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湯臣倍健再遭遇「黑天鵝」?產品含量摻水,行業暴利能持久?

近日,湯臣倍健的補鈣產品的鈣含量被發現低於標註值,儘管公司已做出了澄清,但是對於其中的貓膩有人提出了質疑。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因產品問題遭到曝光了,近年來湯臣倍健不斷併購擴張,銷售費用不斷增長的同時,研發費用卻在遞減,公司是否應該給予產品品質更多的重視?

保健品的退潮還在繼續,這次輪到了因產品品質被推上頭條的湯臣倍健。


10月17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對目前市面上的30款補鈣產品發布了一份比較實驗結果報告,報告顯示,各類補鈣產品的含鈣量大相徑庭。其中,湯臣倍健的一款液體鈣膠囊的含鈣量為22.7g/100g,低於標註值的25g/100g。


一周後,湯臣倍健在其公眾號上回應了外界關於「補鈣產品鈣含量低於標準含量」的質疑,公司表示,國家批準的品質標準鈣含量為18.75-31.25g/100g,符合產品品質要求。

不過,也有人對此提出了質疑,認為不管產品含量是否符合批準的品質標準,標示值與實測值不符,讓消費者為低於標示值鈣含量的產品買單,影響了消費者的知情權,相當於是讓消費者多花了錢。


產品問題曾被多次曝光


與多數中藥保健品時常陷入輿論漩渦類似,湯臣倍健的「黑歷史」並不在少數。

2012年3月,新華社發文稱湯臣倍健螺旋藻鉛含量超標100%,該事件引起各界廣泛關注。而據當時養殖基地人士透露,鉛超標的原因可能與公司採購了不合格的質料引發的。

2012年11月,有消費者在購買湯臣倍健3瓶十二籃左旋肉鹼片後,發現該產品的生產許可證號與湯臣倍健生產的其他同類產品的生產許可證號相同,由於一個產品只能由一個許可證號,便質疑該產品涉嫌無證生產。2014年4月,湯臣倍健旗下產品十二籃左旋肉鹼片因不在公司生產許可證範圍內,被法院認定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產品,並被處以十倍價款賠償消費者。


2013年,有媒體在藥店、超市和品牌專櫃購買湯臣倍健等7個品牌的口服膠原蛋白產品,經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發現,包括湯臣倍健在內的3款產品中,未檢出膠原蛋白的特徵氨基酸——羥脯氨酸,嚴重影響了企業聲譽。


湯臣倍健成立於1995年,最早脫胎於廣州太陽神集團,公司創始人梁允超曾是太陽神集團的一名基層員工,後來升任為華東區的負責人。1995年,梁允超選擇下海創業,由於當時保健品行業恰逢谷底,幾經努力卻仍不見起色。

隨後,梁允超去美國陪太太讀書,了解到膳食營養補充劑這一細分行業,經過一系列考察,終於找準了公司的定位和方向,從此公司業務飛速發展,成長為中國膳食補充劑長官品牌和標杆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至今湯臣倍健依舊可以看到梁氏家族的身影。公司於2010年12月登陸A股,梁允超是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48.38%。據悉,在梁允超早期的創業過程中,其嶽母孫晉瑜給與過幫助,並在2008年以貨幣資金140.26萬元獲得公司128萬股,如今,這位嶽母依舊在10大股東之列,持股1300餘萬股,佔總股本的0.9%。

而另一位疑似家族成員梁水生,曾是湯臣倍健註冊成立之時最早的發起人之一,目前是公司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47%。同時,梁水生還是湯臣倍健的副董事長,管理著公司的日常雲運營。


併購擴張


根據公司最新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4.21億元,同比增長45.58%,扣非凈利潤10.12億元,同比增長46.39%。


從歷史業績表現看,公司近幾年來總體實現了營收穩步增長的態勢,不過,從2016年開始,公司到了每年的第四季度開始出現虧損。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0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5.78%。


對於當年的業績表現,公司表示,這主要由於報告期內公司對業務進行了整合和結構性調整,同時全面開始的「湯臣倍健」主品牌更新戰略等舉措對業績形成了一定壓力。

事實上,湯臣倍健當時已經開始了品牌更新戰略的布局。2016年3月,湯臣倍健公告稱,將牽手美國營養品巨頭NBTY,聯合設立合資公司健之寶,跨出全球品牌整合第一步。


公告顯示,湯臣倍健擬注資8000萬到1.2億元,持股比例為60%。NBTY將原有在中國市場的自然之寶和美瑞克斯兩大品牌的業務以及跨境電商業務注入合資公司,持股比例為40%,合資公司將擁有兩大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永久經營權和商標使用權。

不過合作似乎並不那麼順風順水,2017年,湯臣倍健高管曾表示,2017年部分產品出現短缺,合作雙方還在磨合期,需在各方面進一步融合。

2018年公司半年報透露,由於合資雙方在公司未來主要業務方向、營運和供應鏈上存在重大分歧和問題,對合資公司運營產生較大影響。目前雙方已就合資公司的存續問題和未來走向達成基本共識,具體安排會後續發布公告。

不過湯臣倍健並沒有停下併購的腳步。2018年1月,湯臣倍健近日發布公告稱,為豐富上市公司現有產品線,提高標的公司及上市公司的交叉銷售機會,促進業績增長,同時布局全球細分領域市場,擬支付35.62億元購買澳大利亞LSG公司(澳洲Life-Space集團)100%股權。

資料顯示,Life-Space是一家澳大利亞的家族企業,其益生菌系列產品下至孕婦和嬰兒,上至花甲老人,皆可服用,且益生菌膠囊均為蔬菜膠囊,適合素食者。

據悉,LSG公司凈資產評估增值只有1億元人民幣,而且公司2017年的凈利潤增長幾乎非常微小,但湯臣倍健卻以超過34倍的價格去併購了這樣一家公司。


併購之後,湯臣倍健的資產將有大幅增長,增加幅度為63.27%。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溢價收購的同時也帶來了高商譽,在大幅增長的資產中,商譽就佔了不小的比例。同時,湯臣倍健的負債也將因此大幅增加。

對於此次併購,梁允超坦言,「吃下來或許容易,咽下去更難,消化更是難上加難」。


不過梁允超也表達了對未來的雄心,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整合與併購,能夠在原有的業務基礎上再進一大步,在2018年開啟三年翻一倍的增長周期。


保健品行業的命門


眾所周知,保健品不同於藥品,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健食品》將保健食品定義為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因此保健品的劃分範圍仍然是食品。

保健品的生產要求與食品行業標準一致,不同的是,保健食品需要通過衛生部的審查認證,或者資格證書。根據規定,保健食品和食品都不允許宣傳治療功效,不過保健品卻可以進行功能性宣傳。

普遍認為保健品的價格往往虛高,保健品的實際成本可能隻佔到零售價的10%。而商家會花費大量資金用於廣告行銷,通過鋪天蓋地的洗腦廣告和誇大的功效宣傳來吸引客戶,而過度的宣傳也會帶來許多問題。

2015年,湯臣倍健因一份「宣傳冊」被質疑虛假宣傳,消費者甚至還把代言人姚明告上法庭。儘管湯臣倍健屢次澄清,但事件反映了保健品行業的一種普遍現象。

2016年3月,湯臣倍健因存在較嚴重的過度包裝現象,登上了上海市品質技術監督局的黑名單之列。


2018年3月,湯臣倍健違規宣稱,其生產的膠原蛋白維生素C維生素E粉和番茄紅素維生素E軟膠囊具有「抗衰老,抗腫瘤,抗輻射,調節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對乳房和子宮的保健,減少乳腺癌和宮頸癌的發病率,提高男性生育能力」等功能,被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指出,該廣告無廣告批準文號,涉嫌違反《廣告法》、《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等有關規定,被立案介入處理。


2018年中報數據顯示,湯臣倍健今年以來銷售費用大增, 2018年中期銷售費用為4.93億元,同比大幅上漲71.86%。關於公司銷售費用的增加,主要來自終端及經銷商費用、廣告費用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研發投入情況卻在逐年降低,數據顯示,2016-2018年中報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重分別為4.42%、2.68%和1.04%。

研發投入的不斷降低或許不能與產品品質直接掛鉤,但是公司這種重銷售輕產品的趨勢正在顯現,公司的大手筆併購與董事長的雄心壯志,讓人品味出企業對於擴張的強烈訴求。

然而,對於保健品行業來說,產品安全問題是一隻「黑天鵝」,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不得不引起警惕。一旦出現信任危機,或將對公司品牌造成巨大影響。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