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寒氣,它專挑「軟柿子」捏!牢記身體這5個部位,防寒保暖的穴位

寒氣其實也是一個欺軟怕硬的家化,致病專挑「軟柿子」捏,它們通常會先尋找人體最容易入侵的部位,找到之後就大舉進攻,並且在那裡安營紮寨,為非作歹。所以我們與其等寒氣入侵到人體以後,再費盡心思地去驅除它,不如事先做好準備,從源頭上切斷寒氣進入我們體內的通道。

一般來講,頭部、背部、頸前部、臍腹部及足部是人體的5大薄弱地帶,都是寒氣入侵的主要部位。

1.頭部。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體內陽氣最容易從頭部走散掉,就如同熱水瓶不蓋塞子一樣。所以,即便是夏季如果人們不重視頭部的保暖,導致陽氣散失,就會使寒邪入侵,很容易引發感冒、頭痛、鼻炎等病患。因此,夏季「冷氣機病」流行,保證頭部的溫暖十分重要。

禦寒穴位:頭頂部的 百會穴。每次按摩10-15分鐘即可,艾條灸不宜過久,5分鐘即可。

2.頸前部。頸前部是指頭頸的前下部分,上面相當於男性的喉結,下至胸骨的上緣,時髦女性所穿的低領衫所暴露的就是這個部位。這個部位受寒風一吹,不只是頸肩部,包括全身皮膚的小血管都會收縮,如果長時間這樣受寒,人體的抵抗能力就會有所下降。還是那句話,夏季看似炎熱,但冷氣機和電風扇的風濕無法抵抗的,只有自己多注意關鍵部位的禦寒。

禦寒方法:當屬祛除風邪的—風池穴。每次按摩10-15分鐘即可,療效明顯。

3.背部。背部在中醫中稱「背為陽」,又是「陽脈之海」,是督脈經絡循行的主乾,主管人體一身的陽氣。如果背部保暖不好,就會讓風寒之邪從背部經絡上的諸多穴位侵入人體,損傷陽氣,使陰陽平衡受到破壞,人體免疫功能就會下降,抗病能力也會減弱,誘發許多病患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舊病複發。

禦寒方法:背部禦寒的穴位。當屬督脈(又名陽脈之海)上的:至陽穴。 每次按摩15分鐘以上,或者艾灸10分鐘。

4.臍腹部。臍腹部主要是指上腹部,它是上到胸骨劍突、下至臍孔下三指的一片廣大區域,這也是時的年輕女性穿著露臍裝所暴露的部位。這個部位一旦受寒,極容易發生胃痛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這個部位面積較大大,皮膚血管分布較密,體表散熱迅速。在受寒後,腹腔內的血管會立即收縮,甚至還會引起胃的強烈收縮而發生劇痛,持續時間稍久,就可能會引發不同的疾病,因此,不管是穿衣還是夜晚睡覺,都要注意臍腹部的保暖。(此部分的保暖肯定是最重要的).

腹部的禦寒穴位:任脈的常用保健穴位-關元穴。 該穴位用艾條灸最好,10分鐘即可。按摩需要久一點,平均20分鐘。

5.足部。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對頭而言屬陰,陽氣偏少。而且雙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不足,長時間下垂,血液迴流循環不暢。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很差,容易發冷。腳一且受涼,便會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縮,使人體的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隱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乘機大量繁殖,使人發生感冒,或使氣管炎、哮喘、腸病、關節炎、痛經、腰腿痛等舊病複發。因此,在冬季人們應該保持鞋襪溫暖乾燥,並經常洗曬。

平時要多走動以促進足部血液循環。臨睡前用熱水洗腳後,以手掌按摩足心湧泉穴10分鐘。在夏季,要改掉貪圖一時涼快而用涼水沖腳的不良習慣。

總結:經常看養生君的文章會發現,比如湧泉穴、關元穴、足三裡穴等經常見到,確實,它們是臨床十分常用的穴位,可以治療各類疾病。因此,大家一定要牢記這些常見的中醫養生穴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