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任性”出走的8年後,中國版谷歌仍是紙上談兵

文 | 顏璿

來源 | 智能相對論(ID:aixdlun)

自2010年谷歌伺服器遷出中國後,多年來,關於谷歌重回中國的聲音不絕於耳。而谷歌也一直懷揣著重回中國的夢想——今年8月,谷歌被曝出正在為中國用戶打造一個定製版搜索引擎,項目代號“蜻蜓”,這個項目早在2017年初就開始了,不僅如此,谷歌還開發了兩版訂製的安卓App,名字分別為“Maotai”和“Longfei”。

然而,谷歌內部對“蜻蜓項目”卻存在著激烈的分歧。直到近期,多個外媒透露,谷歌在輿論壓力下關閉了該項目的整體數據來源,內部投注的資源也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

事實證明,任性出走的八年後,谷歌重回中國仍是遙遙無期。

8年前,谷歌不想了解

不得不說,谷歌在2010年退出中國之際,是帶著傲慢與偏見的。這從谷歌服務中國的的幾年裡可見一斑。

2009年,《天天向上》邀請了包括李開複在內的谷歌中國團隊錄製節目,這期節目為谷歌帶來了很好的宣傳效果,李開複在知乎的問答中也提及到,這一期推廣中國谷歌的節目,幾乎刷爆了谷歌的伺服器。

這個回答中令人怎舌的是,一檔剛剛興起的衛視綜藝就能讓谷歌的伺服器不堪重負,可見谷歌不僅高估了自己,還低估了中國十億級人口基數的搜索需求。

谷歌不僅沒有將中國市場當作重點,還對中國抱有一定的偏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在谷歌搜索欄中輸入“Chinese”,下方聯想區域內,首行出現的總是“Chinese people eatbabies”。2016年,錯誤的聯想搜索項經過美籍華人維權社團7年抗議後才最終被谷歌刪除。

圖片來源:銀杏財經微信公眾號

在谷歌離場的這些年裡,“遭遇國內嚴格的審查”成為其神化的借口,事實上,谷歌在審查事件中並非弱勢方,而是“屢教不改”的過錯方。

美國科技作家史蒂文.勒維在其出版的《谷歌內幕:谷歌的所思、所為和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中揭露了谷歌搜索建議內容在中國的不堪之處,“中國官方發現令其不安的內容,搜索建議提供的一些內容與色情有關。李開複以及其Google中國的其他高管被召集到北京一家賓館……中方代表登錄Google.cn,鍵入有關乳房的粗俗詞。Google搜索建議提供的鏈接中顯示的有裸照等內容。這位官員輸入“兒子”,Google搜索建議中的一條就是“兒子母親不正當關係”。這一關鍵詞對應的搜索結果中都毫無疑問是色情內容。”

這一事件發生在2009年,而早在中國審查事件的兩年前,知名部落格月光就曾指出谷歌搜索建議的“低俗內容“。兩年的時間,谷歌從未重視過這一問題。

“依然想服務中國用戶”

蜻蜓項目終止後,谷歌在發給美國媒體CNBC的郵件中表示,“依然想服務中國用戶”,然而,丟失了了解中國用戶的數據管道,就意味著谷歌失去了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谷歌的業務拓展也越發艱難。

1、谷歌廣告業務遭遇外界圍剿,廣告市場愈發困難。

本質上,谷歌還是一個廣告公司,追逐商業利益是必要之舉,而亞馬遜、微軟、Facebook對廣告市場的虎視眈眈則讓谷歌感受到了威脅,有數據顯示,在2020年,亞馬遜的廣告在市場中的佔比份額至少達到4.5%,而且仍將快速增長,又因為亞馬遜是電商平台,其廣告的購買力也遠超谷歌。

目前,亞馬遜已經超越谷歌,成為頂級產品搜索終端,谷歌的另一個競爭對手Facebook,也通過其應用內的原生展示廣告佔據了線上廣告的主導地位。

當你在線上購物時會選擇哪個平台搜索產品(注:18到29歲之間的人群成為從谷歌轉向亞馬遜的主導群體)。

圖片來源:公眾號 譯指禪

谷歌旗下的另一個核心平台YouTube,即使每個月已注冊訪問用戶數量穩定在18億以上,在廣告業務上也無利可圖,研究人員發現,平均只有0.06%的影片觀看者會點擊橫幅廣告,其中有大約50%的人是偶然點擊。

2、用戶(銷售)增長的商業模式決定了谷歌必須擁抱中國。

廣告市場前景堪憂,谷歌不得不開拓新的市場。Facebook、蘋果、谷歌的商業模式都是用戶(銷售)增長模式,中國這個市場或成為這幾家公司未來發展的決定因素——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中國的移動互聯網行業也迎來了新的增長,中國網民人數已經佔到總人口的一半以上,移動數據流量消費同比上升162%。

圖片來源:中國產業資訊網

對谷歌而言,中國的廣告市場更是一塊“香餑餑”。在eMarketer最新的全球廣告投入數據報告中指出,2016年全球媒介廣告投入將從2015年的5780億美元增長達到6150億美元,其中數字廣告投入為1980億美元。在這之中,2016年中國媒介廣告投入相比2015年將增長14%,數字廣告增長28%,高於美國、日本、德國和英國。

然而,谷歌在中國媒介廣告市場的作用卻十分有限,一方面,谷歌只能充當對中國媒體廣告業務不熟悉的外企進入中國的廣告通道;另一方面,中國企業進入海外市場時,可以選擇谷歌在國外進行宣傳。

但不管是哪個方式,谷歌都賺不到更多用戶的錢。

8年後,谷歌不能了解

識時務者為俊傑,谷歌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與中國市場的關係。然而,在經歷了各種負面事件後,谷歌的中國路線愈加坎坷。中國市場8年的空白,新一代國內互聯網用戶對於谷歌的產品和技術實力已經沒有了直觀認識,谷歌已經缺失了把握中國用戶習慣、偏好的本土化能力。

1.谷歌的完美“人設”正在逐漸崩塌。壟斷、隱私、性騷擾、軍事AI項目等問題,讓谷歌經營了許久的完美形象趨於破滅,而將價值觀“不作惡”修改成“做正確的事”,更是讓外界開始懷疑谷歌的價值導向。

另外,谷歌用於“市場調查”的“蜻蜓項目”被意外曝光,1400名谷歌員工簽署了聯名信,譴責蜻蜓項目的進行引發了道德和倫理問題,關於隱私的爭議也導致谷歌內部“裂上加裂”。即使該項目迫於裡外輿論壓力宣告停止,也不能挽回谷歌落入塵土的形象,畢竟種種跡象表明,終止該計劃並非是谷歌的本意。

2.谷歌AI技術難以成為絕對優勢。一方面,谷歌的AI實力的確很強,也曾推出過一些很酷炫的AI產品,但這些產品要麽不具有落地能力,要麽就是後續商業化困難。 以谷歌眼鏡為例,谷歌眼鏡在2015年就推出產品舞台,雖然現在換了個新馬甲“Google GlassEnterprise Edition 2”,但其具體能力也有待商榷。另一個案例則是谷歌智能手機,擁有安卓系統的谷歌,卻怎麽也造不出一款堪比蘋果的手機。

另一方面,中國互聯網企業的AI實力已經越來越強大,在產品上的體現則是更加本土化和智能化。從技術層面看,谷歌退出中國的這段空白期內,國內企業已經完成了諸多的技術積累,中國本土的技術和互聯網品牌已經崛起,甚至於,國內企業的技術實力已經能夠向海外市場伸出觸角。

結論:

谷歌重回中國的種種試探,於谷歌而言都是一個雙輸的鬧劇,一方面,谷歌口碑下滑,其隱私保護的問題再成輿論焦點,另一方面,蜻蜓項目終止,谷歌苦苦難覓進入中國的管道,如何拓寬業務邊界這個難題,依舊橫亙在谷歌面前。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完】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這口井,評出鹹淡,講出黑白,道出vb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能駕駛、AI+硬體、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後的芯片、算法、人機互動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