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怪不得濕氣越來越嚴重,紅豆薏米粥中加入這一物,濕氣一排再排!

「濕氣是萬病之源」,小肚子大、虛胖、頭暈乏力、宮寒、面部出油、失眠多夢等都是濕氣重所致。

很多人都知道用紅豆薏米粥可以祛濕,但是方法用錯了可能會導致問題更加嚴重!

為什麼一直喝紅豆薏米粥,濕氣還是那麼重?

錯誤1:紅豆用錯了

紅豆薏米粥中的紅豆是指赤小豆,因為二者有相似,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赤小豆才有利水祛濕的功效。

錯誤2:薏米用錯了

薏米是消暑利濕的重要食材,但是它的寒性太重,容易傷脾,熬粥之前可以先把薏米炒一下,減輕其寒性。

錯誤3:煮法錯了

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很難煮爛的食材,可以先用水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再用來熬粥,可以把營養都煮出來。

如何才能有效地去除濕氣呢?

芡實——健脾很重要

脾,主管著我們體內水濕的運化,濕氣過重則會加重脾的負擔,導致脾虛,脾虛又會導致水濕運化不利,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因此,祛濕健脾需得同步進行。

在熬煮紅豆薏米粥時,加入適量的芡實,可以達到健脾祛濕的效果。

注意:腎臟性水腫、心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以及肥胖症等病症患者不宜食用紅豆薏米芡實粥。

中醫有專方,健脾胃、去濕氣!

由桂圓、砂仁、茯苓、艾絨、茴香、白朮、乾薑、龍涎香等十幾種中藥材凝練而成的「百 香 預 濕」曾多次在《中醫雜談》提到,受到廣大中醫專家的一致認可。

使用起來也非常簡單,晚上睡覺前在肚臍(神闕穴)處貼一片,早上起床撕掉即可。

護住寒濕入體的3大通道

1、大椎穴

大椎穴是全身陽氣的交匯處,

濕氣從大椎穴進入容易導致肩頸酸痛、頸椎病、肩周炎、頭暈頭痛、失眠多夢等,

艾灸或按摩大椎穴,可達到調節全身陽氣的目的。

3、神闕穴

神闕穴是人體任脈的要穴,

濕氣從神闕穴進入,容易導致各種婦科疾病,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痛經、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等,

晚上睡覺前可以在肚臍處貼一片百香 預 濕,事半功倍。

4、湧泉穴

湧泉穴是神經的第一個穴位,

濕氣從湧泉穴進入,容易引起關節酸痛、風濕、關節炎等癥狀,

可以經常按摩湧泉穴,達到祛濕排毒的目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