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五穀雜糧的正確吃法,你吃對了嗎?

人吃五穀雜糧的歷史已經有幾千多年,大家都知道,吃雜糧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好處。所以,在這炎炎夏日,想要身體健康,可不能隻吃精糧,精糧恰當搭配雜糧食用,對身體更有益處。

這15種雜糧功效多

小米能益腎和胃、除熱補虛、安神健胃。小米所含豐富的色氨酸,可輕鬆被人吸收,是很好的安眠健胃食品。

高粱能溫中澀腸、止霍亂、利小便、健脾益中、補氣清胃,對小孩消化不良、大人脾胃氣虛有顯著改善。

薏米能夠清熱強身、健脾補肺,適合腳氣病、浮腫者食用,也可改善粉刺及皮膚粗糙等現象。

芡實能健脾胃,使人耳聰目明,美化肌膚,防老抗衰。

蕎麥能益氣力、開胃寬腸、清熱解毒,在醫學臨床上被用於防治高血壓、腦中風、動脈硬化、腎炎等疾病。

黃豆能夠健脾開中、潤燥消水、寬中益氣、清熱散血,能預防改善女性更年期癥狀等。

燕麥能夠補脾益腎、止血消腫、補虛強體。其所含的亞油酸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維持身體血糖穩定有很好的效果。

糙米

糙米能幫助消化,比白米更容易消化吸收,更適合嬰兒和糖尿病以及想保持苗條身材的人食用。

黑豆性味甘平,有補腎強身、養血除煩的功效,適量食用黑豆,對糖尿病、視力下降、鬚髮早白有很好的療效。

黑米是糯米中的珍貴品種,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理想的膳食調養品,也是營養價值極高的滋補品。

蕃薯是低熱量、低脂肪的食品,但是蕃薯不可一次食用過多,否則會出現燒心、肚脹排氣等癥狀。另外,糖尿病人、胃潰瘍和胃酸過多的人不宜食用蕃薯。

綠豆具有明目降壓、潤喉止渴的作用,對消除中暑、食物中毒與小便不利等症有益。

菜豆

菜豆是一種難得的高鉀、高鎂、低鈉食品,尤其適合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脂、低血鉀症和忌鹽患者食用。

豇豆具有理中益氣、健胃補腎、和五臟、調顏養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解毒的功效。主治嘔吐、痢疾、尿頻等症。

扁豆的含鐵量是其他豆類的兩倍,另外,其含有的維生素B和葉酸,對孕期女性非常重要,可以降低胎兒畸形率。

播放GIF

雜糧雖好,但別過量食用

吃雜糧本來是件有益於健康的事,但大家一定要注意,雜糧千萬不要過量食用!這是因為,雜糧含有的植物蛋白較多,這些蛋白質到人體當中會變成氨基酸。但人體所需氨基酸的比例與雜糧能提供的氨基酸的比例不同,所以有些氨基酸人體就不能利用。

這些多餘的氨基酸則需要從腎臟排出,不但會增加腎臟負擔,而且食用過多的豆類雜糧,還有可能會導致尿酸升高。

那麼,雜糧多吃是多少合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每天攝入全穀物和雜豆類 50~150 克,薯類 50~100 克。因此,粗雜糧佔全部主食的 1/3 ~1/2,是推薦的。

雜糧怎麼吃最好

除了小米之外,多數雜糧種皮緊密,吸水速度很慢,用電鍋很難煮軟,而那些硬邦邦的糧食粒,可不是每個人的胃腸都能扛得住的。

多年來,我們的腸胃更習慣於食入精糧,因此,吃雜糧時最好逐漸加量,比較聰明的方法是雜糧和白米搭配吃。

可以嘗試從10%~20%的比例開始,等身體適應了,再逐漸增加雜糧比例,對沒有糖尿病的人來說,精、雜糧各一半的比例最佳,不必追求純雜糧飯。

對大部分消化能力弱的人來說,不妨先放糙米、小米、燕麥片,別上來就加豆子。

雜糧飯要煮軟的話,通常需要加入1.5~2.0倍的水,這樣可以讓澱粉更容易糊化變軟,口感就會柔軟一些。

雜糧飯剛出鍋的時候,還是柔軟可口的。但不少雜糧中所含的直鏈澱粉比較多,冷了之後就會變得越來越硬,不好消化,吃了容易產氣脹肚。

在煮雜糧飯的時候,加一點糯米、棗肉、葡萄乾等配料,能讓雜糧飯更美味,還能引入水果中的鉀、鎂、果膠等有益成分。

粗糧雜糧中的膳食纖維是把雙刃劍,它有助於三高群體控制血糖血脂,預防肥胖。但過多的纖維,同樣會對腸胃功能比較差的人造成負擔。

因此已經有胃潰瘍、胃動力不足的朋友,特別是一些體弱的中老年人和兒童,一定慎吃雜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