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的情緒在對你說: 「請看見我」

成為你自己的知心人的第一步,是,成為你自己情緒的知心人。

1 你經常出現的情緒裡,藏著你最初的痛

生而為人,情緒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它與我們息息相伴,就像色彩,讓我們的生活和生命多了很多味道。

但是,遺憾的是,對於情緒,我們自身的組成部分,好多人卻對它很陌生,或者很恐懼。

這是因為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太多時候似乎總是帶有一種非理性的力量。

它常常讓我們失去控制,像海嘯一樣,席捲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沒有安全感。

在一定程度上,情緒會帶來痛苦。而所有的痛苦,都來源於我們不願意麵對真實的自己。

比如,生活中有些人是容易憤怒的人,你會發現他們經常因為一些小事情就讓自己陷入到憤怒之中。

  • 同事誤傷了自己

  • 買了雙鞋不太合腳又退不了款

  • 吃了一個難吃的水果

  • 顧問師不符合設想,沒有達到其想像的目標

這些日常中不如意的小事,往往都能讓這些人勃然大怒,甚至一瞬間變的脾氣暴躁。

我們說進入「暴怒」狀態,這樣的暴怒狀態經常會讓血壓升高,心跳加速,腎上腺素飆升等等。

在對很多易怒的人的顧問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些憤怒的人的背後深藏著的是無力感。

而這種無力感來自兩個方面:

全能感,即認為世界上的事情都應該如我所願。

自己停留在一個想像世界中,那麼當現實不符合想像時,他們就會很受挫,就會憤怒,覺得「怎麼可以這樣?」

無用無能感,則指向自己,恨自己沒用,也有時會轉化為對別人的恨,所謂泄憤。

這種「無用無能感」,往往來源於早年養育者對我們幼小的自己的投射,這些早年養育者對自己的孩子有著不切實際的誇大要求,又會發現自己孩子做不到。

這時貶低孩子,認為孩子很差,無用,無能,就成了必然之路。

遺憾的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認同了這個投射,他們時時刻刻代替父母對自己進行著攻擊。

這樣的人,因為接受了太多的貶低,好比心靈上插著一把刀,憤怒是他們緩解痛苦的一種方式。

不論是哪種人,我們扒開憤怒背後的表皮,總是會看到一個血淋淋的真相——它叫無力。

播放GIF

而這種無力此時正是你心理的一部分,憤怒不過是它的掩飾。

如果你不願意直面這種無力,處理這種無力,憤怒就會繼續循環發生下去。

也因此,痛苦會繼續。

情緒不過是你真實內心的提醒,它一遍遍的呼喚你,來面對我!來面對我!

畢竟真實的自己害怕和你的頭腦失去連接,如同早年,孩子渴望被媽媽看見!他一萬次的喊:


「媽媽,看見我!媽媽,看見我!」

2容易被我們歪曲的情緒

情緒如此重要,但人們卻容易在心理上對情緒進行歪曲,不讓其自由自在準確的表達。

常見的歪曲情緒的方式有:

1、反向形成

如我上文說的憤怒的例子。

憤怒的背後是無力,可是通常我們看到的陷入中的憤怒人,都是特別有力的可怕的。

似乎有一種不可受控的非理性的力量,這正是對無力的反向形成。

通過這種反向形成,當事人暫時保護了自己,維護了自己的自尊、自我的完整性,但是卻因此失去了往前成長的機會。

使用這種自我保護策略的人,情緒可能會不停的出現,以提醒它要與真實的自己鏈接,提醒它要去面對真實的自我,不要在這裡自欺欺人。

但是一般情況下,當事人會選擇繼續自欺欺人下去,繼續憤怒下去,表現為我們平常所說的個性特徵

——「他脾氣暴躁,很容易憤怒,沒事別惹。

播放GIF

2、隔離

隔離就是人為的躲開很多不良事件引發的情緒,不去面對它,並且強迫自己多去感受自己想感受的情緒。

比如,有的人戀愛分手,內心悲傷難過,但是當事人不願意讓自己體驗這種悲傷。

在理智上一遍遍的告訴自己「分手是他的損失,我這麼好的人總會遇到更好的人的』,從而強迫自己不去體驗悲傷的感覺。

這常見於一些個性驕傲的人。

但是人為強迫自己不去想悲傷的,負能量的,不好感受的人或事,並不會讓這種事件帶來的負能量消失。

往往只會讓這個低能量的時間延長,或者讓自己陷入到一種表面上強大精神,身體或情感卻很消沉的狀態。

總是強迫自己堅強的人對此應該有比較深的體驗,越是堅強的人,有時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可以痛苦的肩頭。

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這句舒婷的詩,這類人大概最有感觸。

但是與其讓自己打開自己的心扉,不如自己去嘗試面對真實的自己。

面對那些試圖逃避的悲傷、難過、痛苦,讓這些能量自然的流淌出來。

因為喪失需要哀悼,這是一個自然的生物體過程,就像有時我們需要哭泣,阻礙這個過程,只會讓自己卡在這裡,變的無力。

在面對離婚分手、重大親人的去世等一些不幸事件時,我們尤其需要去自然的釋放我們的負面情感。

完成喪失—哀悼的過程,而不是把它們隔離起來。

播放GIF

3、理智化

今天談的是情緒,但現實中有的人超理智,好像似乎沒有情緒。

顧問室裡經常發生的一些現象是:

  • 有的人在訴說痛苦的時候,笑意盈盈。

  • 有的人在表達自己的不幸經歷時,感覺冷靜的像旁觀者。

  • 有的人在說悲傷,但是你在語調裡感受不到他絲毫的悲傷。

這樣的人給你一種感覺,似乎他表述的內容和他的體驗是脫節的,或者說,他的體驗是不存在的。

因而他的表述顯得異常空洞,你感覺你抓不到他這個人,你只聽到了一些詞語。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這些人在處理自己的這些心理事件時:

意識層面上把這些事件攜帶的情感內容抹去了,情感被壓抑到潛意識裡了,意識層面隻保留了理性的部分。

這種情況存在的原因,往往是因為這些情感內容可能太痛苦,太難以面對,只能被壓抑到潛意識裡去,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當前的痛苦。

這樣的痛苦可以有:


「不被愛的痛苦」

「被傷害的痛苦」

「我好的痛苦」

但是這些情感並不會消失,被壓抑的情感會通過夢境、口誤及一些其它非理性行為表現出來。

所以,多去觀察自己的夢,也是了解自己真實自我的一個途徑。

播放GIF

3與情緒鏈接,恢復失聯的人性

既然情緒是會被歪曲或者壓抑的,所以與真實的情緒建立連接,就是在與真實的自我建立連接。

還是拿憤怒這種情緒舉例。

除了我在第一段中列舉的容易憤怒的人,還有一種與憤怒有關的人是「喪失了憤怒能力的人」。

確切的說,這是一種喪失了對別人憤怒能力的人。

喪失了對別人憤怒能力的人,毫無疑問,是採用了隔離或者理智化的防禦手段,以讓自己不陷入憤怒狀態或不體驗憤怒情緒的人。

經常陷入到憤怒,會影響身心健康,但無法讓自己憤怒,則意味著可能身心已經失調。

憤怒是一種正常的人類情感,喜怒哀懼是人類最基本的四種情緒,也就是天生就具備的,嬰兒生下來就有的。

所以當一個人喪失了憤怒的能力的時候,意味著什麼?

假如人是一個國家,憤怒就好比守護這個國家的軍隊、大炮、坦克 、飛機等武裝力量,它是一個捍衛領土保護自己的東西。

一個喪失憤怒的人,就是一個喪失了這種自我保護,維護自己,捍衛自己能力的人。

播放GIF

什麼樣的人會喪失這種天然的能力?

長期處於,

  • 自我邊界被侵犯

  • 遭受攻擊

  • 自尊被破壞

  • 心理上遭受控制

這樣的人,就會喪失這種能力。

比如很多從小在情感貶低、虐待和暴力長大的孩子,習慣了被養育者攻擊。

逐漸變的向攻擊者認同,認為自己就是很差,逐漸喪失了生物本能的判斷能力。

喪失了身體判斷好壞的天然感覺能力,情感上本能的憤怒能力,漸漸就變的無法憤怒了。

有的養育者每次把孩子教訓哭後,會額外說一句,不準哭,或不準頂嘴,


「還敢反駁,還敢頂嘴??」

或者在孩子不服憤怒後,引來更大的暴力,漸漸的,這個孩子就不敢憤怒了。

缺乏憤怒,會讓一個人失去守護自己邊界的能力,在淪為人際剝削和遭受人際侵犯後,分不清到底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別人的問題。

他們往往過於承擔,過於自責,經常陷入對他人討好的境地。

但是在背地裡,他們又對自己常常有強大的憤怒。

無法對別人正常攻擊的人,對自己的攻擊一般都很強。

此時看到自己對自己的這種攻擊,這種憤怒,去理清楚問題的根源。

可以幫助自己重塑邊界,重建維護自己的能力,也即恢復敢於對別人憤怒的能力。

這是一個找回自己,做回自己,恢復基本人性的過程。

播放GIF

4做情緒的知心人,做自己的知心人

越了解情緒,你就會發現情緒簡直是一個寶藏。

那裡有著不同於語言文字理智的體驗,也有著跟理性截然不同的體驗,那是另一個奇妙的世界。

而你,還可能不願意去識別這個世界,去探索這個世界,去好好了解這個世界,並嘗試從這個世界裡獲取不一樣的財富。

情緒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我們常說的內在小孩就隱藏在這裡面。

因此,在情緒裡,隱藏著我們最本真的自己。

而我們常說的理性,其實更多是來自於最初父母的教化,社會的教化,是內化的外在規則。

一個不願意觸碰自己的情緒,不願意探索自己情緒的人,往往也意味著這是一個不願意了解自己。

不願意探索自己的人,意味著他寧願選擇欺騙和虛假的對待自己,也不願意去面對真實的自己的人。

一個人不願意去了解真實的自己,就如同早年的媽媽並不願意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樣。

那麼這樣的媽媽對自己孩子的愛必然處在想當然的階段,她並不懂得真正的如何才能真正愛護到自己的孩子。

同理,一個不願意麵對真實自己的人,往往對自己的愛可能也並非是有效的愛,有時,甚至是自己對自己的虐待。

但是,他自己還渾然不知。

播放GIF

對自己情緒不理解的人,也很難去理解別人的情緒。

因此,他們給別人的愛,也容易停留在想當然的階段。

這樣的人在人際互動中,很難真正體會到別人的真實感受,也自然作出真正貼合別人心意的行為。

古人有詩說「萬兩黃金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這句出自《紅樓夢》林黛玉的話未免悲觀了一點。

更確切的說,如果我們眼睛總盯著別人,期待別人來知心,這確實比萬兩黃金還難求。

但是換一個角度,樂觀的說,如果我們嘗試去理解探索我們自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知心人

更靠譜的說,人要先成為自己的知心人,別人才有更大概率成為你的知心人。

假如你自己都欺騙自己,把自己搞得雲裡霧裡,那別人只會被你自身設定的迷宮困住,又怎麼可能理解你呢?

而成為你自己的知心人的第一步,是,成為你自己情緒的知心人。

了解情緒,了解你真實的自己。

你經常被什麼情緒困擾?

你覺得它在對你說什麼?

三點一彎鉤專欄作者:達芙妮,心理學碩士,心理顧問師,心理專欄作家,青年詩人和小說家,人道主義踐行者。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