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賣方分析師變局:大平台離職嚴重 中小券商正在崛起

  分析師變局: 大平台離職嚴重 中小券商正在崛起

 

  本報記者 張欣培 上海報導

  導讀

  “賣方研究領域是最容易花錢出成績的,總的來說長期實現盈虧平衡問題也不大。有品牌效應也可以帶來機構客戶,這也是近幾年不斷有中小券商加碼布局的原因。不過,也有一些券商前期花了大量投入但最終沒有做起來的。”上海一家券商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在證券行業這個名利場內,高流動性早已成為常態。隨著2017年新財富的結束,新一屆的跳槽季早已拉開帷幕。如今,跳槽正當時。有已成功跳槽者,亦有蠢蠢欲動者。

  而一些明星分析師的職業走向,一向是外界關注的焦點。當一名分析師從普通分析師成長為明星分析師後,便迎來了新的職業路徑選擇。在更好的激勵體制、更大的發展太空吸引之下,或同行業流動,或轉向買方。

  而與以往不同的是,隨著產業資本的介入,這些明星分析師的選擇路徑更加多元化,如原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以1500萬的天價年薪跳槽恆大集團,原民生證券研究所所長管清友選擇做智庫。

  不過,同行業流動仍是佔比最高的選擇。而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大券商研究所已然成為中小券商的“黃埔軍校”。一撥撥的明星分析師從國泰君安、安信證券、銀河證券等大平台轉投新時代證券、天風證券、國盛證券等一批中小券商。

  一名分析師的轉型與一家證券公司的轉型正在尋求最佳契合點。在這些明星分析師的加盟下,中小券商在賣方研究領域開始迅速崛起。從此前的中泰證券、天風證券到現在勢頭凶猛的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但前提是這些中小券商要支付巨大的成本,同時也面臨明星分析師團隊出走對自身產生的影響。

  “賣方研究領域是最容易花錢出成績的,總的來說長期實現盈虧平衡問題也不大。有品牌效應也可以帶來機構客戶,這也是近幾年不斷有中小券商加碼布局的原因。不過,也有一些券商前期花了大量投入但最終沒有做起來的。”上海一家券商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多元化職業路徑選擇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小券商加大在賣方研究領域的布局,明星分析師的流動性更加頻繁。但與此前不同的是,職業路徑的選擇也更加多元化,例如同行業流動、跳槽至買方、轉型到實業、創業以及成立智庫。

  分析師轉型成功典範的當數任澤平。2017年底,原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加盟恆大集團。職位為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副總裁級)兼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恆大集團開出的年薪高達1500萬。

  “一些實業逐漸意識到研究的作用,現在也開始從券商挖人,”上海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有的分析師也轉型到企業做董秘。”

  更有欲抓住風口轉型者,如原興業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袁煜明。3月1日,袁煜明正式加盟火幣中國,擔任區塊鏈研究院院長,正式告別近9年的證券從業生涯。

  創業也成為不少明星分析師的選擇。2017年底,原民生證券研究所所長管清友離職,自己創業搭建智庫平台和投資平台。目前職務是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此外,民生證券原巨集觀固收研究主管朱振鑫也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加盟如是金融研究院。

  “賣方研究員還是屬於青春飯,年齡大了做不動了,就會開始尋求轉型。”上述分析師表示。普通賣方研究員的職業路徑為,從分析師工作兩到三年跳槽至買方,擔任買方研究員,然後投資經理助理,最終成為一名投資經理。相比之下,明星分析師的選擇更為多元化。

  不過,同行業流動仍是主流。根據新財富對明星分析師的職業走向統計,過去15年歷史上誕生的第一名分析師/團隊中,大約有57%的第一名分析師,仍然在賣方堅守,儘管存在同業流動,但並未轉行。他們中又有近75%的第一名分析師,始終堅持在研究同一個行業;有19%的第一名分析師,走上了管理崗位;另有少量分析師內部轉崗到其他部門。

  研究所發展的核心是人,當分析師與研究所二者實現有效結合時,研究所才能獲得良好發展。“分析師從來都是供大於求,但是優秀的分析師需求一直都很大。”某券商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大平台成為輸出者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截至3月14日,全國具有證券投資谘詢資格的分析師共有2621人,較去年年底減少約40人。

  超過百人的研究大所只有兩家,分別為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分析師數量為118人,海通證券為115人。分析師數量超過90家的有7家,超過50家的有18家。前20家分析師數量佔比達到了57.31%。

  這是一個充滿誘惑的行業。倘若有新財富傍身,年薪以百萬為計,更是各家券商爭搶的明星分析師。更好的激勵機制、發展太空,都為這些分析師們提供了強有力的跳槽動力。而大券商研究所成為跳槽的主要輸出者。

  國泰君安研究所曾被看作是分析師的“黃埔軍校”。2015年更是成為新財富的最大贏家,23個行業上榜新財富,多個行業奪魁,包括最具分量的巨集觀、策略。一時間風光無兩。但隨後,國泰君安上演了一幕幕出走大戲。任澤平、喬永遠、王德倫、戴康等新財富分析師紛紛出走。

  至2017年新財富評選,國泰君安已難再現曾經輝煌。巨集觀、策略等多個新財富榜單上已不見蹤影。2017年上半年的分倉收入已從2015年的第二名下滑至第18名。2017年底,連續2016年、2017年獲得最佳分析師中小市值第一名、2017年新財富最受私募歡迎分析師的孫金钜跳槽至新時代證券,與其同去的還有兩名國泰君安分析師。

  曾經的“黃埔軍校”成為了跳槽的重災區。另一方面,國泰君安也在不斷補充新的分析師。根據證券業協會數據統計,2017年以來新增分析師數量達到了41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新財富上榜明星分析師較少選擇國泰君安這種大平台,這也導致了國泰君安研究所競爭力的缺貨。從近兩年的新財富評選中可窺見一二。儘管分析師數量業內第一,但隨著國泰君安研究所大量知名分析師的跳槽,其在新財富榜單上優勢已不再。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國泰君安優秀分析師的大量流失,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與整個行業特徵不無相關。從目前趨勢上看,大券商的研究所平台顯然已經成為中小券商研究所的“黃埔軍校”。

  這從大券商補充新分析師數量上可窺見一二。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海通證券2017年以來新增分析師39名,招商證券新增分析師34名,中信證券新增分析師26名。(新增分析師統計中包括券商內部原有員工新獲分析師資格)

  新增分析師數量最多的為廣發證券。2017年以來新增分析師數量43名。僅今年以來,就新增分析師8名。截至3月15日,廣發證券分析師數量是99名。不過,與其他大平台不同的是,廣發證券引進了一些知名分析師的加盟。例如,2017年新財富策略第四名,原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康就宣布加盟廣發證券,擔任首席策略分析師。

  中小券商勢頭正猛

  一邊是輸出,另一邊則是輸入。中小券商加大在研究領域的布局,加大了分析師的流動。而這些明星分析師的加盟,則也使一些中小券商開始迅速崛起。

  近兩年分析師跳槽尤甚,這與大量中小券商加大賣方研究領域布局不可分開。研究所發展的核心是人,一些中小券商崛起的背後是新財富分析師的流動。

  典型代表者如天風證券。近兩年,通過對新財富分析師的大量攬入,天風證券在賣方研究領域異軍崛起。在2017年新財富評選中,天風證券成為最大黑馬。

  在最具影響力研究機構排名中,天風證券由上屆的第七名躍居第二名。此外,還一舉奪得本土最佳研究團隊第五名、最佳銷售團隊第二名。首次上榜最佳海外市場研究榜單,並居於第二名。

  分倉收入上效果明顯。2017年上半年實現了1.4億的傭金收入,業內排名由2016年底的第30名上升至第7名。同比增長了40.85倍。2016年底,傭金收入僅為6110.66萬元。

  “研究業務是最容易花錢出效果的,短期來看可能有虧損,但從長期來看基本上都不會虧錢。既有品牌效應又可以帶來機構客戶。尤其是像天風證券已經成為一種成功示範,總會吸引一些中小券商走賣方研究這條路線。”上海一家券商分析師表示。

  於是,一批中小券商加大投入力度。如當前發展勢頭較猛的為新時代證券和國盛證券。

  去年8月份,原中國銀河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所所長潘向東,跳槽至新時代證券,擔任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直管研究業務、機構銷售業務及投顧。去年年底,原國泰君安中小盤首席分析師孫金钜跳槽至新時代證券,擔任研究所所長、首席中小盤研究員。

  根據證券業協會數據,截至3月15日,新時代證券有分析師22名,其中14名是2017年之後加盟的,大部分研究員均從中國銀河跳槽而來。今年以來就有5名加盟,其中3名來自國泰君安。不少招聘網站上有新時代招賢納士的廣告。2017年上半年,新時代證券傭金收入僅為1241萬元。

  國盛證券也是動作頗大。“以前沒怎麽聽說國盛證券,但現在圈子裡基本都知道國盛證券研究院。”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去年12月28日,中泰證券研究所負責人楊濤宣布正式從中泰證券跳槽加入國盛證券,主管研究和機構銷售業務。楊濤是新財富白金分析師,只有七次獲得新財富第一的分析師才會被評為白金分析師。

  截至3月15日,國盛證券分析師數量21名,其中15名分析師是在2018年剛剛加盟進來,而15人當中的14人是從中泰證券而來。截至15日,中泰證券研究員數量44人。

  事實上,近兩年中泰證券憑借在研究所領域的發力實現了逆襲。2017年,傭金收入和新財富排名都有大幅上升。但如今,業內擔憂的是,隨著楊濤率領團隊的出走,中泰證券研究所能否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憑借著明星分析師團隊的加入,一家中小券商可能會崛起;但伴隨團隊的出走,也可能會再度跌倒。實際上,這也是目前中小券商發展面臨的問題。若這些分析師團隊出走,研究所還能否保持原有的發展?

  儘管眾多中小券商紛紛加盟賣方研究領域,但能否最終成功尚是疑問。中小券商吸引明星分析師離不開高額的薪酬,但這些中小券商是否有能力持續支持高額的支出?以挖明星分析師的模式打造出來的天風證券研究所就面臨諸多質疑。

  “天風證券儘管在傭金收入已經很靠前,但是它的成本太高。基本都是明星分析師,以我們估算,目前來看,尚不能實現盈利。”一家中小券商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天風證券研究所這種燒錢模式能否持續?在記者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天風證券此舉更多是為了上市做準備。根據證監會網站最新披露,天風證券已於2017年11月27日更新報送預披露招股說明書。

  “每家券商發展研究所的需求不一樣,模式也不一樣,有盲目砸錢者,也有踏實穩扎穩打並且已經過渡到成熟狀態的,當然也有砸了很多錢沒有出成果的,不是每家研究所的轉型都會成功。”上述分析師表示。

  (編輯:楊穎樺)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