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體育活動並不會影響學習,只會更好的培養人才

我們的整個社會對體育依然存有[偏見]

無論是在學校、部門,還是整個社會大環境中,體育依然是一件“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的事兒。

現在一些家長也會鼓勵孩子多鍛煉,但是前提是不要累到、不要受傷、不要影響學習……

北大校長、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完全人格,首在體育”,

偉大政治家毛澤東也有言:“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南開大學創始人張伯苓先生則更直接:“不懂體育者,不可當校長”。

那麽為什麽到現在為止,科學發展了,社會進步了,人們對體育的科學認識反而讓人感覺倒退了……

體育與學習

是誰影響了誰

前一段時間,世界大學QS排名出爐,清華大學位居世界第25位,領跑中國高校。

清華官方微信隨後發了一條消息《QS排名第25竟然是一所百年體校》。

可以說,在清華,不愛體育的人才是“另類”,並且也真的出現過因不重視體育而被“趕走”的校長。

現在的清華園,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一個名字:施一公。

這位清華園裡的世界頂級科學家不僅學術卓越、平易近人,還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風一樣的男神”,因為他“跑的真的很快”。

施一公老師在學生階段身體條件並不好,用他自己調侃的話來說就是“身高全班倒數,坐高全班前五”(腿短)。

就是在這樣的先天條件下,自己發憤圖強,憑借堅強的意志力從校運會3000米的倒數第一到正數第一,成為清華校體育隊的一員。

他在很多場合強調過體育的重要性,坦言在他的生活中,只有一件事是學術之餘他必須要做的,那就是體育鍛煉。

的確,做實驗不是只有專業知識就可以做好的,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無法堅持到最後的。

清華園用它的百年體育史告訴我們:體育並不會影響學習,只會更好地教育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相反,是一切以學習為中心的做法阻礙了體育教育,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少年壯志不言愁

給孩子們的建議:

1. 學好文化課,別給自己找借口

儘管社會對體育有一些偏見,但是家長學校自身也要反思:目前的體育體制和教育體制下,對體育專業確實是在文化成績要求上區別對待了。

2. 積極參加體育課、掌握體育運動的基本要領

體育運動是一門科學,講究方法、技術與技巧。

體育課除了提供給我們鍛煉身體的機會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體育課上,我們能夠學到體育運動的知識及各項運動的要領,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效地從事各項體育活動,促進大腦的健康發展。

3. 選擇適合於自己的運動項目

參加何種運動較好呢?這是因人而異的,一般來說對體育項目的選擇主要是根據自己的愛好來確定。只要是健康的體育活動,對促進智力發展和思維活動都是有益處的。

聲明:本公眾號尊重原創,素材來源於網絡,好的內容值得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