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寒從腳起,熱從頭散「,冬天養成這兩個小習慣保安康

《內經》雲:「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因此,冬季防寒養生尤為重要。冬季禦寒傷身,當著重保護頭腳。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人體的陽氣具有溫養功能,最易從頭部發散。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應當注重頭部的保暖。為了減少體熱的散失,應戴一頂合適的帽子,特別在外出時更需要。正如俗話所說:「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否則,頭部暴露受寒冷侵襲,血管收縮,神經痙攣,肌肉緊張,很容易引發傷風感冒、頭痛鼻塞、牙痛、面癱、三叉神經痛、胃腸病複發,甚至更為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也常發生。

熱從頭散,寒從腳起。寒冷的冬季,人體最先感到冷的是腳。腳對頭而言屬陰,故陽氣偏少,易受寒邪侵襲。腳受涼後,不僅易生凍瘡、皸裂,還會自下而上,侵襲人體肺部,釀致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功能下降,從而誘發感冒、扁桃體炎,或使氣管炎、哮喘、關節炎等舊病急性複發。因此,冬季要保持鞋襪乾燥溫暖,並常換洗曬;少坐多走,促進血流通暢;腳汗多的人,鞋內最好放鞋墊,並經常更換,以保持鞋內乾燥和暖和;臨睡前用溫熱水泡腳以增強養生之功效。

從中醫的病理學來看,熱為陽邪,寒為陰邪。頭熱為陽邪,火熱有炎灼向上的特性,故火熱之邪侵犯人體,其癥狀多表現在人體上部。如風熱上壅可見頭痛、頭暈、面紅、目赤。腳寒為陰邪,寒性凝滯,寒邪具有凝結、阻滯不通的特性,故寒邪侵犯人體往往會使經脈氣血凝結、阻滯,從而出現各種疼痛的癥狀。寒邪侵犯人體,則可見脘腹冷痛,甚或下肢厥冷。冬天要暖頭溫腳,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後,早睡晚起,必待陽光。去寒就溫,無泄肌膚。中醫認為出汗是陰精和陽氣協調作用的產物。冬天天地氣閉,血氣伏藏,出汗會發泄陽氣,容易造成老年人的骨質疏鬆、腎氣受損。所以不應出汗,而要養精蓄銳,使陽氣內藏。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和溫暖,失去它萬物無法生存。

總之,四季養生,冬天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內經》雲:「正氣記憶體,邪不可乾,邪之所腠,其氣必虛。」冬天起居調養切記「養藏」。使人體陰陽平衡,百病無虞,此為中醫養生之道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