡的事情發生,而是開始喜歡正在發生的事情時,我們會感受到接納的力量,也能更好地活在當下。

當下,你身心中,有什麼想法或者感受正在發生?或許忘記了,但不要緊,認識和接受目前這種狀態,僅僅了解它,不要評判它,如其所是的輕輕接觸它,你的正念或許正在開始。一種新的生命視角會漸漸為你打開。

延伸閱讀:

肺部磨玻璃結節《小於8毫米》的困惑----開不開刀之辯論大賽

部分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